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俄语》课程是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国际化俄语人才过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是开展新时代高校俄语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文化自信视域为背景,提出构建新时代高校俄语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三条路径,即“以教师为育人主体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大学俄语》教材为内容主体的课程思政‘二次开发’、混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结合教学案例展开具体讨论,以求不断优化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已经势在必行。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注重于解决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表面问题,没有对深层次的供需矛盾进行精细化的梳理与改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改革能体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科学性以及引导性,使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精准掌控学生的需求方面的变化,从而对教育措施展开良好的优化与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增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是建设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思政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风景园林设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要素。高校教师应该对要素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和筛选,并可把思政要素归于育人的“三观”中,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专业思政教学的实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大思政”教育的有效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面临着部分“双创”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方法实施合理性欠佳、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仍不明晰、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路径,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与思政素养、优化课程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理念的人本性的特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大思政”格局下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育人模式陈旧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现实困境,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扎实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高校在统整多方资源上,构建“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利用教学模式上,活用、巧用专题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稳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专业教学贯穿大学人才培养始终,是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核心载体,亦是思政教育的必由路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以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为例,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等目标的达成,积极探索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同向同行的建设路径和实施策略:从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厘清思政教育建设思路,以思政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改革创新思政育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跨文化交际体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甚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大学法语教学应紧扣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教师、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法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力求大学法语跨文化能力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立德树人”是中职语文的基本教育任务,充分发挥中职语文课程的特殊明显的育人作用,以中职语文新课标教学要求和课程思政的基本要义为依据,并结合中职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创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和检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中职生的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以期提高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他们的理想和信仰。本文阐述了立德树人与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含义和影响,接着深入挖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最后对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已成趋势。本文聚焦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实现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双育”目标这个主题,从“文化引导”相关概念的初步理解入手,以民航院校为对象,简析思政教育和“文化引导”的逻辑联系,及民航院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的必要性,最后,从内容分类中择选出五种引导模式,简要介绍思政教育推进文化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是一种线上线下互通联动、校内校外有效衔接、虚拟现实交相呼应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内容的吸引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性。运用该教学模式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会对相关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课程获得感显著提高。教师要认真研究、优化课堂-网络-实践三者间的内在关系,不断打造入脑入心的优质思政课。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可以作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但是微博作用的发挥应当建立在学生接受与参与辅导员微博建设的基础之上,所以从大学生需求视角对高校辅导员微博建设工作作出研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需求视角在对高校辅导员微博构建原则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辅导员微博建设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了思政教育对高校学生培养的关键性。近年来,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关高校纷纷新增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但是对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思政改革相关研究还较少。因此本文提出对人工智能公选通识课进行课程思政研究,从内容重构、施教策略与考核评价三方面进行研究。重构思政无痕融入的课程内容;针对学生专业背景与课程基础,分专业形成“一拉一推”时空延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与动手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价值引领;最后,在考核评价中体现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作为衡量高校专业课教师综合表现能力的重要指标,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往往受到教师知识储备、思政认知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充分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也有助于优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推动高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总结其提升策略,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高校的培养策略中,已经明确地把课程思政教育列为重要的培育内容,对提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帮助。道德的含义就是通过社会舆论、人内心的信息等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作为规范。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法规意识等高尚的品质,教育大学生们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要团结互助。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当前,思政课教学模式需要走向多元化,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在新时代,教师更需要意识到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高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古老而常讲常新的教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推进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启发式教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思政课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实施中着力创新启发式教学环节,善用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条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服务启发式教学。着眼“大思政课”目标,积极构建大学思政课教学启发式教法创新的保障机制,从组织领导、教师能力建设、全员育人机制构建和实践教育平台优化等路径,系统推进启发式教法的创新,切实提高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塑造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本市的乡土文化资源,尤其是充分弘扬“雷锋车”精神,把其作为本市高校思政课堂教育中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来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对国情与市情的了解,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体育是高校教育的必修科目,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来实现思政教育,改革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师资等,还要推动各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质量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与高校自身发展,乃至我国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具有统一思想、培养道德意识的重要作用。通过将思政教育渗透于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以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为主,文章主要从辅导员视角出发,探究了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分析基于思政教育的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开展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和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由于现实中存有部分思政教师缺乏法律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法治教育课程资源衔接未完善到位和法治教学研究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了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文将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优化思政教师教学模式,法治育人要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有效衔接,以及增强高中生学法意识的现状进行探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要结合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法,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教和学中去,对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