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目的,加强产教融合教学创新,既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又可以让大学生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强化大学生民族责任感。基于此,为不断推进育人目标的实现,文中阐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必要性,探讨产教融合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要点,并从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校外实践等方面着手,探究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聚焦于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翔实的学生认知调查和综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模式及路径,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拟从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和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理论建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香港和澳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卷,对334名港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分高于中位数,说明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积极与正面的。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差异显著,且澳门大学生显著高于香港大学生;在性别上,香港男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低于澳门男性学生;在年级上,大一港澳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差异显著,其它年级无显著差异;在专业上,香港文科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低于澳门学生。高校可根据港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及不同,有针对性地铸牢港澳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 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都是平等的一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需要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过去十年,我国人口高度向大城市聚集,并扎根城市。广州是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是56个民族族别齐全的超大城市。城市流动人口极大地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经济、社会、意识形态各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对广州市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从全局的高度抓紧抓实,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心奋进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民族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的重任。民族地区高校教育既要守得住讲台,又要走得进乡野;既要培养知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播者,又要培养本领过硬的民族地区建设者。这就需要民族地区高校统筹构建“学”“思”融合、“研”“产”融合、“教”“育”融合、“知”“行”融合的“四维融合”教育体系,在纵向上加深教育影响,在横向上拓宽教育视野,实现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贯通,做到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切实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认同是某一民族群体成员认为自己和他者同属同一群体,并对其物质、精神文化存在感情上的偏爱和亲近的情感。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习俗的学生生活在同一校园里,需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新疆高校民族认同教育过程中,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的陶冶、国家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构建起稳定的中华民族认同,实现“四个认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构建大学治理共同体是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新趋向。改革中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举措,与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内容一一呼应。但在实践中,共同体认同阙如、双重行政化、制度缺失、参与受制等固有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学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应当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参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加快推进大学治理创新与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9.
动态地看,认同是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同化、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参与、实践的过程。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增强剧团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就是要使职工将自己与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形成一种风险共担、责任共负、利益共享的精神状态。就是要使职工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对单位的价值取向、经营  相似文献   

10.
裴艳 《人才瞭望》2017,(14):91-92
创业意识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为指导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观为指导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李叶红 《人才瞭望》2017,(4):186-187
医疗器械市场调研课程将市场调研技术与医疗器械行业特色紧密结合,是医疗器械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并具备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调查意识、市场调查方法、数据处理与资料综合处理、报告撰写以及高效报告市场调研的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以创新创业为导向,通过创新课程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加强校企合作,创立以公司运作模式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加强高职学生具有科学的创业意识,使其对创业项目能科学调研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536年,子产以全民为对象整顿户籍和田籍,《左传》云:“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体洫,庐井有伍”,五年后“作丘赋”,修订赋役,普遍征兵,两年后“铸刑书”,公开承认人民的法律地位,这是编户齐民的法律,也是中国成文法的开端。随后,邓析在“铸刑鼎”基础上补充修订了《竹刑》,晋国也仿照郑国“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魏国李悝编定《法经》,秦商鞅变法颁行《秦律》……这一时期各国先后实行变法,制定成文法并将其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1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已经成为影响职业院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中调查剖析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三步、三网”思路,手段“五化”创新,为实习管理开辟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是国之脊梁,他们在网络世界接收、传播中的导向,切实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关乎国家安全。为铸牢大学生通向高素养网络观的道路,一定要做好多角色化、“一条龙式”化教育工作。本文既分门别类,又系统连贯探析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老师、学生骨干和大学生个人这五大角色在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实现“全覆盖,高成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把具备这五个条件的主将看成“国之辅也”,“国之宝也”。这些精辟论述同我党选拔干部的德才兼备标准和“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的理论在内容上虽不尽相同,但二者基本精神仍相一致,因为他们都贯彻了我中华民族“任人唯贤”选拔人才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张继明 《人才瞭望》2017,(2):176-177
调查发现,中国梦已被“90后”大学生广泛认同;当前“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比较重视,但教育的方式和教育内容的选择有待于改善和加强针对性,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待提高.因此,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从顺应时代的变革、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等入手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市县传真     
漯河市:人事局确定2003年人事工作思路漯河市人事局“围绕一个主线,把握两大主题,强化三种意识,实现四个创新,抓好五个重点。”一条主线即以人才开发战略为主线。两大主题即抓人才、抓改革;三种意识即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四个创新即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创新、手段创新;五个重点即一是抓好人才环境建设。通过完善政策,抓好载体,举办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员聘用制改革基本结束,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  相似文献   

18.
当今,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发展所必须,如何尽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开展快乐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位生们学得活,用得上,记得牢,提高质量,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问题谈点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9.
黄娟 《人才瞭望》2016,(6):153-15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把“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为本区域大学生创业观的引导迎来了特殊的机遇。而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观在认同意识、心理动机、理想目标与价值取向方面还需强化,基于此,从政府与高校两个层面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学生创业观的引导与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实用英语必须走“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的道路。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渠道。本文着重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因人施教,课后反思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一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