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创业需要创新驱动,创新又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调整来满足时代需求。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与创新创业联系紧密,如何在本科教学中通过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来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诸如开办公司、涉税事项、票据开具等实操问题,成为讲授这门课程专业老师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不断为创新创业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变革.探索一种理工融合的实践教育模式,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揭示了科技创新既能改善中国人民社会生活水平、解决民生问题,也能帮助中国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更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在多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同时通过“非对称”赶超战略和人才重点培养战略在部分领域向“领跑”转变,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科研合作,共同构建国家安全格局。应当在体制机制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市场方面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弘扬和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推进科技创新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在外交方面将国际科技合作纳入国家总体外交,开放创新,提升中国科技竞争话语权,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4.
继承·创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科技发展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突破和超越,综合、扬弃、改革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编辑是出版物和出版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编辑只有基础知识扎实 ,广学博才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同时创新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特征 ,贯穿实践工作的始终 ,从选题策划、稿件成果确认 ,到指导组织写作、审读指导修改及装帧设计等等 ,无不体现着编辑的创新活动。编辑工作是一项以创新为主、技术性为辅、从事精神生产的高级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探讨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指出了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及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呼吁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在两方面发生了转变:第一,在内容上,从主要偏重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客体关系的研究,而对主体的研究尤其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在认识形式上,从反映论转向了反映论、选择论、评价论的统一,从而突出了主体的能动性质。但是,在这种转变的研究中,没有将“主体需要”这一重要问题特别提出来加以讨论。我认为,主体需要在认识论中有它应有的地位。例如,认识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认识的选择性何以可能?评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中学教师的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教师苦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只读教科书、辅导书而无暇阅读专业书籍,长此以往形成的无视读书的习惯难以改变,造成教师阅读的乏力,正能量的缺失。可喜的是,区教育局大力倡导学校开展四个一工程,明确提出了教师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了一定成效。下面结合我校课题研究中的阅读状况,谈谈课题研究中的三重阅读。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将会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去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之,就可能只是被动地、勉强地学习。因此,作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要培养写作兴趣,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从实质上讲本应是素质教育;其根本职能与目标,本应是提高国民素质与民族素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作为基础的教育,其根本质能就是培养人才;人才是生产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社会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因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高素质人才的特质.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施教育,生产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均依赖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它问题是解决不好的.林彪、"四人邦"把自己装扮成革命导师的"战友"、"学生"以及理论的"捍卫者"、"解释者",而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许多革命同志打成革命导师及其理论的"背叛者",进行残酷斗争,无情  相似文献   

12.
周文 《老友》2002,(10)
我按照做"三个代表"的学习、宣传、实践者的要求,根据学习的体会,做了近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并将根据《求是》杂志提出"三个代表"学说体系总体规划:一是总纲、三个关系、四大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人才”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这是古今哲学家们长期争讼的一件历史“积案”。争讼的焦点,在于对“人脑”在“人才”成功中的作用怎么看。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管窥蠡测,兹撰拙稿,谨就教于识者。“积案”新讼上溯到古代,自哲学思想产生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之前,人们对于“人才”是怎么获得成功的问题,就展开了争讼,纷纭的观点,总括起来,不外两派对垒。  相似文献   

14.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日至11月7日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市隆重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120多所大专院校的130多位代表。会议规模空前,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热烈气氛。全国文科学报研究杨焕章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开创学报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他总结了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自1988年11月5日成立到现在四年期间的工作成就。他说:“这四年里,在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全体会员团结一致的努力,我们的研究会日益巩固、发展,凝聚力日益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民主·团结·务实·创新’蔚然成风,各项工作都已走上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是主体一切活动的源泉、动力和出发点,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形成的前提,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价值的基础,其在价值关系中的作用表现为促使主、客体发生关系,并导致价值的产生和创造出新的价值.价值是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它规定了实践的目的性,丰富了实践的选择性.需要、价值和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6.
动漫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新、产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显性标志,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我国动漫旅游初步形成了多元融合、价值共创、开放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基于我国动漫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形成过程与实践创新,研究进一步梳理了“动漫旅游化”“旅游动漫化”等相关概念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动漫旅游的相关思想脉络和理论内涵,厘清了其发展的内生动力、运行机制、实践逻辑和实现路径,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动漫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凡是从事科研活动的人,都会遇到下述问题,即:知疑、探索、创新。如果把“知疑”看成是“认识领域”的,那么“探索”,就可以说是“实践、行动领域”的。而创新是知疑和探索的目标和归宿,为学术发展作出建树。我国早就有“学贵知疑”的治学主张,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还做过阐释:“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古人所以重视发现问题的“疑”,是把“疑”看作“知”的先导。我们从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中发现,好奇心和发疑好问精神,是他们一个普遍个性。李时珍从小就有个脾气,看到了什么都要问,问也是究根问底的。就是这位伟大的医(?)学家,在《本  相似文献   

18.
19.
党和国家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必须面向新农村、新农业和新农民、回应高等农业教育和涉农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创新改革的主题之一。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专业知识构建趋于学术理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代性不足、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与实际需要差距大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脱节等主要问题,沈阳农业大学通过校政企融合模式实践创新试验,构建了校政企全程参与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搭建了长效运行的校政企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建立了校政企共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在校政企融合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使得校政企融合人才培养理念获得广泛认可,实践创新模式辐射和示范作用显著,促进了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过与当地政府农业职能部门协作育人,以“同心圆”模式带动辐射职能部门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专业学位生培养体系,以达到实践创新能力靶向培养目的,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融合是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必然要求。在梳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两者有效融合的必要性。遵循立德树人和过程规律性原则,以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格局、搭建融合的育人平台、提升融合的育人动力三个维度为目标,通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创新实践载体、深化教学改革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美育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