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异化”释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化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异化”与“对象化”、“外化”、“物化”是有区别的。“科技异化”概念,是对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引申和发展,科技异化是与“科技代价”、“科技负面效应”、“科技价值两重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2.
科技异化现象的加剧,扭曲了科技的价值体现,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家责任问题的思考.从科技异化与科技价值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看出解决科学家责任问题困境的核心在于把握科技价值的完整性,在实践中需要坚持二者之间的动态匹配,要明确科技价值取向下的科学家责任内涵、结构与逻辑.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科技带动了社会高速发展却又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所能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奴役和统治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窒息了人们的怀疑和创造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积极思考科技异化的成因并寻求解决和抑制科技异化、确保科技安全的思路与方法,澄清人们对科技发展的困惑,有助于促使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彰显科技内涵的伦理价值、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加速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也有助于完善国家现代安全文化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生态问题,出现了科技异化现象,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荒漠化、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对科技异化的涵义、根源以及防范和化解科技异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究,以盼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问题,自觉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蕴含在其对科技异化的批判与扬弃之中。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科技异化突出表现为人沦为“机器的附属”,而其根源则在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因此,扬弃科技异化必须转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对科技异化的批判与扬弃中,马克思阐明了自己的科学技术观,同时也指出了科学技术应该发展的方向,而这也对当今社会更为合理地发展、运用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在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其“异化”的表现,诸如人类生存危机。科技异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即特定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家地区间利益冲突、科学技术评价的困难等,可通过端正和重塑社会的价值取向、尊重科学家的理性选择、共赢价值观的普及等路径来治理。  相似文献   

7.
从伦理学角度探讨科技异化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击与影响;从哲学角度对科技异化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技承载价值"的论断;最后,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得出科技异化是"被异化的过程",是人性贪婪所致.提出人性主导科技的理念,并呼吁加强科技伦理研究,提高科技工作者伦理道德观念,以期对解决科技异化提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财富的增加,也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即科技异化问题.以实践的观点,从人类的认识能力、道德追求和社会制度方面来看,科技异化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同时,从实践的角度也应该可能寻找到规避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0.
《科技哲思———科技异化问题研究》一书对科技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书在反思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科技的本质及科技异化的实质,论证了减弱以至克服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人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该书学术视野广阔,内容详赡弘富,观点鲜明独到,是一部科技哲学研究中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科学技术实践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但是,科技成果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也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和冲突,罗马俱乐部尽管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后果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先后提出了“零的增长”与“有机增长”解决方案,但却错误地把对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现象归罪于科学技术本身,从而最终不是走向了悲观主义,就是陷入了浪漫主义乌托邦的空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科技革命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全球化趋势 ,要求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迫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主体人、客体外部世界、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的一切区别和对立是否具有绝对意义、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技术的价值、科学技术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和全球化下的科学技术及相关问题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从生存本体论出发,追问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指出了现代科学技术异化的形而上学根源,认为科学研究的企业化、商业化和技术解蔽的座架化使科学研究及现代技术走向了歧途,主客体的分离和世界的图像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源,要使人类摆脱科学技术的异化、座架化,就要批判形而上学知识论思维,借助于诗与思方能使人类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政治霸权的进程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政治霸权,历经一个从物质生产领域到精神生产领域、再到上层政治领域取得话语霸权的过程.科技政治化是科技异化的一个怪胎.科学技术政治化破坏了科技与政治的独立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性,导致科技、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影响科技、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科技政治化颠倒人与工具的关系,最终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技团体是科技政策的要素之一。在科技团体改革中,二者的紧密联系使改革的考量因素更加多元化。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多次修正日臻成熟,科技团体的构建、责任及功能也相对完善。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于中国科技协会的定位和改革不仅可以提供一种探索路径,更能够以经验相辅。通过日本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团体的规范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建议中国科技协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建立开放交流体系,立法上借鉴日本的公益法人认定制度,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或资源,面向社会就热门议题举办讲座或研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