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凡茹  刘迅 《天府新论》2004,(Z2):240-242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意味着一个与文化消费市场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的到来.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法则和大众文化需求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定位,在策略性地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同时又呈现出特色各异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萌芽、发展而起步的,从一开始就存在本土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这种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要建构更广阔的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分析视野,就应当实现伯明翰学派或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资源的结合,并将之导入中国地方性语境中.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文化价值由"政治-道德-教化"型向"经济-利益-消费"型的转变,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市场形成的过程中高歌猛进,扮演起这个时代文化英雄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意味着一个与文化消费市场相伴而生的大众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的到来。 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法则和大众文化需求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在策略性地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同时又呈现出特色各异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璐 《北方论丛》2012,(4):141-143
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传统文化内容,也包含着诸多"舶来品"。和国外的大众文化一样,中国大众文化借助现代化传媒迅速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然而,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大众文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培养大众的文化自觉,也有助于对大众文化有本真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这一原本属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异军突起后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市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需求。由于这一现实完全溢出了原有的知识话语系统,应该承认,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及批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些研究者移植和挪用西方文化理论的视角和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大众文化,同大众文化现实出现了严重错位,不能触及大众文化的实际和真相。因此,作者认为建立起适合于本土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对大众文化走向的价值评价构成了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要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实践予以准确价值定位,必须将其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联系起来,否则必然导致对大众文化实践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态度。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我们认为大众文化实践是文化真正回归社会生活、文化真正实现现代化生长的必然环节,因此就通过积极的引导来促进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的兴起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转型密切相联,并形成自身特色.新生代(即后先锋)小说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小说和前先锋小说兼收并蓄的结果,而且深受9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文章着重对这种影响及后先锋的突围努力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著名学者、作家李陀主编的“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之一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的《隐形书写—— 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是一本研究我国 90年代文化的最新理论著作。它以宏阔的理论视界,面对 90年代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针对当代大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为我们描述、阐释了全球一体化景观中我国文化发展的地形图。可以说,这本书既是对转型期中国文化现状的全景透视,同时,也为逐渐建立适应现代中国实际的文化理论研究和方法寻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应该说,以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这本…  相似文献   

10.
陈惠芬 《社会科学》2012,(9):163-17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与新文化史研究的兴起相伴随,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等以往处于边缘位置的方法/理论日益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部分,介入到对包括上海研究在内的历史文化的解说中去。性别视角的分析凸显了作为现实力量和象征关系的性别在现代上海形成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大众文化和炫耀性消费等都市文化生产中的意义,以及与国族想象的纠葛。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变局中,不仅女性很大程度成了人们追寻现代性的途径或试金石,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也不能不牵涉影响到男性形象的革命及其他。将性别纳入到上海都市文化的研究中来,能够更多地把握到它的历史构成和相关特点,或演变的"关键",提供人们新的"看现代中国"的方法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群众路线积累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全面推进又重点突破、既升化理论又深入实践等基本经验。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条主线,认真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整合党组织资源,合理控制党员规模;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功能作为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得到了日益体现 ,比如传递经济信息、监督市场秩序、刊播商业广告等 ,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新经济时代 ,大众传播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传媒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激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保证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媒介文化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水平 《云梦学刊》2004,25(4):38-40
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值得探讨。媒介文化研究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促成了对传统大众文化理论的不断超越和扬弃,这是大众文化理论在不断更新的现代媒介条件下富于实践精神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从大规模定制生产出现以来,它的经济优势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本文运用微观经济理论,以模型比较分析了消费者、厂商和社会经济对大规模定制生产与大规模标准生产模式的选择条件;同时分析了随着定制生产的深化,相应的消费者效用、厂商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得出了厂商或者产业采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于培娟 《理论界》2014,(1):12-15
本文认为,应该从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维度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唯物史观和共产党的宗旨是理解群众路线的理论维度。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是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维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7.
陆万胜 《齐鲁学刊》2002,(4):101-104
当代中国的通俗文化流行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通俗文化满足了大众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 ,同时 ,通俗文化对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巨大的消解作用。从哲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对通俗文化现象进行多方位观照 ,我们就能寻绎出通俗文化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科学论断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的逻辑起点: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着力点;群众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为新时期协调各方利益,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提供了党克服脱离群众政治危险,巩固执政地位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围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特征和哲学基础,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等方面而展开。群众路线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网络群众路线的研究和世界各国政党联系群众的历史和经验的研究,转换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数量庞大的网民不仅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互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关心时政,针砭时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化作为互联网与政治生活结合形成的新生事物,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表达意愿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为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化应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网上群众路线的有效实施;转变执政理念与工作方式,为密切党群关系搭建新平台;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提升网民素质;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