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孔繁森同志感人的模范事迹,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时期,极大地震动了人们的心灵。他崇高的道德形象和理想,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的精神充分证明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和实践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并始终坚持的思想品质和价值目标。孔繁森同志生长在普通农民的家庭,从小就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受到雷锋、焦裕禄精神的薰陶。在长期党的基层工作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锻炼了一种无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宝贵品质。他有崇高的理想,自觉地把人生的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和实践联系起来,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唯一需要;他爱祖国,爱人民,关心群众,关心藏族劳动人民,而把对自己亲人和家庭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他不顾家庭困难,两次赴藏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幸福无私奉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陈献章融会儒道两家提出自己关于处世之道的看法。他把“立世”视为人生的主要任务,主张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明确地认同儒家的入世观念。但他淡泊名利,追求洒脱的人生境界,在名利观、苦乐观、生死观方面亦接受道家的影响。他的处世之道比较成功地把儒家的时中原则同道家的清高原则结合起来,透露出明代在野的道学思想家特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的“文学情结”得益于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和源于自己的文学阅读与创作实践。方志敏生前留下的绝唱《可爱的中国》,同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二十世纪亚欧大陆同时绽开的两朵鲜艳的无产阶级文学奇葩。独树一帜的方志敏狱中文学,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陈茜 《学术研究》2002,(5):121-125
“爱人生而不留恋人生”是废名小说一个始终贯穿的命题 ,这一命题蕴含着废名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对宇宙人生的参悟 ;爱人生是他文本中体现出的母性化的乡土情结 ,不留恋人生则是他而对现实的苦难产生的厌世意识;但正如废名用审美情怀对待乡土一样 ,他也用审美态度对待死亡,因而 ,“爱人生而不留恋人生”这一矛盾命题在废名身上就表现为禅宗式的对人生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6.
表情方式:巴金小说的艺术追求杜秀华巴金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给人以激励启迪和美的陶冶,可他却反复声明自己“不是一个文学家”,“不追求技巧”,“不能够把小说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制作”。...  相似文献   

7.
“师爱”是塑造青少年的巨大教育力量,它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它能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那么班主任应怎样用师爱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一、用“关心爱护”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人,对人的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  相似文献   

8.
艾青是一个始终关注现实的有良知的中国人,他的人生走向就是要为时代和民族做些什么,所以其诗论也就很鲜明地体现着他的这一人生方向,带有明显的致世实用的色彩。他的诗论紧紧地服务于他的人生的方向,两者有着鲜明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10.
限一个人会比爱一个人要用更大的力气。仇恨就像一堵顽固的墙,会把所有阳光都阻挡在自己的世界之外,让自己更加不快乐。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不懂爱不爱,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看法。我曾看到国外一个机构做的小调查,向一群4~8岁的孩子提问:爱是什么?结果却出人意料。8岁的女孩贝丽卡说:"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腰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7岁的诺艾尔说:"爱就是当你告诉一个男孩你喜欢他的衬衫,他就每天都穿着它。"6岁的克里希说:"爱就是出去吃饭时,你把自己大部分薯条给某个人,而不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相似文献   

12.
琦君以佛教思想感悟人生,把佛的"爱"融入到自己爱的认识之中,因而形成独特的"爱"思想.文章对其"爱"思想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从浑沌之爱、明觉之爱、同生之爱等方面具体剖析她觉解人生的心路.  相似文献   

13.
陈映真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宗教式的爱、正义、怜恤,但,陈映真也从未脱离过现实,他以坚忍不拔的苦行僧式的探索,在作品中真挚诚实地描述了自己的人生感受———从《面摊》、《故乡》、《玲珰花》到《夜行货车》、《云》  相似文献   

14.
正不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些老人总喜欢不自觉地同别人攀比一番,而一旦别人的某些方面比他做得优秀,他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攀比症"呢?一是少欲乐自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就会少给自己增添许多的麻烦和烦恼。二是以草根自视。生活中,总有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很高,却脱离了个人的实际能力。因此,要放低心态,给自己一个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三是秉行和为贵。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别人当成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上考辨老庄道德观,二者都是由“人生目的论”和“道德准则论”构成的利己主义体系。它们的分歧,不过是利己主义之内部分歧。一、人生目的论1、人生目的老庄一致认为,人生目的只能利己。老子说,人皆只爱其自身。只不过,一方面,有道者不自居高贵;而无道者则自居高贵:“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人」另一方面,无道者则爱身外宠辱名货远过爱自家性命;而有道者则爱自己的身体如临大患,远过爱天下:“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定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国策”。朗朗上口的标语,使我们的政策深入人心,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黄山市人口计生委员会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确保了人口控制目标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7.
亨利·摩尔(1898—1986)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雕塑艺术家.有人评论说,在所有现代雕塑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摩尔所获得的国际声誉.摩尔一生追求爱,他爱人类,爱自然,爱生命.他就是把他对人类、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凝注在他的雕塑之中,创造了属于摩尔自己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8.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进奏院狱"发生前,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庆历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也为他提供了一展抱负的舞台,但"进奏院狱"却使苏舜钦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大改变."进奏院狱"不能被简单说成是一起冤案,对此案应该有法律、政治和文人伦理三重解读向度.苏舜钦生前也把此案看作自己的人生教训,对连累好友深感后悔,但是他本人却始终没有调整好面对贬谪的心态,心灵上的紧张并没有得到真正释放,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其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重要成员.同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也是“为人生”的.但他又有着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特点.早年执教南洋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作品富有奇特的异域情调,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真实地写出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不幸与苦难的同时,他常常对人生作出自己的解释.不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许地山都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他从寂寞中走来。时代让他和他的文学世界寂寞得似乎太久了些。他离去的时候,仍是那么悄然、平静,仿佛命运就应如此把他重新带回到他曾用自己的心与梦编织过的世界中去。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关注他了,关注他为人们构造的那个洋溢着美和充满着生命力的世界。在美与生命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完全属于沈从文的爱与诚,并在这爱与诚中获得某种文化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