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品格证据的相关性是证据关联性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从法律相关性与逻辑相关性的角度探讨了品格证据相关性的一般原理。论述了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设立该规则的理由及其例外情况。重点论证了被告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主要包括在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能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或证明污点证人证言是否具有真实性时以及为反驳辩方提出的被告人具有良好品格的证据等情况下,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真实性是证据的核心内容,人证是以人的语言陈述形式表现证据事实的各种证据,由于其具有动态反映性、虚假可能性、不稳定性、难以收集等特点,人证的伪证频率很高,使得法官对人证不敢轻易的采信。如何判断人证的真实性,司法实践中引进了测谎,笔者认为,人证的真实性不能外化为测谎。  相似文献   

3.
随着品格证据研究的日益深入,被告人、证人品格证据已经有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但是被害人品格证据目前在理论界和立法上都还是空白,亟待深入探究。本文首先阐述了被害人品格证据的定义、使用前提等基本内容,然后针对整个品格证据的共性问题相关性进行论述,进而提出被害人品格证据具有独特的相关性并对被害人品格证据存在的价值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刑事诉讼中,品格证据不仅涉及证据的相关性,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还涉及证人的交叉询问规则以及在特殊案件中对被害人的利益进行特殊保护等问题,因而其规则本身极为分散、复杂。笔者通过简介英国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规则以及2003年《刑事审判法》对品格证据规则的修改,以期对建立我国的品格证据规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该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要想突破口供是证据之王的传统法律思维,在我国建立起审查口供的原则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合理借鉴国外的证据制度的经验,大胆地构建了在刑事诉讼中审查判断证据是否具有证据价值功能的五大原则,即相关性原则,法律真实性原则,程序合法性原则,人权性原则,补强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品格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在美国刑事诉讼中被广泛运用。其品格证据规则针对不同的诉讼主体,设计了不同的规范方式,这不仅明确了品格证据的相关性价值,而且合理地规避了运用此种证据可能带来的推理偏见和伦理偏见,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品格证据作为证明材料类型之一,经常见于刑事诉讼之中,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对品格证据规则有较为成熟的认识,而我国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都没有对品格证据的性质、定位和适用规则做出明确规定,本文简要分析品格证据的基本理论及其运用,提出一些对我国证据法修改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下,品格证据作为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在指导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介绍英美证据法中关于品格证据相关规则的基础上,探析品格证据目前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相关法律规定,从而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特点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鉴于品格证据的重要性,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刑事审判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提出条件、提出与反驳程序以及被告人特定不当行为的运用情形等予以了细致规定,以防止混淆争点、拖延诉讼以及对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未来我国证据立法可通过确立被告人良好品格证据规则和被告人不良品格证据规则两个进路进行改变,以有效弥补当前品格证据运用方面的缺憾。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电子证据审查存在真实性认定难、关联性确认难和权益平衡难的问题。由于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在审查电子证据时,应结合不同诉讼法对证据规则的要求进行审查。对电子证据可以从证据能力和证据力两个层面进行审查。对电子证据证据能力的审查是对电子证据有无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审查,而对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则是对电子证据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程度)和充分性(与待证事实内在联系程度的大小)的审查。  相似文献   

12.
作证豁免在获取某些特殊重大犯罪案件关键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等方面具有现有的刑事司法制度所无法代替的价值;作证豁免不同于诱供,具有正当性,该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参考样本,并与现行法律发展的趋势相契合,具有可行性;作证豁免制度包括了“污点证人”的不起诉制度和对“污点证人”的保护制度等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应当采行分散式立法模式,在起诉程序、证据制度等中分别规定作证豁免制度的相关内容;作证豁免制度的建构应当先由各地的司法机关部门开展改革试验,并由立法机关在较为成熟的时期推进作证豁免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人证言是一种证据。但由于将证人证言作为证据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对证人证言及证人证据属性的重新分析和定位很有必要。通过对证人证言与证据定义之间的比较、其证据属性与证据必有属性之间的比较以及其表现形式与其他证据种类的表现形式的比较,对证人证言不具有作为证据应有的证据属性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最后得出证人才是证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打击证人罪的解释涉及宪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本文以此为基点对本罪的保护法益,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及犯罪行为实施时间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本罪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力求使对本罪的解释与其立法设定价值相合,同时倡导法律工作者在刑法解释中应当使刑法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刑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现象相当普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行立法对刑事证人的权利保护不够完善。建立我国刑事证人权利保障机制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遵循事前保护与事后救济,预防性保护与惩罚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