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落是近代以来阿富汗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1747年阿富汗建国之后,杜兰尼王朝在经济、安全和政治合法性等方面严重依赖部落社会,属于“部落国家”。19世纪后期,拉赫曼国王从英属印度获得补助,借此建设现代常备军和忠君的官僚体系;将宗教集团纳入国家控制,避免其与部落联合;通过宗教赋予统治合法性,从而确立了对部落社会的直接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落社会的割据和自治状态。这塑造了现代阿富汗国家,但也成为现代阿富汗诸多问题的逻辑原点。拉赫曼对现代国家的形塑有其限度,他并未解决国家集权与部落分权的道路之争,也为彻底瓦解部落社会和宗教力量的自治性,对外部援助的依赖又为后续的外部干涉打开了大门。这些问题在当代阿富汗仍有回响。  相似文献   

2.
将以保安族为例,尝试探讨国家建构过程中人们的身份意识发生的变化,并认为民族(minzu)是中国特有的介于传统族群与现代国民身份之间的本土概念."民族"(nation)不是本土概念,人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并不具备民族身份(neither nationality nor minzu).这种身份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深入社会,为人们所意识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观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对南疆莎车县维吾尔族村落的实地调查,细致梳理了当地村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以及他们对两者关系的认知,最终得出结论:当地人的国家意识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框架下,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身份。当地人在接受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弱化国家认同。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国家意志,所以当地人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实际上是对国家认同增强的体现。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于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4.
俞灵 《中国民族》2014,(4):37-39
史诗,一种古老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文字尚未出现时,人们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都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铁木尔 《中国民族》2013,(11):66-72
巴基斯坦是南亚重要的国家之一,由于领土、宗教等矛盾,在地缘政治上与印度是宿敌。多次的印巴;中突,曾使南亚战云密布,搅动整个世界。但常被人们忽略的是,这两个国家有着太多相同的渊源。追溯历史,他们都曾沦为英殖民的印度领地。巴基斯坦也有着自己的特点,这里曾是印度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多种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今天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的巴基斯坦,它的神秘与美丽也毫不逊色,花园城市拉合尔、首都伊斯兰堡、古城塔克西拉都会让人流逢忘返。  相似文献   

6.
从瑶族石牌律看法律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瑶族石牌律的产生与人们论述法律和国家的产生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距今仅五六百年,既有典型性、系统性,又有清晰发展逻辑的少数民族法律的起源形式,为世人研究法律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一个去古不远的参考标本.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加强民族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在百年变局中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强保障,是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现实诉求。民族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应以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认知、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的意志、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作为目标。有鉴于此,应当完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环境,以期全面提升民族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质效。  相似文献   

8.
国家观念反映着一定时期人们对当时国家和国际体系的认知;不同时代(如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近代和现代)有着不同的国家观念与内涵。开展国家观念的研究,对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使国际社会的许多方面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民族国家也面临挑战 ,民族国家的命运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民族国家因民族和国家不同的结合方式、结合程度而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对这些类型做出划分并进行类型学分析 ,有益于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民族问题。不同类型的民族国家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袁娅琴  李良品 《民族学刊》2023,14(3):134-141, 156
土司制度是明清王朝国家治理土司及土司地区的政治基础,也是保障边疆地区稳定的必备条件。明清时期国家主导、上下互动、多元共治,无疑是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的有效进路,为王朝国家制度治理体系的丰富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历史、治理经验,对新时代国家层面的制度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认为,制度治理不仅要以国家为主导,需要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双向互动,而且需要“多元共治”。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在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维护制度、督查制度等下功夫,实现国家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增强国家制度治理的权威性。探讨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的进路,寄望于助力新时代民族地区的国家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泓 《世界民族》2004,(3):1-13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张扬国家利益与维护民族个性的民族主义表现得更为顽强 ,超国家权力的扩大与成员国权力缩小的矛盾日益凸显 ;欧盟的建立并非意味着民族国家的终结 ,欧盟不能代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媒介在西南边疆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书刊以及流动电影等媒介推动西南边疆国家认同从“自在”“自觉”“自为”到“自强”的进程,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形塑国家认同中无法忽视的力量,互联网中的共享性空间、共享性实践、共享性资源、共享性支持、共享性身份为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此,可以从仪式、集体记忆、关系、生计等进路来探讨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强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民族-国家"理论正在成为某些国家瓦解和分裂其他国家的有效工具,对此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奥托·鲍威尔在其所阐发的"民族文化自治"理论中,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本质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阶级性、历史性以及区域性,从而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这一理论由于没有意识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从而在奥匈帝国遭到了失败,但是它为人们解决民族问题和审视民族国家模式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正是在这一视域中,才能透视西方民族国家内涵和其背后分裂其他国家的真实动机。  相似文献   

14.
学界有关民族国家生成于何时形成了两种说法:即起于绝对主义国家时期或起于资本主义国家时期。这一争论与学者们对民族国家的内涵认识不一致相关。在民族国家内涵上,学界存在阶级视角、国家要素视角、历史社会学的制度视角、民族原则和国家原则熔合等分析视角。这些不同的分析视角都认同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现代性是其内核,只不过它们强调了民族国家的不同内容、不同面向而已。由于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现代的多样性导致民族国家的内涵充满了多样性,其实践脉络的多样性。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通过竞争而获得当前地位的。  相似文献   

15.
边疆省区和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构想的提出有助于拓宽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范围,丰富其文化内涵。研究围绕“为什么建设”“怎样建设”的核心问题,系统梳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以揭示其时代价值,并在理论与实践逻辑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和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可将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区域延伸至边疆省区并赋予其动态交融的和合文化内涵,从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基石。和合国家文化公园通过有形、有感、有效地构建和合文化空间廊道,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价值要素沿“共振—共创—共生”路径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最后,研究提出边疆省区和合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即在旅游资源普查基础上遴选文化交融类资源,在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确立“和合共美”示范区,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础上探索多元主体共创机制。研究为深化边疆省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球时报》2015年4月22日刊登社评说,国家安全法二审稿草案20日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份草案新添了一些内容,其中引起人们最多关注的是关于文化安全的描述。二审稿主张"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吗?一些互联网活跃人士迅速予以否定,但在专业安全学者的眼里,它当然是。  相似文献   

17.
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之间的共同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也是当前我国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主导战略。少数民族同志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提高收入乃至促进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少数民族员工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外在设施和外部条件支持不足,使其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一直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汉语已经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逐渐形成了一股"汉语热"的浪潮。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怎样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是现今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基于此,本文针对中文歌曲在国家通用语言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歌词和语法点的相互结合,充分将中文歌曲应用于国家通用语言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语法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与国家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他们既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孪生体,也是两个利益和要求并不完全一致的政治实体.尤其在多民族的国家里,二者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有各自特殊的利益诉求.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较之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更为重要.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促进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是每个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在人类社会引发了两大政治潮流:一是民族独立运动,即寻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民族力图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二是国家整合运动,即民族国家力图以共同的国家认同为基础,有机整合国内各民族,从而建立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民族与国家之间就出现极为复杂的政治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整合与保障国内少数民族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