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对云南省麻栗县猛硐中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虽然减轻了家庭的教育负担,但并没有改变这一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严重的现状。另外,制度缺陷与文化痼疾也影响着这一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云南省麻栗县猛硐中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虽然减轻了家庭的教育负担,但并没有改变这一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严重的现状。另外,制度缺陷与文化痼疾也影响着这一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怀民 《民族论坛》2008,(11):9-10
<正>怀化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的丘陵、山地、河谷、盆地,养育了汉、侗、苗、瑶、土家等32个民族,486万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共同休养生息。然而解放前的怀化十分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乡镇村寨还相当落后,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曾经根植  相似文献   

4.
姚贱苟  石周波 《民族学刊》2023,14(2):8-15, 151
少数民族影视是生产、培育、传播并塑造各个民族共同心理的重要载体,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机要素,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并在理论与实践逻辑两个方面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具体来说,理论上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逻辑上的紧密相连与结构逻辑上的相辅相成;实践上主要表现其传播、创新在功能逻辑上的相得益彰与选择逻辑上的殊途同归。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影视生产、发展、传播、创新层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逻辑,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影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沐  冉诗泽 《民族研究》2022,(1):110-125+145-146
中国少数民族在中华大一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少数民族对于大一统思想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实际上,在大一统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少数民族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魏晋南北朝到辽朝,少数民族在大一统的“共祖异族”理论框架下,以炎黄血脉认同为共识,创建了一个个局部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在金、元、清三朝,少数民族则在“我本中国”的理论框架下,以国家认同为共识,建立了统一(或局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以北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性地践行了“脱夷统华”理论;在后唐、后晋、后汉三朝,沙陀人凭借“政治正统”完成正统建构;契丹人更是在“脱夷统华”理论中增添了“北极之下为中国”的内容,扩大了“中国”的内涵。金朝建立后,多民族的中国观被创建出来,中国大一统思想开始进入“我本中国”的理论进程。元、清两朝都是这一理论的成功实践者。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最终铸成了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7.
8.
陈春艳 《民族学刊》2022,13(10):1-6, 128
大量少数民族由农村迁移至城市,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民族工作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并有助于在城市地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效破解城市治理的难题。应从完善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机制和体制,努力提高城市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关注并及时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常住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四个方面去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的慈善功能与伊斯兰教的"关爱弱势"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系统梳理文化原典语境中清真寺的慈善功能后发现,清真寺既是布善之所,也是行善之处,并形成了以清真寺为重要媒介的、自成体系的天课制度,凸显出以"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为核心内容的伊斯兰教"关爱弱势"思想.清真寺在践行伊斯兰教"关爱弱势"思想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为建构和谐文化提供了精神资源与物质平台,在奉行团结、稳定、互助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4,(5):66-66
正矛调工作室为给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芦淞区日前成立了株洲市首个少数民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其专职调解员由司法所所长和司法所助理员担任,同时聘请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一线工作律师、民族问题专家和区民宗办人员担任兼职调解员。慈善医院日前,由香港沃土发展社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合作修建的贫困农民慈善医院在该县边远乡村昂洞  相似文献   

11.
龙毅鹏 《民族论坛》2005,(10):54-5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属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要比其他地区多得多,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必须加强经济发展。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纵向比较,从1…  相似文献   

12.
彭尚源 《民族学刊》2020,11(1):8-13, 121-122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条件,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要着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历史的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其在培育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担当起国家民族政策的宣传者,担当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的责任,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黄健 《民族论坛》2012,(12):53-58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已经深入少数民族山区平常百姓的生活,并对山区农民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关于少数民族山区农民对手机的认识、使用手机的习惯、收发短信的行为、上网等各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和全面。本研究则通过对雷公山区苗族的调查,较为全面具体的描述了苗族山区农民使用手机的状况,并探讨了使用手机对其生活及其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08,(3):F0003-F0003
<正>郴州市地处湘南,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全市拥有32个民族8万余少数民族人口,包括有13个瑶族乡镇,50个瑶、畲民族村。近年来,郴州民族宗教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杨清华  田中阳 《民族学刊》2021,12(3):74-79, 10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基于民族工作新形势部署的新战略。作为民族话语重要文化载体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见证并勾勒了其话语表达逻辑及实践机理。从主流意识的“政治宣传”到民族文化“共生交融”,从话语主体的“他者言说”到“开放自述”,从镜头对准“集体形象”转向聚焦“个体形象”,折射出我国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传播的递嬗性超越。作为民族话语重要文化载体的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一方面应以植耕历史,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表达文化诉求,促成各民族间的认识、认知、认可、认同,进而在精神层面生发持久、恒定的态度与力量。另一方面从人本角度出发,思考“人的自我发展”、“人与他者”、“人与世界”的多元伦理关系,互相接纳,互相启迪、互惠利他,在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生活困境,在共同体谱系中实现个人、民族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民族》2020,(1):16-18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始终心系民族工作,提出"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的明确要求。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省份,福建省56个民族成分齐全,有19个民族乡、567个民族村,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9.69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有1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之纲指明我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内涵。鉴于以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中,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刻认识,逐渐与新时代民族工作新要求相脱节,因而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常人学研究方法,以民族干部为研究对象,深入解剖民族干部的日常活动,从行动的权宜性、场景性、索引性和反身性及可说明性出发,说明民族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发作用,以此分析我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基本规律,并在“一般”和“特殊”的双向理解中,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物是实证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重要一环,是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载体,是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的重要物证,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看,当前广西仍存在县级博物馆不重视少数民族文物的常态化搜集、市级以上博物馆缺乏征集古代民族文物的意识、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在征集过程中运用不充分、各级博物馆对民族文物的征集过于注重独特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物征集的同时,转变文物征集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一是明确少数民族文物的时限与外延;二是坚持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三是注重少数民族文物的共性与时代性,以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文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50余年前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的新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50余年前国内史学界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所形成的悬案的考察,提出:当年论辩双方的根本性失误在于没有全面地把握斯大林以及列宁所言"民族"(нация/nation)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汉语"民族"能表述两种不同层次的人们共同体,从而将汉民族中的"民族"(ethnic group)概念与中华民族的"民族"(nation)概念相互混淆了。通过回顾、探讨和反思50余年前的汉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旧题,我们既可从学理上加强认识中华民族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民族,又可以进一步认清中华民族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由多民族(ethnic groups)共同构成的民族(nation),而汉民族与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人们共同体,相互之间既不分高下、也不分核心和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