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克仁 《世界民族》2007,66(1):20-29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地区分布1981年,阿拉伯巴勒斯坦人的总数约为450万。表一是巴勒斯坦人在各地的分布。从表中可见,占总数约40%的巴勒斯坦人仍然居住在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18.7%,加沙地带10%,1967年前被占领的巴勒斯坦12.4%);占总数25%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在约旦;其余的分散居住在阿拉伯各国(30%)和其他国家(5%)。1980年,作为难民在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署登记的巴勒斯坦人有1,844,318人,占巴勒斯坦人总数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色列犹太民族心态探析赵克仁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的犹太人国家。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曾流散在世界各地达1900多年,饱受异族欺凌。建国后,以色列又与阿拉伯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争和对峙状态。这种情况使今天的以色列犹太民族形成十分复杂的心态。认识支配以色列犹太人行为...  相似文献   

4.
巴勒斯坦西部城市希伯伦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奉的圣地,也是近百年来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冲突和争抢的重地。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启后,历经数轮谈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最终在1997年签署了《希伯伦协议》,据此希伯伦城被割裂为巴方控制的H1区和以方控制的H2区。作为唯一城区内存在犹太定居点的希伯伦H2区则成了巴以冲突的缩影。H2区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忍受来自犹太定居者、以色列警察和军队的多重压力,特别是在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期间,H2区的巴勒斯坦人受到了更为猛烈的攻击。在巴以全面和解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以色列如何以积极的姿态去改善希伯伦H2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状况,以改善其国家形象,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李先军 《世界民族》2006,73(6):68-71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不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以色列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从教育入手,为减少文化摩擦、促进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和解做了许多努力与尝试。双语言、跨文化教育即为其中一例。一、双语言、跨文化教育的背景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岸,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598.7万(1998年9月),①居民主要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构成,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为通用语言。以色列是世界上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和学者。以色列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教育预算一直占政…  相似文献   

6.
潘楠 《世界民族》2023,(3):76-87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在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地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促使其沿着“以色列-德鲁兹模式”展现出明显的德鲁兹化趋势。阿拉伯基督徒社团与德鲁兹社团相比,人口规模相当、文化均较为独特、历史境遇类似、面临现状趋同,这成为阿拉伯基督徒社团德鲁兹化的前提基础,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色列建国初期的萌芽阶段、冷战时期的消极阶段以及后冷战时代的积极阶段。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具有时代特征鲜明、兵役制度优先和利益决定效果三大特征,对以色列境内其他阿拉伯群体、对以色列民族国家的构建都产生了影响,对以色列国进行族群治理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阿拉伯基督徒社团的德鲁兹化进程在该社团内部存在分歧,在社团外部也引发了争议,因而可能会朝着曲折前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上罕见的戏剧性事件之一,给国际政局以极大的冲击。1948年独立时,这个犹太人国家的人口不超过80万人,其中65万是犹太人,15万是阿拉伯人。到25年后的1973年,犹太人增至275万人,阿拉伯人增至48万人。这期间移居到以色列国的犹太人约有150万人,同时也把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带入这个新的国家。在迁入的犹太  相似文献   

8.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占领了拟议中的全部巴勒斯坦国土及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而结束。阿拉伯被占领土表面上使以色列的地缘形势与安全环境得到了改善,然而其在阿、以冲突中悬而未决的地位使以色列的疆界长期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这种状况诱发了以色列社会内部的政坛动荡、文化转型与民族认同分裂以及族群矛盾的凸显,从而对以色列的民族国家构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世界民族》2007,2(1):30-38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本文探析了以色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即表面上的犹、阿两族平等和事实上对阿拉伯人的压迫、歧视、隔离和分化。文章认为,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了国内犹、阿两大民族的长期怀疑和敌视,削弱了以色列的国家凝聚力,损害了以色列的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0.
在以色列,多种固有的因素,如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交错影响着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社会结构,但这样的表述,并不排除以色列当局对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人口因素如表1所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约占以色列居民总人口的11~16%。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使德鲁兹人成为阿拉伯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以色列建国后,政府为了对国内阿拉伯人进行分而治之,将德鲁兹人视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宗教团体。德鲁兹人可享有宗教法庭自治并成为以色列义务兵役制的实施对象。尽管蒙受以色列政府的种种优待,但德鲁兹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与主体民族犹太人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并未在完全平等的意义上融入以色列社会。  相似文献   

12.
拜节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两大传统宗教节日期间的主要社会活动,同时也是阿拉伯人对于本民族亲属制度的重要实践.本文将基于2013年开斋节期间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的拜节活动,描述地方节日生活中阿拉伯家族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分析阿拉伯家族所具有的内婚制特点,以及其对阿拉伯地方社会团结和观念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代,大批伊斯兰教众(穆斯林)从中亚、西亚来到中国,连同唐宋时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共同组成我国回族的先民。伊斯兰教创立后不久,即教派萌生,以后越来越多。正如传说的那样,穆罕默德曾说:“以色列人分裂为七十一派或七十二派,基督教徒也是如此,但是我的教徒将分裂为七十三派。”元代伊斯兰教徒(当时称为回回人)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人数又很多,当然会有各种教派的信奉者。但由于史料记载的欠缺,据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一词,原指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闪语系居民。穆罕默德死后,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迁徙,从阿拉伯半岛向中东和北非广大地域扩展。今天讲的阿拉伯人是指这些以阿拉伯语为本民族语言、有着共同历史传统和文化的那些人们。伊斯兰教并不是阿拉伯人的绝对标志,因为有很多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例如黎巴嫩就有近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人的民族性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阿拉伯人民族性的探究,需要在辨析“民族”与“民族性”内涵的前提下,从历史角度考察其演变过程,宏观地把握贾希利亚时期、帝国时期、民族-国家时期和全球化时期四个阶段影响阿拉伯人“民族性”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色列最高法院发起“宪政革命”,正式确立了“犹太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双重属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属性问题再度引起以色列社会的关注。从2011年起,多个不同版本的基本法草案被提交至以色列议会,要求确认以色列的犹太国家属性。经过长达7年的博弈,2018年7月19日,以色列议会以62票对55票通过《基本法:以色列——犹太人的民族国家》。该基本法出台后,在以色列国内外乃至国际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它表明以色列以多数主义统治为特征的族裔民族主义从含糊转向明确、从“事实”转向“法理”,代表着建国七十年以来以色列国家属性的再界定。  相似文献   

17.
《视界》第 1辑 (李陀、陈燕谷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 )登载了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阿拉伯天文学史》等 )的文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 ,作者利用了一批世所罕见的阿拉伯科学文献 ,揭示了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纠正了传统的偏见 ,开阔了学人的视野。正如《视界》编者在“卷首语”中所写 :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的文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利用他在梵蒂冈等处档案中发现的一批阿拉伯科学文献 ,阐明哥白尼在建立他的天文学体系过程中 ,所依据的最关键的数学定理与中世纪阿拉伯 /伊斯兰科学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多层多向关系 ,伊斯兰世界和文艺复兴的欧洲之间的分界其实是模糊不定的。这就完全打破了“哥白尼革命”的神话性 ,也对文艺复兴是否只是欧洲人的贡献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我们相信 ,对那些至今迷信欧洲 /西方才是现代文明发源地的人 ,这篇文章应该是一服清醒剂。这是值得国内学人一读的文章。因此 ,本刊将其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8.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元代阿拉伯人在当时政府中的医药机构里占极大势力,广惠司是回回医家的大本营。金元之际回回医药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了与回回药物院有关、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回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刊 2 0 0 2年第 2期刊出了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里巴所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文章 ,作者利用了一批世所罕见的阿拉伯科学文献 ,揭示了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 ,纠正了传统的偏见 ,开阔了学人的视野。本刊本期又刊出英国天文学家米歇尔·霍斯金所著《伊斯兰天文学》一文。两篇文章可视为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天文学的姐妹篇。同时也可看作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回回天文学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作者李振中先生为其所译伊本·赫勒敦著《历史绪论》一书所撰写的长篇序文。伊本·赫勒敦(1332—1406年),生于突尼斯,是阿拉伯历史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他是亚里士多德以后,马基雅弗利之前这一时期中社会科学家方面最著名的人物。希腊哲学家全力研究的是“原动力”、“第一动因”等天上的神学问题。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