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盛衰周期率"的宪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跳出历史盛衰周期率的支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从宪政的视角加以审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新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强调用制度监督与制约权力,并冲破"左"的人权观的束缚,开始注重人权建设;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与依法执政理念,全面发展民主,并突出强调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深入地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终于不仅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路,而且在宪政上实现了创新.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末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对宪政理想的不懈追求,然而,这一理想在旧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得到实现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走上真正的宪政之路;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中国的宪政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广义政治观,科学理解政治发展的内涵.积极创新思维方式,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改革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出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宪政即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它以宪法为前提,民主政治为核心,法治为基石,人权保障为目的。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并没有对宪政进行集中论述,但他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宪政思想的同时,对宪法、民主、法治以及人权等宪政要素进行的深刻阐释,对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民主化启动和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内在规定性及其领导属性的逻辑延伸和自然结晶,并通过共产党领导而得以充分彰显。随着世界民主化潮流衰退及我国民主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只有进一步改革共产党领导体制,才能加强共产党领导,保证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有效展开并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民主宪政在当今世界具有普适性,它历史性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渠道,是政治参与的绝佳场合和根本保证。当前民主宪政还远未成熟和完善,无法有效限制间接政治参与带来的诸多弊端。民主宪政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眼于摸索和构建能够克服间接民主之弊端的政治参与新机制,对具体国家而言,还要进行本土化的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7.
政治自由是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必要条件。政治自由问题始终涉及到寻找约束权力的规则。法治可能陷入迷途而戕害政治自由,然而,人们却不能以对法律保护自由的效力的质疑而抨击法治的宏旨。人们需警醒法治误入立法者统治的歧途,造成对政治自由的侵蚀,甚至成为一种登峰造极的奴役。因而,法治要吸纳宪政为先决条件,秉承宪政理念捍卫政治自由,以期达致宪政精神和政治自由的价值理念契合。  相似文献   

8.
美国宪政民主政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宪政民主政治源于美国殖民时期的传统治理与独立革命,发展于美国建国后的200多年的政治实践中,体现在美国的联邦制、三权分立、两党制的政治实践生活中。其特征主要是:"三步"走的逻辑进路;稳中求变;注重人权的普遍保护。它的价值在于对美国的民主与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但自身又存在许多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宪政发展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避免跌入因果律的陷阱来解说宪政制度的发育发展 ,本文的视角是运用相关性原则尽可能地罗列与宪政发育发展具有亲和力的关联因素 ,包括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商人阶层、法治等。阐发这些因素对宪政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会使我们更客观真实地体认宪政的本真蕴涵 ,另一方面让我们返照一国要成就宪政应具有的内外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宪政主义以美国模式为典型,逐渐扩展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宪法实施模式。中国"八二宪法"建立了宪法的政治实施模式,但未充分制度化与程序化。中国宪法学界效仿美国宪法学,以"齐玉苓案"为契机,推进"宪法司法化",却遭遇根本性失败。通过对中国宪政模仿"司法宪政主义"的这次失败经验进行考察与分析,对相关思路与理论基础进行检讨,可将中国宪政转型的困境归结于中国宪法文本上的"政治宪法结构"。这一结构蕴涵着中国百年宪政进程的丰厚政治遗产,构成型塑中国宪法权力结构并直接决定基本权利之优先顺序与实现程度的"根本法"。中国宪政转型的真实命题可界定为如何促使这一"政治宪法结构"根据人民主权的根本原理获得理性化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网络参政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作用将更加明显,是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参政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地方党和政府的负责人也逐渐注意到网络参政的实际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发展;促进传统集权等级制权力结构的转换;促进社会平等;促进政治、政府公开的发展;促进选民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加强。网络参政还是把双刃剑,应该加强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运动对新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运动曾是当代中国政治运作的一种独特方式。分析六十多年来政治运动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政治运动具有"超强的社会推动能力",通过政治运动曾一度提升了国家生存的能力、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培养了政治积极分子,弥补了制度的过程化不足;但政治运动的频繁运作也阻碍了政治制度化的发展,导致政治民主水平下降、政治价值逐渐一元化、政治合法性下降,带来了意识形态教条化。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初步探索、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初步形成、全面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及其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发展所面临的政治道德现状的基础上 ,指出了政治道德建构可资利用的资源和政治系统为此进行自我调整的必要性。作者认为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中都蕴涵着对我国当前的政治道德建构有价值的因素 ,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汲取。同时 ,政治系统也应该加强其自身的调整 ,以配合转型期政治道德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个体要求的多样性和政治系统内部的统一性之间的有效张力。个体要求的多样性加快了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进程,进而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政治系统内部的统一性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动力,这种统一性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来体现,只有制度才能真正体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外动力和内动力的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效张力,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当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的主要原因,寻找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是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不一,有的学者反对为政治发展设定目标,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目标无法进行清晰界定,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单一的政治价值,更多的学者则主张目标是多重的且彼此之间是相容的。本文对这些看法作了评述,并对目标相容视野下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人类政治智慧发明中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价值理念,也是最有利于进行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制度设计。从宪政视野考究刑事程序法治得知:法治、人权与宪政这些人类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及其所蕴涵的价值与精神应当融入到刑事程序等具体的程序规范和制度设计与建构之中,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刑事程序法治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重要一环,体现了现代宪政文明的价值取向,只有在宪政制度与体制日趋完善的环境下,刑事程序才能真正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视“政治抒情诗”为中国当代文学一种重要的“话语类型” ,通过对该类文学作品的知识谱系学分析 ,揭示其所蕴涵的意识形态的变革 ,从而试图提供一种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之一,而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切实加强高校民中政治建设。分析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必须在深刻把握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做到学术民主、管理民主、育人民主,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