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文心雕龙》体大思精,相当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每一篇都自成一格,文章取其《才略》篇,从中探讨刘勰的作家批评论。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作家的"才""气""性"三方面探讨主观因素对创作的影响及因之确立的作家作品价值定位的标准与原则,张扬文学的主体性、多样性和独创性。第二部分对《才略》所涉及的影响创作的客观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使"才略"的视阈得以拓展;第三部分分析刘勰所持的批评作风和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的核心命题是"质文代变".<时序>在讨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中阐发了刘勰的文学史观、文学发展观,其理论实质关键在"变",从而构成文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强调了文学与时代关系中作者的中介作用,并在"时序"的文学史历时性讨论中探究了文学发展的原因、确立这一命题的文学理论的意义和批评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品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体乎经",不是为了"励德树声"、"随仲尼而南行",而是为了"建言修辞"、"按辔文雅之场"。刘勰在"体"的层面征圣宗经,所看重的是先秦五经对于批评文体的意义;刘勰禀经而制《文心雕龙》,使得他的批评文本"体有六义"。刘勰对五经之体的尊崇在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树立五经之体的"六艺"并标举其典雅和风骨,二是辨析体制(体裁)类别并归纳体貌(风格)特征。刘勰以"体乎经"为理论基础的立体辨体之实践,不仅直接影响了《文心雕龙》这一批评文体的创制,而且对当下文学批评的书写与批评文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破除"俗情抑扬"、"雷同一响",给文学家曹丕正名,作出重要评论.曹丕正是以文学文论的"风骨"、"才略"、"情采"以及独特的悲剧精神与人文关怀价值,占据建安文学重要一席,获得读者青睐的.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是中国古代较为完整的批评和接受理论,若以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则“知 音”批评也是以读者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批评理论;但“知音”批评较之早期接受美学过分强调读者创造性解读的作用,更具辨证 眼光。它将文本看成是作者与读者超越时空对话的产物,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又不忽略作者和文本。  相似文献   

7.
刘勰深受魏晋以来史风的熏染 ,而产生了极强的历史感。传统史学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历史必然性的信念 ,以及理性的、以公正为原则的批评意识 ,无不渗透到他的文论中。刘勰把文学史看作是以儒家经典为源而不断派生新文本的过程 ,从而要求创作和批评归依经典。这就是他的“枢纽经典”的历史中心观。同时刘勰又认为对历史对象作实证考察是重要的批评前提 ,并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历时共时相结合以及归纳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刘勰与钟嵘的历史观的比较 ,可以看到钟嵘因囿于其谱系观念 ,而在历史视野上远不及刘勰开阔。刘勰在历史观念上虽有一些局限 ,但他达到了历史主义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对"事类"进行全面而深入阐述的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他厘清了传统"事类"概念的内涵,首次明确指出事类是作者在自己言辞之外,以多种方式方法引入的、可验证的、异质性的东西.它主要有"引乎成辞"和"举乎人事"两方面内容,是作者用以"明理"和"徵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文化要素中文系九○级研究生查屏球,黄中模指导教师本文选自硕士学位论文《刘勰文化精神简论》的第一部分。论文包括“由风骨论看刘勰美学追求的文化精神”、“由批评态度冒刘勰文论的文化品位”、“由永明文化看刘勰思想的文化性格,三部份,共计5...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论文与论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文心雕龙》中,他不同于传统文论大多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价值方面阐述文学,而主要“是就作者之人而为言”。通过对创作思想活动、文学起源、主体修养、风格表现等问题的详尽论述,刘勰建立了他的主体性文学理论。刘勰在文学中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主体精神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充分尊重和肯定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汉代文学批评是社会批评向作者批评的转型期 ,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王充、王逸等作者批评中已萌发鲜明的文人意识 ,表现在作者传记批评、作者自传批评、屈原论争和作者专论中 ,突出了文学作者的人文精神 ,强化了作者个性、独创性、自主性 ,弘扬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精神 ,凸现了作者的文化身份和地位 ,使文学作者的独立性伴随着文学的独立性而确立。汉代作者批评中的文人意识影响了中国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列奥·施特劳斯的"隐微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作者意图批评理论,因而似乎为后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然而,因其本身的哲学立场,它对作者意图论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即作者意图的问题及读者全知视角的问题,不仅不能有所助益,反而必须以牺牲该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为代价.其实,隐微理论对文学技巧的特殊解释亦使作者意图趋于消解.据此可知作者意图论不能因隐微理论的介入而前进一步,它所面临的理论难题仍然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4.
李健吾(刘西渭)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批评家,他将西方印象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艺批评,这一批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俄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文学思想却长期遭到严重曲解。因此,重新认识别林斯基的文学思想,正确评价他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或许是对这位批评家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17.
影视艺术批评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视艺术需要批评,它是影视艺术整个生存与发展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与作用,科学地设计并实施多元化的批评形式,对影视受众和影视批评家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影视艺术批评的功能与效应、影视艺术批评的主要类型及影视批评主体的素质,试图以此构建一个影视艺术批评的可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是有着鲜明个性的诗学批评家:诗人的敏感、重文采,评论家的理性与逻辑的严明,熔铸在梁宗岱的批评文字之中。梁宗岱的批评执着于“真的追寻”。“较真儿”体现出他的批评个性:重视文章中字、词、句甚至文法、结构的批评,强调文章表达要“中肯”与“确当”。梁宗岱的这类批评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尖锐,不留情面;梁宗岱有诗人的气质,在其诗性批评中彰显浪漫与理想情愫,有强烈生命意识及情感张力,追求艺术恒久价值,这恰是我们今天多元文学批评时代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19.
坚持“纯正的文学趣味”,反对文学的商业化与政治化,强调文学的独立品格,是沈从文进行文学批评时遵循的基本文艺思想与美学原则。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观念与准则,如作品应“匀称”和“和谐”,作家应讲求创作的“技巧”与独创性等。而在批评方法与风格上,则表现为典型的印象式批评,他不是从作家的生平与外部环境入手,而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际,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就文章本身加以分析与点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批评文体的多样性,反对千篇一律。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体现出的批评观与批评个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和李健吾是"京派"批评家中的"两翼",他们将表现真诚的人生与人性作为其文学批评观;风格批评注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对待作家作品持以公平与宽容的批评态度。该文将他们置放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通过对他们批评特点的比较,显示出他们的文学批评作为独特存在的艺术魅力,为今天的文学批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