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以村社和单位为单元的治安管控模式不适应人口流动和开放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且政府垄断治安安全服务也已经力不从心。作为全国公安系统创新的典型,浙江义乌公安服务的创新经验,对于构建转型时期公安服务有效、多元多中心的供给制度安排等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极重要的标杆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创业条件的全面改善,创业治安环境对创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南京社会治安环境具有良好的基础.从优化南京创业治安环境的角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改革、创新警务运行机制.近期对策是建立和完善治安预警、治安应急和治安服务等警务机制.  相似文献   

3.
交易费用视角下治安服务供给主体与作用边界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服务供给主体选择及其作用边界确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供给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的大小.对于暴力性的执法执勤服务,采取政府供给是节省内外生交易费用的最佳选择;而对于非暴力性的治安防范服务,则可以依据受益人数的多少(俱乐部规模)选择以一种供给方式为主的混合供给模式.因此,将部分治安防范服务由政府部门交由保安市场与社群组织,是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供给效率的理性选择.结论与启示:采取政府供给为主的治安服务供给模式是交易费用最小的理性选择;营利性保安企业、社群组织及个人是不可忽视的治安服务供给主体;政府、市场、自愿供给的主体选择及其作用边界是相对的、动态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4.
夏公义 《中州学刊》2007,(4):117-119
治安问题是社会综合问题的反映,我国农村的治安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原因。治理我国农村的治安问题应遵循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根据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从和谐创建、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方面着手构建祥和、稳定的农村治安秩序。  相似文献   

5.
"治安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向政府综合治安管理领域提供商业保险产品和进行风险管理的创新活动,为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提供服务。它一方面拓展了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同时也为保险业务经营开拓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本文通过对山东"治安保险"发展的实证研究,探索"治安保险"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有效契合的运行模式及意义,并对其持续良性发展提供简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治安承包的理论依据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各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在社会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治安承包这种管理模式也逐渐兴起,并成为深受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一、治安承包的理论依据治安承包的推出,一方面:解决了治安防范、管理工作中的“吃大锅饭”的问题,调动了防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找到了一条激励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有人认为治安承包是公安机关在向社会转嫁和转移自己的法定义务,与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当好“守夜人”,管理好公共事务的趋势是相悖的;甚至认为治安管理权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7.
社区警务核心思想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面向群众,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社区警务的产生作为现代警务制度的改革,无疑对于构建我国稳定和谐社会、提供有效公共安全服务、满足社会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治安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文明祥和有序的新型社区”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其构建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如何设计和构建高质量的、高效率的、可行性的 ,并且富有弹性变革和自我调适功能的新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既是一个思想认识性问题 ,又是一个实际性和操作性问题 ,对维护我国安定的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治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治安思想内容丰富。稳定压倒一切 ,是邓小平治安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发展经济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依靠法制 ,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反对腐败 ,端正党风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加强政法、公安队伍建设 ,提高政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等是邓小平治安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安,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治安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社会治安秩序的确立与控制,就必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我国党和政府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然则时至今日,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仍然是“公安政法机关管治安”的“小治安”观念。有鉴于此,从科学认识治安现象的社会性本质出发,理性地审视和总结古今中外治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治安认识成果,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战略的客观需要,倡导树立“大治安”观念,创建一…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调解”再次得到重视并成为多元化解决社会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法律界试图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机制的当下,治安调解无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治安调解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安机关拥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和适用条件的模糊性,这些问题成为治安调解适用的随意性甚至被滥用的重要原因。正确解读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需要将其置于转型社会的背景下,以便为治安调解的未来重构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安问题的法治化,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路径之一。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层面来讲,最可靠、最有效、最有决定性的解决之道还是法治:其一,通过良好立法来正确引导治安,恶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安问题,最终会恶化治安;其二,通过公正司法来保障治安,司法不公正就会纵容犯罪,从而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社会治安的大敌;其三,通过严格执法来落实治安,这是社会治安问题法治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以1910年代的河南为中心,本文分析了其近代治安组织和制度的形成过程、性质,以及地方社会的反映等,不仅最初研讨了河南近代治安组织的成立过程,而且较详细地接近了民国初期国家建设的真相。袁世凯政权和省政府以警察、县警备队、侦缉队、保卫团等新的治安组织为手段,对分散的、由地方上层人士主导的多种武装组织进行了制度化和统治化,将中央权力渗透到地方社会。但是治安组织的"改革"过程所显示出的组织负责人的资质问题,比机构以及制度的形式性扩充是更为重要的本质问题。在确立新的治安组织的过程中,无赖、地痞、流氓、土棍等代替以前的地主、绅士为中心的地方上层人士掌握了治安组织,成为"反上层人士(counter elite)"。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掌握组织的"权力斗争"和治安组织的腐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宋代地方治安巡逻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在地方巡逻制度上多有改革,设置了县尉、巡检作为地方专职治安官员,配置不同的武装力量,分区负责治安巡逻,有效遏止了社会犯罪。巡逻制度的革新使宋代巡尉成为中国警察专职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治安史的重要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唐代京师长安的治安问题郭绍林洛阳师专历史系唐代京师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治安的好坏关系到政权的存亡和社会的安危。因此,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加强治安方面的管束、防范和打击。本文拟对此加以论述。一、南北衙兵的治安职责天子禁军有所谓...  相似文献   

16.
《南方论刊》2011,(10):I0020-I0021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岗头社区于2006年12月26日挂牌成立,现办公地点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岗头社区居委会办公大楼,社区居委会设有安全、计生、治安、调解、妇联、工会、青年团等部门。为更好服务社区群众,社区一楼创建了计生服务大厅,一条龙式办理计生有关业务及妇检。此外,一楼还设有警务室,更有效地加强社区的警力防控和服务社区居民,并维护了社区的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7.
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是具有骚乱性质的集体行为.本文提出了结构箱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区域内治安型群体性事件所具备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耦合.在结构箱中,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要经历导火索、信息传播、情绪共鸣、情境催化、控制失效五个阶段,其中在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新型治安巡防格局,是相对于传统治安巡防模式而言,在防控投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整合现有巡逻警力、物力资源,完善指挥运作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集约的巡逻勤务模式,实现治安巡防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巡防格局。构筑新型治安巡防格局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高位运行的严峻态势下,积极应对,推进打防控一体化进程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是以区域性防控为突破口,积小安为大安,实现案件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目标的  相似文献   

19.
利他行为不仅受个体特征影响,更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产物。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以成都市居民见义勇为的意愿和行动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因素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城乡环境、治安环境、政务环境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除了通过道德宣传和说教,倡导利他行为之外,更要加强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和谐的城乡关系、安全的治安环境和公平的政务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概念界定 "农村基本公共品"作为本文的主要概念对象,其内涵限定于国际通行的发展中国家"基本社会服务"范畴,即指基础公共生活设施(生活用水、供电、村庄道路)、初级教育、初级医疗、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源."所有这些服务对于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维持人们的劳动力和健康都是最必需的"①;联合国发展组织通常也根据类似的定义界定基本社会服务或产品的内涵②.这些基本的生活性公共品或服务以社区居民为直接受益者、在某种程度具有萨缪尔森(Samuelson)所定义的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③以及效用的不可分性特征.由此,本文所研究的基本公共品属于基础性社会服务和生活资料,与那些生产性公共品和其他社会性公共品(如治安、精神文明教育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