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中“看”作为一个常用的虚词,一般认为可以表示某种状态的持续或动作行为的进行,读音为轻声的,归时态助词类。与此相比,在现代西宁方言里,我们发现,同是做虚词的“着”,却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读音,一是轻声的;一是轻声的;二者不能互换,因而不能认为是语音上的变体。同时,西宁方言里“着”字在虚词内部所属的词性、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如何分辨并把握不同的读音、不同性质和作用的虚词“着”,是西宁方言语法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2.
西宁话“把”字句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方言中的"把"字句除了由动作动词充当述语核心成分外,还允许自主动词、形容词充当"把"字句的述语,在否定词的位置、述语是否复杂等方面,"把"字句呈现出不同于普通话语法的特点,这和"把"所具有的控制义以及"把"字句的结构框架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宁话和临夏话虽属于两个不同的方言片区,但它们在语序上却共同呈现出迥异于普通话的SOV句式。文章对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SOV句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西宁和临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间的汉语方言长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在语言里历史长久,在语法上关系重大。文言虚词,作为词汇,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即使起源于远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进,跟着语言的变化而革新,到今天,一些有生命、有生气的早已被吸收到群众口语里了。或与白话虚词分工合作,相辅相成,或与白话虚词结合,溶为一体,越来越适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只因为它们与文言  相似文献   

5.
沂蒙文学较全面地承载了沂蒙地区流传的方言土语。其中的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叹词、拟声词、助词等)方言,从词义来看,一部分有着明确的词义来源,一部分的词义来源存在疑问,还有一部分的词义来源难以查考。这些方言不但颇具研究价值,还赋予了沂蒙文学以独特的地域风情。  相似文献   

6.
作为虛詞的“所”和“者”,在古书中經常出现。“所”有时作假設連詞用,如: (1)所不此报,无能涉河。(《左传》宣公十七年)“者”作助詞,有时表示假設的語气,如: (2)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史高·楚世家》)有时表示測度的語气,如: (3)阳虎伪不見冉猛者。(《左传》定公八年) (4)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史記·游俠列传》)  相似文献   

7.
达卿 《社区》2014,(25):57-57
我这个人平时就爱扯闲话,一天不扯心里就闷得慌。在职时,办公室的同事们工余小憩时都喜欢听我闲扯,说听了提神、解闷、活跃气氛。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这个人受过高等教育,又饱经风霜,尝遍人间苦辣酸甜,成熟得像一只又红又亮的大柿子,说出的话儿有滋有味的,让听的人开窍儿,添乐儿。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若干虚词意义繁复,用法灵便,值得注意,虚词“竟”即为其中之一.在古汉语中虚词“竟”的意义目前为大家公认的只有三项:(1)副词,表最终结果,相当于“终于”;(2)副词.表意外,相当于“居然”;(3)介词,表动作终止的时间,相当于“直到”.但《红楼梦》中虚词“竟” 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们都是从古汉语中“竟” 的较早的意义引申而来的,就  相似文献   

9.
湘语中沉江活里存在一种异于普通话语序的“动宾补”结构,本文拟对这种“动宾补”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结构成因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荆州话里的“AA声”,是指这样一种词语形式。请看例句: (1)累得哼哼声。(3)病得歪歪声。(2)气得恨恨声。(4)穿得侉侉声。以上例句中加“·”的词语,即为本文所要讨论的荆州话里的“AA声”①。 1 “AA声”的结构特点 1·1 “AA声”是用迭音的词根加上“声”字构成的。“AA声”是一个整体必须同时出现。以前边所举的例子看,既不能说“累得哼”,“气得恨”,“病得歪”,“穿得侉”,也不能说“累得哼哼”,“气得恨恨”,“病得歪歪”,“穿得侉侉”,更不  相似文献   

11.
“者”是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虚词。由于它在主要用法上别具一格,人们对其词性及作用的认识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者”发展到中古时期,还分别充当了结构助词“底”和指示代词“这”之直接语源(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这就更使这一特殊虚词在汉语发展史上被蒙上了一层历史迷雾。为了廓清这层迷雾,进一步弄清“者”的特殊用法形成的来龙去脉,为了准确把握其词性的前后嬗变经过和规律,这里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下“者”作为虚词的由来和它早期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的”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的”的语法功用有二种:一是帮助造句的“语法功用”;二是构成新词或词组的“词尾粘贴功用”。  相似文献   

13.
:常用虚词“口老”在吴语中是表示连接、提顿、语气的助词。这三种用法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其用法源自唐五代以来的近代汉语  相似文献   

14.
从话语者着眼点的差异和条件的缺省与否这一角度,将表示“庆幸”义的虚词进行分类:一部分话语者着眼于结果,条件可缺省;另一部分则更多地强调有利事实的存在或有利条件的获得,条件不可缺省。  相似文献   

15.
从词性词义发展变化情况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古汉语虚词分为不变的、可变的和多变的三类。 古汉语有少数虚词,其词性词义的发展变化比较复杂,如“之”、“其”、“而”、“以”;或词性虽然单纯,但词义的发展变化很多,如“于”:可以叫古汉语多变虚词。对于这类虚词,如果能说明其词性、词义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则和不同条件,就不仅有语法理论意义,而且有较多的实用价值,因为还可以推广运用于一般的可变虚词。  相似文献   

16.
也句来语气词“也”字是否具有表疑问的功能?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有两点:(1)“也”字本身不表示疑问,“邪”(耶)字本身表示疑问。例如《庄子·齐物论》“子知子之所不知邪?”就不能换用“也”字,一换“也”字就不是疑问句了。(2)“也”字虽然用在疑问句里,  相似文献   

17.
“于”是个文言文遗留下来的字眼儿。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特别是政治语体和科学语体里,它出现频繁,生命力很强。它有时充当介词,是虚词当中用场最广的一个;有时充当词素,是它的一种虚化现象;有时还叫人有点儿为难,不好马上肯定它是介词呢,还是词素。本文打算谈谈:它在现代汉语里的各种用法,在什么情况下它是个介词,在什么情况下它是个词素,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杜光庭创作的步虚词,其主题呈现独具宗教功能,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不仅具有较高的宗教艺术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内涵。这些步虚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五代时期道教的盛况和杜光庭的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四川话口语里有些常用虚词的用法跟普通话不尽相同,某些用法很有特色。弄清这些用法,对于了解四川方言的词汇语法特点,对于四川人学习普通话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语言符号都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用什么样的符号形式表示什么样的内容,是由社会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本身的物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其他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我们在日常阅读和写作时,经常遇到类义虚词中的三个变体形式,从聚合角度来讲,它们具有两类词类的语法特点,有时既作格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