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保护财产权的基本法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是财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物权法是宪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原则的具体化。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防范来自国家的侵犯,其基本功能是给国家行为设定边界,物权法对财产权的保护是通过界定财产的边界来防止民事主体互相越界。二者一道共同维护私有财产权,同时也对私有财产权予以限制,那就是国家的征收征用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对私有财产权构成严厉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征收征用制度予以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一般从征收征用的目的、补偿标准和程序三个方面对此制度予以限制和约束,以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更好地保护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2.
公益征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为公益征收的当事人.征收当事人属广义征收主体的一个类型.公益征收的当事人包括征收人、征收请求人、被征收人三类主体.征收人只能是国家,非国家的任何主体都不具有征收人的主体资格.能够成为征收请求人的主体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个人、私法人、公法人及其他的非法人组织等,但国家和外国人不得成为我国法上的征收请求人.被征收人主要是指私有财产权人,但在我国法上,集体土地所有人作为公有财产权人也是一类主要的被征收人.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应界定"公共利益"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物权法草案”)再次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其中第49条关于征收、征用的规定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质疑者强烈要求物权法对作为征收、征用理由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但是“公共利益”真的应该由作为民法一部分的物权法来界定吗?  相似文献   

4.
蔡笑 《社科纵横》2013,(11):83-85
土地征收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目前土地征收在征地范围、征收程序、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合理,正视土地征收物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冲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切实可行、公平合理土地征收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0):89-95
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构建引起对国家土地征收制度的反思,建设用地市场制度的宪法规范构建要体现出市场制度的一般规律,必然要对国家在土地市场的角色给予重新定位。国家对土地的征收是各国的惯例,但是在征收和土地入市问题要进行法的秩序的重构。宪法秩序为我国建设用地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体系框架,在该框架内,着眼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制度的特殊问题,重点探讨征收制度和土地入市的价值排序、国家征收公益标准的重新厘定、科学的补偿标准的构建和土地征收的程序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春玲 《社科纵横》2010,25(6):69-72
军事征用作为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国防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重要功能,与国家军事利益休戚相关。但关于军事征用法律制度体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立法完善,笔者撰写此文主要以《国防动员法》为视角,对军事征用法律制度作一整体解读。  相似文献   

7.
吴凯 《探求》2006,(Z1):72-73
一、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的确立 "公共利益的需要"是长期以来我国宪法层面的一个重要概念,并在宪法文本中确立了公共利益的优先原则,成为合宪征收、征用或者征购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项社会规制上升为法律制度,都无法超越、也不能背离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社区矫正制度的实现自然受制于社区的完善和成熟.在我国由国家本位的一元化结构向国家·社会二元本位转型过程中,社区矫正的实现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完善成熟的社区是社区矫正制度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丽娜 《社科纵横》2009,24(2):94-96
土地征用补偿是中国现行行政征用补偿制度比较成熟的形态。针对中国土地征用补偿现行法律制度中存在的若干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起,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由点到面、从地方到中央,成为当下中国财产征收补偿制度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之所以会出现被征地农民社会生活保障制度,乃是由当下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决定.但是,这样的制度并不是农地征收补偿的合理补偿机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无论是从效果还是制度的正当性,社会保障都无法担当起对被征收的财产进行补偿的重任,相反,还会弱化对农地的保护.解决征收补偿难题的关键,在于以市场的价值对被征收的土地进行补偿,从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