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郑森禹同志 ( 1 91 0— 1 997)是我国国际问题研究界的老前辈。在抗日战争时期 ,他用笔杆作刀枪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 ,写下了许多既富有战斗性和洞察力、对当今来说又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的文章和著作。最近 ,世界知识出版社从郑森禹同志发表的大量有关国际问题、经济问题的文章和著作中 ,专门选出其中有关日本问题的文章结集出版 ,这对于我国的日本研究、特别是中日关系史研究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郑森禹同志在抗战时期的著述不仅在上海、香港等沦陷区的广大读者中间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且为指导抗战的中共…  相似文献   

2.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及其随之而来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是日本侵华史上一个特别重大的事件,也是日本侵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一直是着眼于当时日本的统治者、当权者的所作所为,关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战后日本四十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15日自18日在沈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福建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学者八十余人,来自香港的学者一人,还有来自日本的学者五人。会议期间收到论文五十余篇。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从政治、经济、历史、教育、文学、哲学思想等方面探讨和研究战后日本四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之证明》是日本原早稻田大学教授洞富雄今年3月出版的一本新著。这部著作以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有力地驳斥了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所谓南京大屠杀“虚构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期间在我国南京地区屠杀我国同胞的暴行,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大污点。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先占平津,继攻华北,又占上海,于12月13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策的设计者,大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的侵华,往往是“有思想能力”的学者文化人首先提出设想、加以论证,并首先在民间制造舆论,然后思想舆论一旦形成,则影响政府决策,并由政府加以组织实施。本文对其主要方式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存在,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应以历史文献学的方法正确呈现和描述史实,从而填补日本侵华史研究中的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一部阐述日本禅宗发展及其特征的力作──评刘毅著《悟化的生命哲学──日本禅宗今昔》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王金林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日本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仅就社会科学领域而言,我国学者有关日本的学术著作,约有近百部出版问世,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之后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国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所蒙受的惨重损失,对于以史为鉴,珍惜和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而遭受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指“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领土上的沦陷区、战区和后方之内,所有中国的公私机关、团体和居民,因在战争中遭到日军强占、夺取、征用、破坏、轰炸和杀戮、奸掳等暴行而受到的各种损失。一般说来,一场规模战争的损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进行战争所消耗的费用,它通常包含一切超出平时所需的军政费用;二是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它通常含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生产减损、贸易阻断以及处理战争善后事宜所需的各种费用。战费以外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侵华期间对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侵华期间对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周章森本文指出,日本在侵华期间对其占领区进行残暴政治统治和疯狂经济掠夺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进行了野蛮的侵略。文章以翔实的资料对日伪在浙江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作了论述。周章森,男,1949年生,杭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杭州...  相似文献   

9.
试论日本“满蒙政策”的形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在这种形势下,明治政府很快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即后来所说的大陆政策。此后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对华侵略活动就是实施大陆政策的结果。日本对华侵略扩张的矛头,除台湾外,首先是指向东北地区。与此相适应,在实施大陆政策的总范围内,日本还专门制订了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扩张的“满蒙政策”。可以说,日本的“满蒙政策”既是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本身的特点,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深入研究、探讨“满蒙政策”的有关问题,不仅有利于对大陆政策问题的探讨,同时对深入研究日本近代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特别是对研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史,也  相似文献   

10.
大化前代史广义指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大化改新以前的日本历史。①这段历史涉及由地区性早期奴隶制国家向统一奴隶制国家过渡,以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间题,对日本古代史的研究具有关键意义。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这段历史的史料十分贫乏,可信的文字史料寥寥无几,许多重要问题尚未彻底弄清。日本学者把大化前代史称之为"历史之谜"。许多学者试图解谜,  相似文献   

11.
1931194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南宁作为连接西南、中南、华南和海外的交通枢纽,成为侵华日军必争的战略要地之一,也因此,人员和财产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对抗战损失调查成为抗日战争史的重要部分,以往对南宁抗战损失的调查与研究包括民国时期对抗日战争损失的调查和新中国成立后对抗日战争损失的研究,是现今研究抗日战争损失的最基本数据来源。在各史志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走访当年战争的受害人,核实、确定侵华日军对南宁造成的破坏与伤害程度,力求客观、完整、准确地反映抗战期间南宁的损失,以深化地方抗战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我国原来是没有毒品的,烟毒祸害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早在清朝时,英帝国主义就把鸦片作为商品强行输入我国。1840年,又为此发动了肮脏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朝政府割地赔款,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在上海开商埠,立租界,把毒品源源输入,使上海逐渐变成一座罪恶的城市,一座冒险家的乐园。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后,又把毒化政策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侵华军部代表。大特务头子里济夫,与大汉奸盛老三勾结,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总揽敌占区制、贩、运毒事宜。还在上海开设制毒工厂,把鸦片提炼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日本近代史、明治维新史的新作不断出版。各种著作或以其观点的独创,或以其史料的发掘而各有特色。但在维新的论述体系或日论述框架方面,却大都从幕藩体制的内外危机谈起,再说到开国倒幕运动的兴起、明治政权的建立与全面改革的展开,以及日本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依据汉文资料对阿育王即位前几件重大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育王是古代南亚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近代以来,随着阿育王法敕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和解读成功,国外对阿育王的研究盛行不衰,这成为南亚古代史研究中一个极为耀眼的焦点,被誉称为“大放异彩”。在这一学术研究中,英国、印度、日本等国学者的成果尤为突出。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阿育王法敕、阿育王支持的第三次结集和向外传教等方面,特别是阿育王法敕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①。这些研究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相继发现的铭文资料,即阿育王法敕,其次是南传巴利文资料和极少部分梵文资料。具有重要价值的汉文史料根本没有引起外国学者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日本的崛起是与对以中国为中心的殖民地掠夺分不开的,而对华金融政策是其殖民地掠夺的核心政策。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其对华金融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其金融掠夺体系最终随着法西斯统治的崩溃而瓦解。  相似文献   

16.
经盛鸿 《求是学刊》2006,33(5):139-144
毒品毒化政策是日本侵华期间推行的一项丑恶而阴险的殖民政策。南京地区是日本当局推行这项政策的最重要而典型的地区之一。日本推行毒品毒化政策,主要依靠三大手段:第一,通过在华中地区建立与组织严密的贩毒机构网络,将南京置于其中并成为重要的一环;第二,指使与操纵伪政权,成立鸦片管理机构,努力使鸦片贩卖与吸食公开化、法律化;第三,通过种种卑劣手段,诱使中国民众吸食毒品,并控制中国烟民。通过这些手段,日本掠夺了中国人民大量财富以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并直接导致南京人民日益贫困、道德败坏、犯罪率上升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郭素美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既是关乎资源掠夺的经济问题,又是涉及法四斯统治的政治问题”①。这项政策随着日本在东北殖民统治建立和强化而被不断调整,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大、战争资源掠夺...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关东军和满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关东军挥舞军刀,以武力和阴谋成为日本帝国义侵华的急先锋,满铁则以“文装”的面孔推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殖民侵略和资源掠夺。两者在侵华的总目标上完全一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但在“权力的统一”上又有所矛盾,相互争夺。本文拟以“九·一八”事迹前后为历史时期,揭露关东军和满铁相互勾结的侵华罪行,并阐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一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若干侵略机关。主要有关东都督府(前身为关东总督府)、南…  相似文献   

19.
何德廷  辜宗秀 《学术交流》2001,2(5):132-135
培植汉奸,"以华制华",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征服中华民族的罪恶伎俩.但史学界对肃奸问题研究着力不够.从抗日战争的性质可以清楚地看出,肃奸是抗战必备的政治条件,是击碎日寇侵华链条的需要,是举全民族之力共御外侮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本国内从政府到社会都高度重视。在后"京都义定书"时代,日本试图在国际谈判中发挥更具主导性的作用。作为环境保护先进国家和技术强国,日本不仅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领域仍然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其气候变化政策也值得我国相关工作者参考借鉴。通过对日本气候变化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日本公共政策制定中行政主导与大量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参与相互结合的特点,另外传统的官僚垄断以及"铁三角"关系得以延续的同时,日本公共政策制定也出现了政治主导加强的趋势(对行政官僚作用的相对抑制),这一点在民主党政府上台执政之后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