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江春泽 《领导文萃》2014,(19):80-83
粉碎“四人帮”后,根据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党中央临时组建了“中央宣传口”,由耿飚负责。1977年春天,我从北京大学被借调到宣传口工作。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经历了一系列意识形态领域拨乱反正的斗争,包括理论务虚会的全过程。鉴于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的所谓“凡是派”与“改革派”之争,叶剑英建议中央召开一次理论务虚会,让不同意见展开民主探讨,以便统一认识。这个建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通过。  相似文献   

2.
现在改革到了深水区,石头摸不着了。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不仅理论要先行,争论也避免不了,这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第一,“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文革做法的拨乱反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革结束后,迅速终结意识形态内斗、摆脱左右之争,是恢复国家正常状态的关键。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不失为最恰当和有效的办法.但也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编辑手记《战略与管理》94第三期即将付梓,我们编辑部同仁的心情一如以往,渴盼刊物能够不负读者,更上层楼。本期的主题为“变动中的世界格局与民族主义”,这一主题的设计是鉴于以下事实: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意识形态之争正让位于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之争,民族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孙力舟 《领导文萃》2013,(20):40-43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建设得好,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力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实现这个目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关键。为此,必须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深化对党内民主的本质的认识,明确党内民主的实质是保障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二是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正确途径.从我们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6.
“西方民主”还是源于西方的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然笔者不采用“中国的民主”的说法,自然也不会采用“西方的民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区分“属于”还是“源于”,容易把本质论与发生学混淆起来。许多学者喜欢比较中西或者东西(方)历史、文化、制度、思想,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陷阱。在文化比较研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问题,即所谓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模仿这两个问题,也可以针对民主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民主?”“为什么偏偏是在西方产生了现代民主?”在试图回答之前,应当审查在提问中是否暗藏玄机。让我们先从考察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0,(15):39-42
“移植民主”水土不服 几年前。泰国曾被美国列为亚洲“民主”的模板,吉尔吉斯斯坦在2005年因“郁金香革命”而民主化,一度号称“中亚的瑞士”。两个符合西方标准的“民主”国家都出现了骚乱甚至武斗,局势动荡至今尚未完全平息。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民主对21世纪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尽管国家的现实利益(主要是安全和经济利益)及所拥有的实力是决定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民主”这个本来只作用于国内政治的事物,现在越来越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并且影响力呈上升趋势。世纪之交,有两件事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一件是,2000年6月27日,在华沙召开的国际民主大会上通过了题为《迈向民主国际社会》的民主宣言(又称《华沙宣言》)。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和波兰联合发起的,共有107个国家出席。除法国外的106个与会国在宣言书上签了字。宣言…  相似文献   

9.
评萧功秦的“意识形态创造性解释”程明萧功秦先生在《走向成熟──对中国当代政治改革的反省与展望》[1](以下简称《展望》)一文中介绍“新型权威政治”所具有的“多元民主政治无法履行的三种职能”,并没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所列举的职能似乎都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质疑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引发“郎顾之争”。从此,一股“郎旋风”引起了波澜。引起了中国经济学界久违了的一场轰动。从“郎顾之争”到“郎张之争”。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轰动。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彭一郎 《经理人》2012,(2):58-59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争夺,是资源之争,是模式之争,更是新的入口之争。”互联网老兵、深圳合智天成董事长严晓明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憧憬溢于言表。无论从行业大势还是其一手打造的“车主宝典”的发展来看,他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下一个值得豪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生命论”以来,关于党内民主的价值问题已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是。如何切实发展党内民主,特别是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却在理论和实践上刚刚破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人类文明主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重新审视现代化80年代波澜壮阔的现代化思潮由三个思想源头汇聚而成。其一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业己形成的思想传统;其二是m年代以来国外社会科学界的现代化主流理论;其三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定型的现代化意识形态(汪晖称之为区别于毛泽东“反现代性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继“新化”(即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和《新民说》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欧化”、“西化”之后,到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又提出了“现代化”的日号。1927年,柳克述在《新土耳其》一书中,将…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概括为6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其他内容顺序排列.如此安排.寓意深刻。这个逻辑判断清楚地阐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法治民主:后发国家的政治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法治民主”与“自由民主”现代西方学者关于民主政体的判断标准有三次演变:20世纪中期以“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服务的目的和组成政府的程序”三者并重;此后熊彼特批判了“来源”和“目的”的含糊不清而认定“程序”具有决定意义,即“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此后,亨廷顿认为“选举民主”还有疏漏,主张以“自由民主”来为“民主”作更准确的定义,当然,“自由民主”的核心还是选举[1]。不知他们是否注意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勾画出一个“法制民主”…  相似文献   

16.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它必须符合“管理科学化”和“人本管理”两种理念,符合“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洪旺 《领导文萃》2008,(14):30-33
从顺民到“刁民”:权利意识的苏醒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到了“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首先是一种法治意识。在我国.“公民”是近代以后才从西方传人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个人权利观念匮乏。由于“文革”的破坏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淡薄.期待“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让“官”支配自己命运的顺民思想依旧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非公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2004年以来,张家港市开展了争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使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评选先进为主动争创,从“要我公开”转变为“我要公开”;二是变工会独家推进为企业整体争创,从民主管理、企业管理“两分离”转变为“两统一”;三是变事后总结为事前规范,从“寻找典型”转变为“培育典型”。  相似文献   

19.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对外政策上既注重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又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苏俄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左右逢源。1947年印度独立后,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抗争,摩擦频仍。大国插手南亚事务,使该地区出现了新的战略格局,以美苏为后台的两个阵线初见端倪。印度在“四国双对抗”的环境中不断调整与美苏两大国的关系,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美苏矛盾,联合苏联抗衡美国和巴基斯坦,以维持其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在此期间,印对美苏的关系由“平衡外交”,最后转为向苏“一边倒”。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文字结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者由“禾”与“口”构成,“谐”者由“言”与“皆”构成。“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社会则和谐也。前者系民生与社会保障,后者系民主与言论自由。解决好“民生”与“民主”两大问题,社会则走向和谐。“和谐”二字,在中国的文字构成中即充满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