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膨胀型投资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改革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膨胀型波动的特征。消费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贡献远大于投资,而投资的波动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减轻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对投资膨胀进行适当抑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了明显发展,特别是较长周期的波幅与波长、增长的路径、通胀与失业的形式、收缩期与扩张期的长度等均有较大变化,并且呈现很多新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和我国目前经济的运行情况与资源利用状况能够看出,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有些过热,可以说那是已运行到周期的波峰阶段,自2008年开始经济发展开始出现收缩,但物价一直上升。我国政府需要结合实际经济增长情况适度、适时的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投资需求主导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投资率不断上升。在总需求的构成中,投资需求已经取代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过高的投资率让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剧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在这种经济模式中政府更容易通过控制投资来影响经济的运行,但却削弱市场机制的本身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更容易产生利益的博弈。我国特有的投资体制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最大化的目标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如果不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波动理论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现实热点,但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实际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需求的角度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个,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其中消费需求是最重要的。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用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但目前我国总体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消费品市场也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要确保扩大内需政策成功启动我国经济,必须把启动消费需求作为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来 ,有效需求已经有了较大增长 ,但还没有出现人们所期待的快速增长态势。本文通过对有效需求的研究 ,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提出扩大有效需求的对策有两方面 :一是激活消费需求———稳住重心 ;二是刺激投资需求———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7.
消费需求的决定作用及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 1 997年后出现的通货紧缩 ,我国实施扩大国内需求、促使经济景气回升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效果之所以不显著 ,可能与政策着力点选择上的偏差有关。最终消费需求不仅是总需求的构成部分 ,而且决定着投资需求 ,是总需求的基础 ,扩大总需求关键是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投资支出具有需求和供给双重效应 ,因而不是克服由生产能力过剩所导致的通货紧缩的最佳途径 ,对付通货紧缩应以扩大最终消费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基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知:开放度增加,人力资本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就增加,由此就会导致经济波动的波动幅度减缓,经济的增长水平提高。不论是在我国东部还是西部,增加开放度都会增加人力资本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人力资本对东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对西部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增加开放度所导致的人力资本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的增加,西部要远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由美国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对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在下降中出现了逐渐复苏的势头,2010年银行卡在拉动经济、刺激消费中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尽管如此,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的银行卡市场,其业务的发展取向问题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界共同关注并持续研究的热点课题。结合银行卡业务的市场绩效,对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卡业务发展可以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业务统筹规划以及加强风险的监管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现有宏观经济模型的反思,大量文献试图将金融部门纳入宏观模型。近年来,连续时间框架下的金融中介模型具有高度非线性、内生波动、时变风险溢酬和稳态随机等特点。这不仅使之在刻画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和拟合经济现实等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也为融合宏观经济与资产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剩余消费比率作为度量投资者风险容忍度的状态变量,在连续时间下将基于消费的传统资产定价模型推广到了包含宏观变量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机器学习求解了该模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假设下,谨慎性储蓄使得家庭消费在状态较差时对负向冲击更敏感,从而导致逆周期的消费波动、低风险容忍度和高风险溢酬。结果表明,该模型除了可以刻画消费波动、谨慎性储蓄和风险溢酬与状态变量剩余消费比率的非线性关系外,还能较好地匹配负向冲击发生后风险溢酬、无风险利率、夏普比率等资产价格变量和投资、经济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这对于中国经济增强质量、振兴东北的战略以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投资周期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投资周期模型,分析我国的投资波动频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循环波动指数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是否是形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等低产出投资比重过大,导致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政府可以改革现行财税制度,以降低各级地方政府抓投资、上项目的冲动,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型比较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差异,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东西部的出口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后发现,它们的波形对应得很好,而且经过相关检验可知,出口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原因。因此,如何从外贸体制及其出口市场管制等方面调整出口进而使得经济朝着均衡方向发展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9次周期波动,主要为增长型周期,经济波动程度逐渐由剧烈转向平稳,周期的长度逐渐拉长。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情况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未来我国经济周期将向中周期过渡,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周期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经济运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按照一定步骤进行因子分析,构造了一个能综合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综合得分.通过该综合得分在1953-2002年共49年的具体数值,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进行统计描述和变化特征的归纳.这有利于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为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和资本结构是影响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经济体系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大.文章主要运用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增长以及资本结构波动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通过对2004-2012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结构波动能够助推资债务资本成本上升;宏观经济增长有利于债务资本成本降低;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较低的情况下,资本结构波动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带来资本结构波动提高,债务资本成本也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产业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周期波动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它们对国民经济整体波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波动是国民经济整体波动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一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但是,由于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及其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其波动的影响力仍然不能忽视;第三产业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