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史诗的含义有两种:一指融神话、传说、歌谣为一炉,用叙事长诗记录各民族早期历史发展、社会演变的文学样式,其中包括人类起源、民族形成、生产生活方式、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英雄业绩等。另一指用散文叙事方式,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长篇作品,由于这类作品具有形象化历史的性质,故以“史诗”作为修饰,称为“史诗”式作品。本文所论史诗,指前者而非后者。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史诗特点浅析夏爵蓉在我国,史诗的含义有两种,一指在神话、传说、歌谣的基础上,用叙事长诗反映各民族早期的历史发展、社会演变、重要事件、英雄业绩等的文学样式;另一指用散文叙事方式,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高度艺术概括的长篇作品。基于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3.
《最后的巫歌》最明显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史诗品质和神话性。其具体内涵体现在对家族史和民族志的精心构建上。它以一种陌生化的形式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族群记忆和民间化的历史,以一个民族——"虎族"(土家族)的文化溯源来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它以独特的神话叙事方式,打通了历史、现实、神性和人性的界限,以揭示文化之根本和探寻民族之未来为目的,为中国当下文坛奉献了一部难得的宏大叙事之作。这部作品丰富了当代文学叙事经验,而且努力建构起一种宏大叙事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史诗的表现特征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认识,指出史诗将史学性与文学性融合为一体,站在历史的环境及原点上,透视人性的复杂状态,揭示由于人性矛盾客观的存在而导致历史战争的社会现实。认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史诗的表现特征上、叙事结构上以及全面地对人性加以诠释方面,具有独特审美表现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早期历史的艺术记录──我国少数民族创世史诗巡礼夏爵蓉创世史诗是各族先民歌唱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万物滋生、民族形成、社会发展的诗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族创世史诗均以“创世”过程为序,展开广阔的史诗描述,用艺术概括形式,记录该民族古代生活轨迹,有“...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与彝族的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各民族史诗中英雄史诗的范畴,这两部史诗内容丰富,艺术技巧高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它们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充分说明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各民族的史诗文化虽所处的时代、历史、文化的环境不同,但由于人类审美心理的共通性,使得我们的史诗,这一人类童年时期的文学创作在艺术结构方面也表现出很多的相似性,这对于我们研究并探讨世界文化的成因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荷马史诗》与《支格阿鲁》史诗艺术结构的分析,探讨这两部史诗在艺术结构方面的类同。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艺术的真正魅力和娱乐的快感均来自有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疏离感,陌生化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陌生化是中国历史电视剧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叙事视角的多元化使历史题材电视剧充满了陌生化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于自身的合法性存在所需的"正义"功能。它对历史叙事的介入导致历史叙事后撤为背景而将艺术叙事植入前景,构成历史叙事的中断并取得自律存在。它是对人类审美冲动的感性辩护。它的诗性体系中的政治含蕴构成了某种潜文本。它的"正义"功能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9.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于自身的合法性存在所需的"正义"功能。它对历史叙事的介入导致历史叙事后撤为背景而将艺术叙事植入前景,构成历史叙事的中断并取得自律存在。它是对人类审美冲动的感性辩护。它的诗性体系中的政治含蕴构成了某种潜文本。它的"正义"功能是虚拟的。  相似文献   

10.
史诗作为神话、传说、历史和诗的综合体,代表着英雄时代审美的最高成就。在史诗中,古老的神话体系,依然在史诗叙事中闪耀光芒。尽管神话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史诗中神话叙事的改变却在所难免。可以明显地看到,神话叙事在融入史诗的过程中已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回鹘史诗《乌古斯可汗》中,可以辨析到西域狼祖神话叙事在史诗时代发生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1.
“历史真实性”原则在近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现历史真实不再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追求的唯一目标;相反,艺术重构自由得到重视。历史真实概念的内部泛化及新历史主义理论与创作影响等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艺术审美的探索与新变,也使历史小说创作自然地融入到当代社会精神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美学的意象范畴有古今相续的长期历史沿革。它经过内涵不断扩延的过程 ,即象征意象、想象意象、艺术意象三个阶段。它发源于《周易》的为意“立象” ,这种象是心理学层面上的象征意象 ,它可以涵盖王充首创的“礼贵意象”的象征意象。到了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之说 ,意象才真正成了艺术实践中的美学范畴 ,具有审美想象中的形象的意义。到了唐代 ,意象的审美创造得到理论明确肯定 ,意象成为艺术创作主体审美情思形象对象化的一个通用术语。到了近现代 ,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又相续阐发、整合这一术语 ,在艺术意象的范畴上注入更为丰富的历史内容 ,使意象范畴成为古今通用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3.
百年汉语诗歌的发展,有不少艺术思想、美学旨归,曾一度影响了写作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对百年汉语诗歌拥有相对稳定的美学认知,具有示范工具意义。这些艺术思想、美学旨归是承载了历史情感与历史内容的公认“模式”,它们从纷乱的现实存在,到生成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阶段性存在形态十分明显。对这些审美范式展开研究,意味着为百年汉语诗歌的审美文化记忆建档。  相似文献   

14.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潮在感应时代的节律中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5.
象征主义文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文明出现空前历史悖论时期的文学现象。象征主义文学以浪漫激情与现实责任的互为纠缠确立了自己的艺术立场,以丑与美的对立统一表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它们以自己令人惊咤万端的艺术悖论拓开了与西方文明历史悖论相周旋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情意的组合,审美主体的独特情感使得意象具有了无尽的审美意蕴。唐宋诗词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由夕阳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历史的阔大,在生动明晰的夕阳图景之外,隐约呈现出诸多层次的缥缈空灵的意象情趣,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的广阔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研究多从内涵、结构、心理基础、审美特征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意境源流的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入,对意境发展类别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试从意境的源与流这两个层面切入,述源别类.在述源上,主要探析与意境理论生成关系密切的象、易象、意象、象外之象的递相演变;在意境流变的研究上,按照各个时代对意境的不同界定和人与世界接触的关系层次不同,加以梳理评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从诸多关于窗的古文字造型中,可以窥视出中国古窗的形制、款式的历史信息.同时,中国古代诗文对"窗"的描写亦加深了人们对于窗的审美功能的理解,并且启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这种从"窗"反映出的语言意境及其影响下的建筑空间表达植根于东方特有的时空审美模式--求"虚",而且它影响了西方当代建筑中"窗"的审美取向,使之经历着一条"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许冠文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作为一个“票房神话”的创造者,其影片的价值并非仅停留在“俗”的层面上,而是有着他追求的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精神力度。通过分析许冠文作品产生的香港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许冠文电影的时代价值、美学风格及其在香港电影界和香港社会文化层面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可以较全面较深入地了解许冠文电影以及与之有关的香港喜剧电影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