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研究会、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中共章丘市委、章丘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22—26日在济南章丘市召开。来自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100多人与会。大会开幕式由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志民主持,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研究会会长杜荣坤致辞。会议期间,选举了第三届理事会,并推举揣振宇为新一届会长。本次学术研讨会就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汉民族的发展与汉文化、齐鲁文化三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03年汉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与会者围绕“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这一主题,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保护和发展西部多元文化,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3.
周竞红 《民族研究》2004,(1):105-105
20 0 3年 10月 9日至 11日 ,由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2 0 0 3年汉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 14个省、市、自治区及韩国的 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学者们以“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汉族族称的流变和汉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学者将汉族族称的起源与流变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即奠基期 (先秦时期 )、萌生期 (秦汉时期 )、整合期 (魏晋南北朝至清末以前 )、确立期 (清…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广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98国际汉民族研讨会暨全国第五届汉民族学术年会于1998年8月5日至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K西府南宁巾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近由篇_此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ZI世纪汉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分议题为汉民族文化研究、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研究。汉民族区域文化研究、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等_下面,依据会议论文及大会发言,将与会代表比较集中研讨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关于汉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与会…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指出:“炎黄子孙”的提法应主要指汉族,而不能涵盖所有少数民族;应以“中华民族”代替“炎黄子孙”。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这里的“子孙”并非指血缘意义的“子子孙孙”,而是文化意义上的“徒子徒孙”之意;炎黄二帝是人文始祖而非血缘始祖;他们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偶像,一种文明形式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近期在宝鸡召开的汉民族研究会年会,触及上述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译地带”(zone of translation)进行交流和融合,各自的文化因素受到修正和转译,并进一步促成身份认同意识的转变。从某种程度而言,《汉民族史记》进行的正是这样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通过描述这一表示联系的网络和场域,去追溯汉民族发展演变的踪迹。汉民族研究的链合理论事实上体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关“集合”“中介”以及“转译”的含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行动者网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鉴于史学界对“华夏族”这一概念使用的随意性 ,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华夏族从一开始便是一个复合概念 ,不是指古代某一部族 ;华夏族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至春秋战国时才开始用“华夏”作中国的代称 ,对远古的原始部族不能使用这个称谓 ;并分析了将仰韶文化创造者误认为“华夏族”的原因以及“华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四年,范文澜同志在《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范老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前人没有提过的新问题:汉民族的形成问题。范老认为秦汉时代的汉族,已具备了形成民族的四个条件。一是“书同文”,就是有了“共同的语言”。二是“长城以内的广大疆域”,就是“共同的地域”。三是“行同伦”,就是有了“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四是“车同轨”,“可以了解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汉民族的形成问题曾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新时期以来 ,随着人们对马克思民族形成理论认识的深入 ,学术界对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除秦汉说得到新的阐发外 ,华夏民族历史以及它同汉族的关系探讨受到高度的重视 ,长江流域族群与汉民族形成的关系也进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野 ,汉族族称问题的考证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发展普遍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这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长,是因为这个过程代表了各民族互动整合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甚至可以说也代表了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大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必然会形成一些阶段性的民族融合成果,当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完成后,往往会走进另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无数个这样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民族过程最后才能达到"天下大同".这应该是民族消亡的历史过程,也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汉民族这个案例样本中,我们既可以把汉民族当作中国各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的未来将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12.
周竞红 《民族研究》2006,(4):105-106
2006年4月26日至28日,海内外学者共聚伊洛之滨———九朝名都洛阳,以河洛文化与汉民族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活动,探讨数千年来“兴废”之间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此次会议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四单位联合主办,河南省政协相关部门、洛阳市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郭东坡、副主任张道诚,中国侨联副主席李本钧,国务院台办主任助理张铭清,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会长揣…  相似文献   

13.
徐晓望 《民族研究》2001,(2):103-105
汉民族研究2000 年国际学术会议,于2000 年8 月21 日至23 日在福建泉州市召开。到会的代表有130 多人,其中来自台港澳地区及日本等地的学者22 人。本届学术会议的主题是“海峡两岸汉民族源流与发展展望”。本届会议在学术上的特点表现为方法论上的研究、汉民族发展源流的探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海外华人族裔研究、汉民族区域性研究,以及汉族21世纪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一)关于汉族源流及民族关系研究   在汉族研究方面,与会者深深感到同对少数民族的研究相比,对汉民族的研究落后了,但是,它的地位与影响,决定了它将成为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回回'民族的文化认同"为主题,探讨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对于汉民族以及伊斯兰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望对这一民族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历史系、广东民族研究所,广东社科联、广东历史学会,汕头历史学会,汕头大学及汕头历史学会香港分会等单位联合组织的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3月26日至28日在广东省汕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美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地区以及北京、上海、云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国内外学者济济一堂就“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6.
彭佳 《民族学刊》2020,11(3):44-53, 131-132
民族自生系统论将多民族的文化认同体视为有自我分别和转换的边界,能够自我增生的文化系统。这一理论范式将民族文化系统视为后结构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从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架构出发,可以将族群-族体-民族的关系视为“即刻解释项-动态解释项-最终解释项”的模式,从而将多民族文化认同体视为终极的意义项。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同族群和位阶之上的耦合,为作为自生系统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体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推动着它的自我增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符号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霍彦儒 《民族研究》2003,(1):102-103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 ,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文理学院承办的“2 0 0 2年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8月 12日 -15日在炎帝故里宝鸡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 2 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和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近百所高校、社科研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0 2篇 ,并就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一 )对炎帝 姜炎文化诸问题的探讨炎帝 姜炎文化问题是会议的中心议题 ,有 3 0余篇文章围绕此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炎帝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域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宝鸡渭水流域 (即古…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以典型蒙古族聚居旗县——东乌旗为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蒙汉民族交往呈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分析了东乌旗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主要举措、东乌旗蒙汉和谐民族关系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华双 《民族学刊》2011,2(5):42-47,93-94
北朝是以鲜卑民族为主的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其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承前启后,尤其对封建法制之经典——《唐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民族的儒家文明被鲜卑族吸收后成为北朝立法的指导思想,少数民族务实求变的风格又赋予汉民族法制建设积极拓展的动力。从北朝到唐朝的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各民族法文化的交流融汇共同造就了中华法系文明。  相似文献   

20.
刘克甫谈汉民族研究与民族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甫(M.B.)的名字,在中国民族学界并不陌生。他作为一位深通中国历史、文化的汉学家和民族学家,近二十多年来一直主要从事汉民族的研究。他的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组织》、《汉族的亲属制》以及与其他学者合著的多卷本《汉民族史》(已出四卷)在国内外颇有影响。他最近就民族理论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