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兰州,原名金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天水郡的榆中、金城,陇西郡的枹罕、允吾,武威郡的令居、枝阳共六县始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东汉末年迁至榆中,魏晋因之。十六国前凉张寔时,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县同治于一城。西秦时,金城曾一度为乞伏乾归的国都。隋开皇元年(另说三年)废金城郡,始置兰州,取城南之皋兰山以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又复为兰州并沿革至今。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两汉魏晋时的金城故址在今何处?  相似文献   

2.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3.
《隋书》卷29《地理志》金城郡金城县条小注云: 旧县曰子城,带金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县为金城,置金城郡。 这条史料说明,隋代金城郡治所的金城县是由子城县改名,子城是隋以前旧县,王仲荤先生已指出北周金城郡治子城。(注一)  相似文献   

4.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代。这个时期,今天的兰州地区,曾先后为几个割据政权占领,几经变革,更替频频。本文拟就这一变革,作一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关心兰州历史的同志。 兰州大部分地区,两汉时属于金城郡,是金城郡的东境。金城郡的金城县,  相似文献   

5.
一在三国时代。所谓“南中”。约略当于现今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相连一带的广大部分地区。即如现今的云南昆明,也包括其中。而且是“南中”的重要地方之一。诸葛亮进兵“南中”前,那里共有四郡:即永昌(云南保山县)、越嶲(西康西昌县)、牂牁(贵州平越县)、益州(云南晋宁县)。“南中”的战争结束,又从旧郡中分设有云南(云南姚县北)、兴古(贵州盘县西)共为六郡,总称“南中”,仍由庲降都督总摄之械娜思由现焯?四川宜宾)郡,称为“南中”七郡。  相似文献   

6.
茂州州叙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 ,改为会川 ,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八县 (原文作“九县” ,据“校勘记”改 )。其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以交川属松州。……贞观八年 ,改为茂州 ,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旧领县四。”(《旧唐书》卷四一、16 88页 )这段叙文 ,三处有误。第一 ,武德元年所领之八县中有“北山” ,误。武德元年所领八县 ,皆为隋县 ,据《隋书》卷二九、82 3页 ,汶山郡领县中有“北川”而无“北山” ;《新唐书》卷四二、10 84页亦载茂州曾有“北川” ,显然 ,叙文中的“北山”…  相似文献   

7.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起了积  相似文献   

8.
《汉书·地理志下》:“西河郡,户十三万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万八千八百三十六。”在临河24郡国中户口数位列第12,除北边西边长城防线10郡外,户口数多于弘农郡与信都国。西河郡所属,“县36”,其中16县《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谭其骧主编,下同)以为“无考”。是为西汉诸郡中无考县名最多的一郡。  相似文献   

9.
兰州在唐代是陇右所属的重要州郡之一。唐初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主编的《括地志·序略》中所列贞观十三年唐朝三百五十八个州郡中,即有兰州都督府。 兰州始名于隋代。隋开皇初,置兰州,以皋兰山为名。《通典》卷二七四《州郡四》曰:“兰州,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属金城、陇西二郡地,后汉、魏、晋因之,魏以为重镇。前凉张寔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11.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割据政权纷纷迭出,在十多个割据政权中,地处陇西郡的薛举政权是其中势力较大的一个。 薛举,祖籍山西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隋初,其父薛泾举家迁兰州(当时称金城)定居,所以《新唐书》说他是“兰州金城人。”据史书记载,薛举长得容貌魁梧,勇敢善射,武艺绝伦,官居金城府校尉。他家产钜万,为人豪爽,喜欢结交边地豪杰,在金城府一带颇有威望。  相似文献   

12.
也谈高昌麴氏之郡望--与王素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吐鲁番地区麴氏高昌时期的墓葬分布、埋葬规律和墓砖出土地点入手,对高昌麴氏之郡望除了金城,尚有西平-说提出质疑.认为就现有材料而言,高昌麴氏之郡望只能是金城.  相似文献   

13.
绵阳地区所辖十九县,解放前为剑阁专区与遂宁专区,解放后,并为一区。现将各县的地名考释如下:一、绵阳县(附涪县、潼州、巴西与罗江)绵阳县在汉为涪县,属广汉郡,因城外涪江得名。涪水,发源于松潘县东界的雪宝鼎(海拔五千五百五十五公尺的大雪山),经平武县流入江油县界,三百里间海拔降落四千公尺左右,奔湍喷沫,浮沤腾泛。蜀人谓沤沫为涪,故曰涪水。(《集韵》涪,“蒲侯切”。音桴。今人谓浮沤曰“泡沫”,即古涪沫音变。)涪县故城原在涪江东岸,直到唐代,县城仍在东岸。《元和志》云:“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又云“天池山,在州东北二十余步”。刘备得蜀,立梓潼郡,治梓潼县。刘宋孝武帝徙郡治于此(天池山下)。西魏取蜀,在这里建立潼州。又改郡名巴西,县名巴中,缘左思《蜀都赋))有“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之语,西魏因改涪县为巴中  相似文献   

14.
陆游《关山月》诗“沙头空照征人骨”句中“沙头”一词,历来被解为战场。按“沙头”有当水边、河畔讲的,如李白《初月》诗:“沙头水浸眉”。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夜归沙头雨如注”。然陆游《关山月》中“沙头”应作何解?我以为,这里是指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名。查前后《汉书》,沙头县,西汉时作池头县,东汉时改为沙头。与玉门等县,均为酒泉郡所属九县之一。汉武帝遣大将霍去病与匈奴作战,六次出  相似文献   

15.
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八,有一段以州的变迁为主要脉络,概括综述我国古代政区划分的起始及沿革的文字:“郑氏曰:‘分州始于人皇。州统县、县统郡始于周。郡统县始于秦。州统郡、郡统县始于汉。割据之世,置州乃多。隋文析天下为州,炀帝改州为郡,而州郡相等。唐混州郡为一,于建置京邑之州,则始命为府。宋又府州并列矣。’自元建路、府、州之制,州乃益降而小,几与县同列云。” 文中郑氏当指郑樵。《夹漈遗稿,献皇帝书》曰:“其未成之书……在地理,则有《郡县迁革志》。”可见郑氏确曾有对郡县迁革的研究,惜未传世,  相似文献   

16.
汉至西晋,蜀郡江原县地,居成都、广都、临邛、郫县、都安之中。东北限于岷江,当今灌县、温江、双流至新津沿江以西;西傍青城山脉,下至鹤鸣,山后与蕃地为界;南因大邑斜江,东迳新津抵江:东西逾二百里,南北约百五十里,辖境广袤。验证唐宋域内山川,四至尤明。《元和志》蜀州唐安郡:晋原县鹤鸣山,斜江水;青城县青城山,大江经县北二里;唐兴县(寿阝)江一名皂江,经县东二里。永嘉中,李雄据蜀,始以县置郡,东晋因之;宋齐增设侨县,西魏更为侨郡。周隋废郡并县,复隶于蜀郡。汉江原县在今崇庆县东,《大明天下一统志》成都府古迹:“江原废县在崇庆州东南三十里,本汉江原县地,唐初置唐隆县,又改唐安,宋改曰江原。”《蜀中名胜记》崇庆州下引明《州志》:东三十里江原镇,即汉江原县治。”蜀  相似文献   

17.
张芝籍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的籍贯,近来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是敦煌酒泉人,如《东汉凉州“三杰”》一文,谈到张芝祖籍时认为,张芝父张奂为敦煌洒泉人。《甘肃风物志》:“张芝,字伯英,敦煌郡洒泉县人。”新版《辞海》:“张芝,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我们认为以上说法是错误的,现考证如下。第一,汉代敦煌郡不辖酒泉县。  相似文献   

18.
汉代金城郡,置于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西汉时辖境相当于今兰州市(不包括今皋兰县地和榆中县东北部)、青海省海东地区和甘肃临夏自治州北部。其郡治两汉时在允吾、非金城(西固),更不在今天的兰州城区。因为《后汉书·地理志》在谈到编写体例时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两汉史书均把允吾列为金城郡第一县。《水经·河水注》中更是明言:“允吾……金城郡治也。”可见两汉时金城郡治在允吾(读yan ia 沿牙)是可以肯定的。问题在于允吾故城的确切地址究竟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9.
《文献》1995年第2期所载程有庆先生的《沈佺期佚文的发现》一文中,有《度贞阳峡》一诗,根据贞阳峡的地理位置,便可考出此诗的写作时间。《新唐书·地理七上》载:“浈阳,本贞阳,贞观元年更名。”又《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四“岭南道一”:“浈阳县,本汉旧县也,属桂阳郡,在浈水之阳,因名……”“浈阳峡,一名皋石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崖壁千仞,猿狖所不能游。”则知浈阳峡在广东浈阳县(今英德)南。  相似文献   

20.
刘臻,字宣挚,《精书》及《北史》本传均记其为勺市国相人也。’湖为沛国治所,沛国系东汉改沛郡置,西晋易国为郡,治所不变;北魏仍之而移治于萧,“北齐废为承高县”①;“开呈六年改为龙城,十八年改为临沛,大业初改日萧。”②是北齐而下迄于隋大业初,萧凡三改其名而还于初,属彭城郡。史记刘臻籍贯曰:“沛国相”,系唐初史家传记人物邑里习用古称使然③。沛国相即防大业世彭城郡辖县萧,境内“有相山”④,居今安徽萧县西北。刘臻,由粱入北周,卒于隋,史称“耽悦经史”,尤“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李延寿《北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