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鲁迅名篇《死火》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从相对中看取绝对、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的时间“辨证性”,是其“中间物”意识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鲁迅<野草>中的名篇<颓败线的颤动>建构了具有现代品质的时间意识,"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使时间经验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这种"执着现在"的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了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记忆经验的贮存时间的长短,记忆通常被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形式。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其记忆经验贮存的时间一般为几秒钟。短时记忆的记忆经验的贮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这二种记忆形式的记忆经验在头脑中的编码形式和恢复形式相对较为简单和直接。所以,这里不讨论它们的记忆经验恢复的形式。长时记忆的记忆经验贮存时间较长,其编码和贮存的形式也较为复杂,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经验恢复大部分为长时记忆的经验恢复的形式。所以,这里仅就长时记忆的经验恢复的形式进行讨论。长时记忆的经验是经由识记而贮…  相似文献   

4.
弗朗索瓦丝&#183;萨冈是以抒写“忧愁”闻名于世的作家,在忧愁的背后是她的时间之伤。其作品中的人物流露出了回避“过去”,拒绝思考“将来”,存在的只有“现在”的时间意识。在唯一存在的“现时”中,作者有两种时间体验:一类是应消磨掉的空虚时间,另一类是应珍惜的情感时间。基于这两类时间,作者的描写表现出两种倾向:日子的消亡和美好的瞬间。为了尽量延长美好的瞬间以赢取时间,萨冈选择了以幸福为唯一准则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5.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孝爱是由社会与文化造成的、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在时间视域(及相应的原发想像力)的深长化,由此而使得慈爱这在动物界也存在的生命现象能够在人类意识域中反激出回报的孝意识。(2)因此,孝与慈是同一个时间意识的生成结构导致的两种互补现象。(3)西方现象学的时间观虽然有重大创新,但它之所以总漏过孝爱意识,是由于它缺少《易》那样在“过去”与“将来”的相交与回旋中领会根本“时义”的思路。(4)在儒家看来,人首先不是(像海德格尔或其他一些西方当代思想家认为的)以个体的方式,而是凭借亲子之爱和世代延续的联系来真切地面对死亡与无常,由此而形成一切伦理与道德的关系。(5)孝爱意识只能被人生经验活生生地构成,不能仅靠服从规则或礼数而产生。“人生挫折”与“自己养儿育女”是成人抵御个体意识的分离效应而重获孝意识的两个时机。  相似文献   

6.
在巴金的创作中 ,时间观念是断裂的、单向进化的 ,它区别于古典的亲和性循环时间。受这种现代性时间观念的支配 ,现代性的时间怨恨表现为两种形态 :弱者的没落意识与强者的奋求意识。巴金文本中表现的现代性伦理悖论———“青春是美丽的”与“牺牲的意义何在” ,只有在独特的现代性时间背景中 ,才能凸现其本质。巴金的时间转向 ,是通过对“在家的时间”与“离家的时间”来重新诠释尼采“永恒回归”主题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有一种“执着现在”的时间观念,这一时间意识建构在空间作用于物理时间,而导致“现在”时间缺席和不在场的本体基础上。鲁迅采用“过去”、“将来”当前化的时间形式,新构了以“现在时间”为核心,“过去时间”、“将来时间”为参照的时间场域,这种“现在”时间意识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和介入作家个人时间的觉醒,这种主观时间的绽出与确信具有现代品质,其现代性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8.
对穆旦1976年的诗,很多人评论其诗作中有深重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而对诗人1976年的诗作按其写作时间的先后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其诗中除了所谓的“冬天意识”和“死亡意识”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温情的暗流在涌动,而且这种温情越来越浓,这也反映了诗人在1976年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霍布斯哲学理论中数学概念 “相等”以及实践哲学概念 “平等” 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指明了两者的相关性。霍布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 “相等”概念: 该概念的一般用法是意指具有量的规定性的不同对象在量上的同一关系;其特殊用法是意指缺 乏量的规定性的不同对象 (比如几何点与几何点、瞬时与瞬时)的不可公度性的事实。霍布斯 在两种意义上使用 “平等”概念:自然平等意指自然人由于无法确定测度彼此的未来行动,从 而引起的不安全感或在行动上不确定的心理状态;政治平等则意指国家成员的行动品质和行动 与国家法相符合的特征。这样,霍布斯实践哲学中的 “政治平等”与 “自然平等”概念可以看 作是其数学中 “相等”概念两种用法的延伸;只是在其实践哲学中,待比较的对象不是量,而 是行动者的行为;充当公度的不是数学单位,而是国家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匀加速运动物体之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测定,本文将提供两种准确的测定方法:一是“光电计时法”,二是“火花计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例探讨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语言和造型特征,比较分析两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思想,阐述两个时代及其雕塑艺术的联系和区别,概括出雕塑艺术与其产生的时代之间的必然联系。倡导从理性和谐的人文精神方面去思考现代人的生活和艺术。  相似文献   

12.
《边城》和《沉船》文本中透露出的"诗意",无疑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之境,笔者认为这种诗意的呈现,靠的是一种幸福的辨证法,其实质就是文本中所显示的时间意识。该文试图从这个层面出发,来联结二者的共同性,分析它们的差异,解读两文本所呈现的"时间流程"。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史上正在经历的两个百年、两个时代以及其间形成的两个时代主题、两个战略机遇期和两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系的角度,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时代精神"论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弗朗索瓦丝·萨冈的时间意识及其生存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朗索瓦丝.萨冈是以抒写"忧愁"闻名于世的作家,在忧愁的背后是她的时间之伤。其作品中的人物流露出了回避"过去",拒绝思考"将来",存在的只有"现在"的时间意识。在唯一存在的"现时"中,作者有两种时间体验:一类是应消磨掉的空虚时间,另一类是应珍惜的情感时间。基于这两类时间,作者的描写表现出两种倾向:日子的消亡和美好的瞬间。为了尽量延长美好的瞬间以赢取时间,萨冈选择了以幸福为唯一准则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15.
吴渊是南宋军政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兼夔路策应使时间,<宋史>在<理宗纪>和<宰辅表>中有两种不同记载.本文对此进行考辨,最终确定吴渊兼夔路策应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时,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时间率领空间和收空于时,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空间的审美机制。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园感的心理机制。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营造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其表现可分为时间是否定空间的因素、空间不能作为时间的归宿、彰显时空的客观性等数种。这种悲剧感因为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建构方式而成为悲剧美。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来,两国贸易迅速发展。从1979年双边贸易额不足25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1263.6亿美元。但两国在贸易繁荣的同时,中美贸易显现了许多问题,最令人关注的便是巨大的贸易差额。文章将从统计偏差,国际产业转移,贸易政策的角度来分析中美贸易出现巨大差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从时间指向关系上对体标记“着”和“下去”进行分析。认为虽然二者都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但是在时间指向上仍有细微差别,正是这些差别导致了二者在具体使用中的差异和互补。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并非一向所说的乐府民歌,曹植应为其主要作者,《艺文类聚》和《玉台新咏》的两个不同版本,正应该是曹植分别写作于建安时期以刘勋休妻为原型的抒情诗和黄初后期以甄后之死为原型的叙事诗.两个版本不同的序所载的时间说法不同,前者为“后汉”,后者为“汉末建安中”,留下了不同时间写作的时代痕迹.两作从序到诗作正文,无不吻合于两个不同的题材背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数学建模中模型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的评价与推广这两个关键环节,提出了“旁观者”与“当局者”两个角色,并指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应该具备“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以及“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双向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数学建模的两个环节,指出了优秀论文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两个环节这两者与角色转换的紧密关系。最后,对如何培训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