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秋瑾生年,归纳起来不外1875年、1877年和1879年三种说法。我认为此三说皆为不当,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1878年。第一,秋瑾生肖属虎。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理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1878年。”生肖记年是我国传统习惯,一是便于记忆,二是没有虚年实年之别,推算生年比较正确。光绪四年干支戊寅,生肖属虎,秋瑾生于1878年无疑。第二,从秋瑾结婚年龄推算。吴芝瑛《秋女士传》说秋瑾“年十九,嫁某京宦某君。”王时泽《回忆秋瑾》一文说:秋瑾”十九岁与王廷钧结婚。”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秋瑾》也说秋瑾“十九岁出嫁”。查秋瑾结婚是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即1896年,按十九岁推算的话,她出生在1878年当无疑问。  相似文献   

2.
秋瑾牺牲于一九○七年农历六月初六日,这是无疑的。但是卒年究竟是几岁,至今传说不一。最早一个说秋瑾卒年三十三岁的,是她的挚友石门徐自华(寄尘)。但是她的说法并无稽考。据徐自华的《炉边琐忆》中提到:“璿卿之足岁未能确记,按其嫂氏言,当长余一岁。”可见她说的卒时“年仅三十有三”,亦未能确凿。“三十三”的由来,有一段故事。据当时报章披露,秋瑾的家人提到一九○五年秋瑾第一次从日本回国,曾回故乡绍兴。其嫂(秋(纟来)绩的妻子)为她算过一个命,说是“三十三是个大关,过了此关,必有富贵”。秋宗章也曾提及此事。实际上,“三十三,乱刀斩”,是命相术中一个公式,并不新鲜。秋宗章是秋瑾的弟弟,秋瑾牺牲时,犹未成年,对童年时的事情,大半听家人转述,他的追忆,似难依据。陶成章的《秋瑾传》,说她卒年是三十一岁,亦是一般类推,因为他也不相信“三十三”的说法。最可靠的是清廷绍兴府《大通学堂党案全卷》中的一份判决书,写着“王秋氏,大通学堂教员,二十九岁”。判决书不需要更改年岁,何况秋瑾的兄嫂都在当地,当不致有误。曾  相似文献   

3.
秋瑾入同盟会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在一九○五年加入同盟会,已属无疑,但具体月份尚有分岐。近年,毛注青作《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版)说是九月上旬(农历八月);敬莺撰《女革命家秋瑾年谱简编》(见《绍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也与此说同。我认为此说难以成立。关于同盟会正式成立时间和情况,邹鲁在《中国国民党党史稿》(一九三八年版)中,明确记载说,公历八月二十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开成立大会,加盟者数百人。秋瑾为东京总部评议部评议员,并被推为浙江主盟人。可见,秋瑾入会只能在此以前,而不能在此以后。此外,秋瑾牺牲后,孙中山为她撰的挽联曰:“江产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如果秋瑾在同盟会正式成立后入会,那么“首赞”二字便失去了意义。再则到九月份,浙江省入会者已有十多人,不能设想此时作为浙省主盟人的秋瑾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史学界有秋瑾生年为一八七八年之传。究其渊源之一,起因于一九八○年发表在《人物》杂志的《王炎华谈她的外祖母秋瑾》和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秋瑾生年又一说》这两篇文章。因秋瑾的外孙女王炎华说:“我外祖母是属虎的,比她妹妹秋珵大两岁,照生肖推算,秋瑾生于一八七八年。”缘此说与历来秋氏记载迥异,所以于一九八一年暑假,我专程去沪查讯,向表姊王炎华讯问先祖姑母秋瑾诞生于一八七八年之说有何依据?王炎华说,“是姨妈(即王慰慈老人)对我说的。”因此我又到姑母王慰慈那里讯问,她老人家说没有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年秋瑾来湖州浔溪女校任教,学术界把时间定在夏历二月,未有异议。至于秋瑾何时离开浔溪女校,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六月说,一为一九○六年夏历四月说。两说源于当时在浔溪女校的两个见证人,即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徐蕴华姊妹俩。徐双韵(蕴华)《记秋瑾》一文,有“秋瑾遂在暑假时鸿飞而去”之句,又有“在短短五月中,我们受到秋瑾的启发不少”之说。据此,秋瑾首次离浔溪女校的时间当在一九○六年夏历六月。徐双韵在一九六  相似文献   

6.
诗中说梦令狐楚《长相思》其二: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是在辽西。作者又有《从军行》其四说: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这两首诗均于诗中说梦,如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所评:“前首(指《长相思》)写征人妇念征人,后首写征人思家。两首皆从梦说,征人妇梦醒犹似梦中,征人则梦中犹闻出塞声,均善体人情之作。”诗中说梦,借助梦境以抒情言志,是诗人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段。梦,是在无意识条件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被捕下狱,曾题诗于狱壁云:“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谭浏阳狱中绝笔诗,各报多登之……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在《谭嗣同传》一文中他又指出。“(绝笔诗)盖念南海也。”何泽翰则以客观研究者的身份对谭诗作了细致的剖析,提出了“昆仑为两奴说”(其文见《社会科学战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秋瑾生年,我原主1875年说。主要据秋宗章的《六六私乘》、《六六私乘补遗》、《关于秋瑾与六月霜》几种材料。故1966年前我所写的《试论秋瑾的诗》、《秋瑾与妇女解放》,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林庚、冯沅君主编、由我编写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近代部分,在介绍秋瑾生年时,均作1875年。1979年夏,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我十五年前送交该社的一部旧稿《秋瑾诗文选》,书末附录《秋瑾年谱简编》也要修订。关于秋瑾生年,当时最流行的说法是1879年,故1979年学术界有纪念秋瑾诞辰百周年的活动,不过我当  相似文献   

9.
秋瑾是中国近代一位伟大的爱国女性和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然而,长期以来有些论著虽也肯定她的英雄业绩,却认为她“个人英雄主义”很“突出”(《秋瑾集》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60年版)、很“顽固”(中国近代史丛书《秋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这样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硕鼠》中有这样两句诗:“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对其中的“之”,古今都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说:①“之”是动词,此说源于郑玄。《郑笺》:“之,往也。”此说影响甚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将“之”解释为“往”,并将此句串讲为“谁去了还长叹呢?”②“之”是句中语气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之,其也。谁之永号犹云谁其永  相似文献   

11.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秋瑾的这段文字原来无题,当时是给上海爱国女校徐小淑的。1927年徐小淑在秋瑾手迹末尾“誌”曰:“此先师于殉国前五日自会稽所寄者也。缄中并无别简,当时深滋疑  相似文献   

12.
近年对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一八七五、一八七七、一八七九(即终年三十三岁、三十一岁、二十九岁)三种说法。其中一八七九年之说似已得到公认。前年,各报刊撰文纪念秋瑾烈士诞生一百周年就是明证。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的。持秋瑾生于一八七九年说者,其根据之一,是秋瑾的《泛东海歌》诗中有“愧我年廿七,与世尚无补。……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之句,认为此诗是一九○五年夏秋瑾二次赴日时所作,因而判定她生于一八七九年。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秋瑾赴日留学前后思想状况的变化,就不难看出,这首诗是秋瑾一九○四年初夏首渡日本时所作。一九○四年三月,秋瑾离京南下,回故乡绍兴省亲并安顿子女,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此时,她作有《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有序)二章,序曰:  相似文献   

13.
《离骚》是屈原的长篇抒情诗,诗题“离骚”二字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离骚序》)班固《赞骚序》说:“离,遭也:骚,忧也。”郭沫若则认为,“离骚意即“牢骚”.据今人考证,又认为“离骚”是“劳商”二字的异写,“劳商”本是古代  相似文献   

14.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众口皆碑的《满江红》词,是否岳飞所作,成为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其所以关心,是因为有的学者提出了《满江红》是明人拟作的观点。而词中“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又是否定岳飞所作的主要根据之一。其说今可概括如下:一、在绍兴初宋金对抗的时代,岳飞之夙愿是恢复中原,“取故地上版图”,英雄的平生志愿,妇孺皆知。然而在《满江红》中,岳飞并不“直捣黄龙府”,却要踏破远在西北西夏境内的贺兰山,这不仅弄错了地理力位,而且违背了岳飞的一生行事,可证此词决非岳飞所作。二、宋高宗时,西夏与南宋并无战事,贺兰山也非战场,直到明代中叶,由于鞑靼入侵,明孝宗派大将王越征讨,才在贺兰山发生抗击鞑靼的战斗,取得了对鞑靼人的胜  相似文献   

15.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史湘云编了一个谜语,是一阕《点绛唇》,打一俗物。词云:“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大家猜了半天,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都没有猜对。后来宝玉猜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  相似文献   

17.
初中第二册《语文》新选有《宋定伯捉鬼》一文。文章表现人能战胜邪恶的积极思想,题材新颖、离奇,学生很感兴趣。但是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疑难问题,未见有人讨论。文中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相似文献   

18.
《社会》1988,(4)
《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一辑)发表了青年哲学家甘阳的文章:《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其中论述了“传统”这概念。文章说:“以往的通常看法实际上多半把‘传统’与‘过去’等同了起来。……这就是说,‘传统’只不过是‘过去已经存在的东西’——过去的人,过去的事……以至过去的一切”。文章接着说,“这种把‘传统’看成是‘过去’的观  相似文献   

19.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随葬品中,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对它的名称,学者说法不一。这里拟对“非衣”说,提出质疑。“非衣”之称,不见文献记载。“非衣”说者,主要是根据该墓出士的两条竹简:“非衣一,长丈二尺”、“右方非衣一”,断定这里所记的“非衣”,“显然指的就是这幅彩色帛画。”遣策上所记的“非衣”,指的是什么,不便臆断,不过从文献记载和这幅帛画本身来考察,说帛画就是“非衣”,却难以使人置信。文献不见“非衣”的名称,有关于“羽衣”的记载。《山海经·海外南经》记有“羽民国”,说“其为人长头,身生翼。一曰……其为人长颈。”郭璞注:“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又引《启筮》曰:“羽民之状,乌喙赤目而白首。”《淮南子·地形篇》有“羽民”,高诱无注,《吕氏春秋·求人篇》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乐府《独漉篇》是一首比较难解的诗,后世注家各持一说。陈沆《诗比兴笺》说:“此篇自昔付之不解。”清代王琦说:“此诗依约古辞,当分六解。…………解各一意,峰断云连,似离似合,其体固如是也。若强作一意释去,更无是处。”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诗“中三解未易窥测,恐强解之,转成凿耳。”这些都在说明这首诗难以解通,“未易窥测”到它的主题思想。但真的是“诗无边沽”,《独浪漉篇》已成了“不解”之谜吗?.我们以为并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能够联系诗的时代背景以及李白当时的经历处境等有关情况,特别认真仔细地对诗篇作些探幽发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