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代岩彩画是20世纪在综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日本画和西方绘画部分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画种。它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继承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思想,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的科学原理,利用岩彩材质表现特长,借鉴西方绘画包括日本画在抽象、构成与装饰等方面的绘画技巧,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展现视觉美感,极人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色彩原本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在历史上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舞蹈彩陶纹盆…  相似文献   

2.
当代绘画,是以主观色彩的表现与研究为主流的。带有强烈个性的主观色彩是一名画家在绘画创作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水彩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也是如此。在水彩画教学的常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形成独特的色彩个性,并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进而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对于水彩画的审美要求,作品更易于被...  相似文献   

3.
诗是语言的画,闻一多提出诗歌的绘画美,这里绘画美不仅是词藻的运用,更是意象使用的妥帖和色彩运用的契合。诗人对意象的选取、色彩的使用无不透露着诗人对生活的理性透视。文章将从诗人民族化意象的选取中透视其民族化的色彩,再从色彩与意象的糅合中窥探诗人作品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在绘画艺术中包括素描画和色彩画两部分,素描是色彩画的基础,同时又有它独立的艺术价值;而色彩画则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造型语言,特别是色彩的语言去描绘形象,它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感染力,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要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就必须坚持写生。因为色彩写生是提高色彩表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下面就色彩写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克服办法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和探讨。一、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构图是指在画面之内对各种成分的安排。这些成分包括线条、明暗和色彩。在色彩写生中,只从线条角度安排画面的布局是不够的,构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颜料研制、开发等方面,部分地借鉴和吸收了日本画的相关色彩元素,使中国工笔绘画的色彩表现能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对日本画的历史演变进程、近现代色彩表现形式和材料技法进行简要概括,并对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日本绘画给中国工笔画提供的借鉴作基本分析,借以说明中国工笔绘画应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实现自身更大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因历史与现状的各种因素,目前高校中国画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对中国画的欣赏存在较大障碍,很难适应从西画到中国画的绘画观念、思维方式的突然转变,产生厌学现象,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技法的讲授在教学中显得较为苍白.如何运用东西方文化比较与绘画实践的结合来转变学生的绘画观念,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绘画心理场是首当其冲的一环,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更合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水彩画有着鲜明的个性 ,经常被人们比作是绘画中的“轻音乐” ,虽然它在规模 ,厚重感上都无法与其它画种相比 ,但其以“水”为媒介 ,以色彩为表达工具所表现出来的水色淋漓 ,空灵清新的艺术趣味 ,以及对多变易逝的景象的捕捉能力 ,与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幅水彩风景写生画 ,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要素 ,即色调 ,形象 ,意境 ,情调。它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体。      色  调一幅色彩画要有色调 ,这个调无疑是色彩的整体效果 ,能给人总的感受和印象。色调是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 ,即从复杂的色彩变化中找出主要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经律习诵是北宋国子监画学课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前者包括《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四种经部小学类典籍,通过习修可以使画学生"通画意",提高准确认识和把握绘画对象的特征及鉴评绘画的能力,其中《说文》"书篆字"的要求也有助于技法水平的提高。后者为习诵经书或读律,根据画学生的身份分为士流、杂流两种情况。这种分类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未来前程,既有专业方面的考虑,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从专业角度看,修习儒家经典可以加强和提高画学生对绘画理论的认识;从政治方面看,国子监画学的创办是崇宁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除了培养绘画人才之外,还在于能够从中选拔优秀者直接授官从政,故须画学生熟悉必要的儒家经书或朝廷律令。画学的这种课业安排对徽宗朝及宋室南渡后的官方绘画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一个因素,对作品本身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材料与技法的重视,也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体现了画家对拓宽中国画表现领域的追求。从材料的角度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绘画的运行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绘画体系和绘画材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传统画材料已不能满足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国内外相关材料技法的借鉴和融合,丰富绘画材料的表现形式,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正是这种材料上的多元性,也促使了中国画自身表现形式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摄影艺术造型语言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家正是借助这些语言来构筑摄影艺术的美。影调、线条、色彩和光线这些摄影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作用,首先表现于它们独自或共同赋予人们形式感、形式美感。摄影作品赋予我们的形式感,是十分丰富的,有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等等。我们从摄影艺术中,所获得的美感,是与这些形式感密切相关的。(1)空间感,亦称深远感,在中国传统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画家们所倡导的“画贵深远”,就是强调绘画要有深…  相似文献   

11.
马蒂斯主要从非洲艺术、日本版画、阿拉伯装饰图案及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中汲取了营养 ,使其绘画论述形成了独特风格 ,极具东方色彩的形式美感、造型观念、表现特性等 ,从而提升了马蒂斯绘画艺术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张舜民也说“诗是无形的画”。可见诗与画有着许多共同点。其实,在语言艺术的领域中,不仅诗,就是文,尤其是记叙、写景、状物、抒情一类的文章,也和绘画有着不少或明或暗的相通之处。众所熟知,绘画反映生活主要是运用色彩和线条。尤其十分讲究色彩的艺术运用,靠精湛的着色艺术来刻画形象,赋予形象以活的形神风貌,表达作者特定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3.
从李公麟对传统线描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画线条的认识以及他对色彩和绘画材料的选择等方面,梳理李公麟白描艺术形成的脉络,说明每一种艺术风格都是在时代影响下个人性格和个人智慧的体现,从而达到写时代精神之“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少年》2014,(9):40-40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生于湖南。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善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妙趣横生,尤善画虾。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儿。63岁时齐白石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美术教学中的“五步曲”,即兴趣是激发学生绘画的动力,想象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主题是绘画的核心,技法是绘画的表现手段,色彩促进绘画美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美术教学“五步曲”的运用能有效地保证绘画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美术作品的节奏同生活节奏一样,张弛结合,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整体的视觉效果的;在美术作品中,任何形体的组合,只要按理想的形式形成相互联系的、流畅的整体,就能体现韵律荧;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者是绘画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的是线的节奏和韵律。而西文画侧重的是色彩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18.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论色彩的表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力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色彩本身具有无限的张力。具体解析色彩表现性的内涵,分析表现性在色彩创作中的作用与影响,有助于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拓展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从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到近代大师付抱石、黄宾虹的绘画美学思想展开对中国画品评和创作中有关构思、构图、造型、写神、用笔用墨以及色彩等方面的重新认识及讨论,进一步肯定了“六法”在中国画品评与创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指出了传统中国画品评标准与中国画改革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