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在社会消费视域下,体育消费显现出群体性特征。虽然体育消费在经济、社会地位两方面体现出不对等的一面,体现出独立性,但是不同阶层的群体平等地享受着体育运动的快乐;人们在体育消费中,喜爱品牌体育用品,并成为该品牌的传播者,但不存在炫耀性、奢侈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已养成塑造“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2.
3.
教育消费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的投入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同,但教育消费社会认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危机.针对我国教育消费的社会认同现状,从社会的心理文化角度挖掘其影响因素,强调居民教育消费的心理行为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教育消费的合理性、适度性发展趋势予以评价.引导我国居民树立合理适度的教育消费理念,为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炫富”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流行语中,不断上演的“炫富闹剧”,使得“炫富”的流行不再只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通过频繁的“炫富”行为,我们所看到的是其背后折射出来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近年来急剧增长的现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不同于西方,更多的表现为“面子”消费,而这种“面子”消费背后隐含的是炫耀性消费的实质.究其原因,有深刻的思想根源、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不仅如此,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也导致了国人独立精神自由发展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在物质富裕的社会中,人们固然消费各种生活必需品,但是除了消费这些消费品之外,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符号来消费。不仅如此,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会局限于物品的消费,还把其他一切东西都纳入消费的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东西都被人们当作符号来消费。比如,劳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在消费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符号。而人的身体本来是进行消费的,如今也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这是因为,身体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一种时尚品。当人们追逐时尚并按照时尚的方式进行各种符号消费的时候,人们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这个时候即使人们想摆脱时尚消费也是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杀”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变化是自发选择能量消耗最少的途径。自然界惯常行程是不引起附加能量消耗的过程,人的技术活动都是对惯常行程的改变,都以消费能量为代价。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人们从自然界获取天然自然物,遗弃给自然界的是人工自然物。天然自然物转化为人工自然物是非惯常行程,需要消耗能量。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是对自然的双重消费。劳动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交换,这种交换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物欲。人的无止境的物欲与自然界的有限物源的矛盾愈演愈烈。对自然的过度消费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一定要节制对自然的消费,纳米技术可能根本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消费形式与数量。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表现,后现代社会理论因对消费社会的批判而风靡学界。虽然当代中国社会主要表现出生产社会的特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端倪。西方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在我国亦开始显现,表现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利及文化的媚俗等。在这种背景下,从后现代理论视角对消费社会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消费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开始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深化,该模式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消费"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双赢,就是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所在。可持续消费是人类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是一种基础性秩序变迁,意味着社会运行结构性条件的重构。面对新的社会转型,注重生产的传统社会学理论已经无法对当代社会的巨大消费差异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为我们诠释消费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符号消费、异化消费、拟像消费作为鲍德里亚分析消费社会的概念工具,为我们揭示了基于象征性权力的当代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对艺术有着重要影响.就外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的物质丰盛为艺术创造和欣赏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技术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手段,并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方式,消费社会的符码性质对艺术和美的利用也促进了艺术和美的普及;就内在影响而言,消费社会使得艺术的价值表达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的需求,消费社会对人的身体的解放使当代艺术形式超越了传统器材而扩展到各种可感知的物体中,消费社会本身还给艺术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提出了生态政治是解决生态危机和促进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是优化生态政治及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实现司法公正必须保障司法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为了建设法治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全面推行司法体制和司法工作机制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司法公开有了新的要求和体现。鉴于此,以刑事诉讼为视角,对司改背景下审判公开的应然和实然展开阐释,以推动司改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要科学地理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三重关系.这三重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形成体系的,缺一不可.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同时要敢于担当、敢于追求,使之可持续发展,从而努力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社会学与和谐社会间内在联系的厘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从社会学视角探析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分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主要条件和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嬗变和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大众传媒与后现代主义的共同推进下,消费主义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整体性的文化语境.影像与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视觉文化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踏破以往视觉艺术的边界而向整体的生活突围,使得文化审美的主体结构、对象范围、生产方式、审美性质等方面都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从而对人类艺术生产与接受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归纳和评介当前有关和谐校园概念的三种观点,对和谐校园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公正民主、关系融洽、个体认可和适切社会应是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并就和谐校园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定的伟大的历史目标。“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与矛盾并存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思考“和谐社会”,我们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信心也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之一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本文从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角度,分别对"全面发展"的内涵做了阐释.从前者看,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能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的活动、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和个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从后者来看,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原始的丰富而是经过了片面发展之后的全面,不是一种外在的设计而是天赋的实现,不是一旦达到就不再改变的状态而是一个朝向全面开放的过程,不能单纯归结为能力的全面而是人性的全面.  相似文献   

19.
《纠正》是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成名之作,获得了2001年的美国全国图书奖。小说将故事人物置身与消费社会中,采用狂欢化的叙事策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20世纪美国社会的风情图。笔者试图从狂欢诗学为出发点,结合小说展现的消费社会,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相互的纠正和自我纠正行为来探讨消费社会对家庭和个体造成的弊害。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以及激发性风险.犯罪运行的过程也必然要和风险发生各种关系.风险的感知、分配、放大与沟通都会使犯罪呈现不同形态.在风险社会中对犯罪进行治理需要从犯罪运行、犯罪风险源以及犯罪与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