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生成机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迅速,在部分地区甚至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式金融的生成机理,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生成的外生性与内生性,指出金融抑制以及由金融抑制导致的政策扭曲是其生成的主要外在原因,而特殊的信息甄别能力等是其生成的内在必然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舆情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其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即形成移动互联网舆情.移动互联网舆情具有跨时空性、泛在性、强互动性、零时延性、群体极化性、井喷型爆发等特点.在舆情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舆情的表现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手机等移动载体对于舆情参与程度的变化,以把握舆情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机理是指旅游危机事件何以引发媒体和网民关注、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内在特征与逻辑规律,是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文章在对研究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生机理的研究方法、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研究、网络文本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386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生的影响因素,建构了网络舆情发生的作用模型,并针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普及与纵深发展,使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表达意见、情绪与态度变得更加便捷和频繁,并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也更常态化和复杂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演化主要经历“触发——集聚——热议——升华”四个关口,并呈现出相应的规律。其中,突变规律描述了舆情的非连续性突然发生变化的状态特征,聚焦规律反映了舆情的焦点形成与放大演化机理,共振规律体现了舆情的现实与虚拟、议题与情绪的互动过程,极化规律强调了个体因群体极化模式而表现从众舆论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舆情演化内涵丰富,但目前已有研究缺乏对舆情演化深入的多角度分析。本文将舆情演化解构为主题演化、强度演化和实践演化,并立足现实案例,对舆情演化的总体趋势、路径等内在机理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舆情演化的内涵新解及其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演化内涵丰富,但目前已有研究中,缺乏对舆情演化深入的多角度分析。将舆情演化解构为主题演化、强度演化和实践演化,并立足现实案例,对舆情演化的总体趋势、路径等内在机理进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准确、快速地开展舆情工作,尤其是舆情预警。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络舆情是指学生通过网络表达对学校事务、社会热点及社会公共事务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观点和看法。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可分为发生期、高涨期和回落期三个阶段,结合校园网络舆情生成的阶段特征,探索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防止校园网络舆情的发生和扩大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当今社会逐步进入“麦克风时代”,网络逐渐成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酵和传播的重要平台。由于网络平台信息传播扩散的无约束性与匿名性,加上群体性突发事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科学认识。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明确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系统要素、要素因果关系和反馈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建立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网络舆情孕育期、传播期、扩散期和衰退期4个演化阶段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难是现实问题,与其一味抱怨体制因素不尽人意,还不如积极创新机制破解这道难题.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既包括媒体内部机制的创新,又包括媒体间合作机制及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既要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稿件审签机制,更要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让记者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媒体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包括同城同类媒体间的联动,又包括跨地域、跨级别、跨种类媒体间的联动,以凸显舆论监督的整体威力.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要创新联合监督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又要创新舆论监督的督办机制,多方合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4.
在Web2.0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手机终端为发布平台的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成为了社会公共表达的全新平台,在公民参政、民主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非理性、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见不鲜。构建一套科学的网络舆论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与调控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5.
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掌握社会动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目前舆情信息工作存在“报喜不报忧”、舆情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工作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改进现有工作,需要健全和完善舆情信息机制,应运用先进方法技术,完善舆情信息汇集机制;扩充舆情网络单位,完善舆情信息分析机制;制定“好信息”评价标准,完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当前刑事司法回应民意的缺陷、不足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刑事司法回应民意机制的建构在于原则与制度的有机结合。民意和刑事司法应该在沟通与协调中获得互相理解和支持,减少社会震动,降低社会成本(包括司法成本、民意成本等),从而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在为公众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发挥着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舆论载体。本文通过对广播媒体的传播特性、当前我国广播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提升广播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广播媒体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空间舆情的防控和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是,互联网本质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以互联网舆情的自组织演化为视角,运用AMOS和SPSS软件对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网民行为和网络舆情发展进行实证调研,并对网络舆情的主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行为、媒体行为、意见领袖行为均对网民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倡导的舆论导向、媒体之间的协作关系、意见领袖的舆论观点、网民以及第三方力量的介入都将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与演化。基于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舆情防控经验,自组织视角下的网络舆情治理需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强化媒体协作关系、保持舆情要素的非线性作用、注重引领网络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和网络公众舆论是理解网络公共领域的关键概念。文章通过对舆论和公众舆论、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的诠释和辨析,厘清了舆论与公众舆论不同、网络舆论与网络公众舆论不同。文章指出,网络舆论是上网者随意、随感而发的话语;其中带有"良知"及成见且带有情绪化倾向。而网络公众舆论要求参与批判讨论并赋予了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这有助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和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开放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舆论引导在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剖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内涵的基础上,探索舆论导向作用发挥规律,讨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不足并进行失利原因分析,同时从四方面提出构建高校舆论引导作用发挥机制:一是科学把握信息发布原则,确保舆论引导途径通畅;二是快速掌控突发事件的消息传播,杜绝谣言滋生;三是突出主流意识,牢固掌握舆论引导的制高点;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彰显舆论引导的教育作用。对提升高校危机应对与处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