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尽管受到男性中心主义的桎梏,但依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她们的作品,从而拒绝了匿名。新的历史时期,女性曾经也遭遇了隐形缺席,但在女性主义推动下,她们终究浮出了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2.
宋氏三姊妹中年龄最小的宋美龄,有与生俱来的智慧,高超的手腕,在中国近百年历史风云际会中,最有影响,最有魅力。 1927年12月,宋美龄与戎马倥偬的蒋介石缔结姻缘之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风靡一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她从1933年起至1948年,除抗日战争8年外,每年夏天,甚至春节,常在江西庐山“美庐”度过。她对庐山情有独钟,她在庐山演译的历史有政治上的失意,也有人生的温馨,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庐山     
千百年来,庐山以其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便利的水路交通博得无数诗人的青睐,络绎而来.苏轼于元丰七年来庐.山,写峰岭瀑泉以咏风貌景物,游寺观结交高僧名道,绍圣元年再过庐山.另还题咏庐山物产、庐山历史人物,与庐山有关的唱和诗、赠行诗也时有所用.本文试作归类浅析,并认为这些诗多为精品,随物赋形,形神兼备;纵横议论,无不诙谐,见...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庐山的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37年 2月开始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谈判代表团 ,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 ,同国民党蒋介石进行了五次谈判 ,历时达七个月之久。其中 ,在庐山同蒋介石进行了两次非同寻常的谈判。关于五次谈判的情况 ,中共党史文献和有关文史资料均有记载。但对庐山谈判的详情 ,特别是庐山两次谈判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介绍得不够翔实 ,有些资料就某一事件或情节的表述也不完全一致。笔者在庐山工作多年 ,对这段历史颇感兴趣 ,先后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还直接参与了庐山周恩来陈列室…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毛主席曾经在《登庐山》中写过这样两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的桃花源是什么地方?这里的陶令又是谁?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影视传媒来营销旅游地是当下旅游业与影视文化业的亲密互动,老电影《庐山恋》是先驱。庐山人毕必成倾情奉献《庐山恋》剧本,将美好的人性和美好的风景结合,成就了庐山的旅游事业。《庐山恋2010》以"庐山恋"为宣传重点,借助媒体造势,但和庐山旅游之间并没有很好的互动。庐山旅游需把握机遇,在传媒之间选择好的影视作品来展示自我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奉使江东时,曾经登临庐山,纵观山川,这本是一个不成问题的历史事实,却不料一度竟难以被人承认,其原因乃在于有些论者对研读原著不够细心。短文《王安石到过庐山》摆事实,讲道理,实在是篇好文章。由此不禁联想到有关王安石《韩子》一诗的讨论,其情况颇类于此,也有据实辨明的必要。因此草拟此稿,以就教于前辈与同行。  相似文献   

8.
庐山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学价值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闻名于世,先后被评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是一座文化名山、生态名山、科学名山。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庐山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于进一步打造庐山生态旅游品牌,扩大庐山的国际知名度,特别是促进庐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对庐山的第一印象都源自苏轼的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不仅是一道神奇秀美的风景线,同时也承载了历史与文明的厚重。金秋9月.当梅赛德斯一奔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发起的“自然之道.奔驰之道”自然保护项目迈入第三年之际.记者随奔驰公司走进了其最新确立的受捐地庐山.见证了奔驰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0.
李凤高虽为湖北人,但其一生事业主要发生在江西境内,特别是与庐山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担任庐山董事会董事,致力于庐山自治事业,而且着力发掘庐山的历史底蕴,参与编修《庐山志》,开辟人文胜境“花径”等等。本文试对李凤高之生平事迹进行梳理和考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庐山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她耸峙在九江市区南面。气吞壮阔的扬子江,影落浩渺的鄱阳湖,控大江与大湖交汇之处,东下直达宁、沪,西上可通汉、渝。庐山的自然风光以绚丽多姿著称,危峰秀峦,奇云诡雾,悬崖飞瀑,幽谷流泉,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盛夏如春凉爽宜人。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从古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与庐山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以之为各种活动的场所,顺应各个不同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把庐山对象化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多彩的庐山文化。所谓庐山文化,就是人们为庐山所吸引并与之发生对象化关系的结晶。简单说,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沉积在庐山的文化蕴涵,也可说是以庐山为对象或载体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郭登望 《社区》2014,(5):8-8
在中国文学的描述中,雪一直是高洁、明净、轻盈的象征,它那独特的气象美景,把世界勾勒出一片银白。而浩如烟海的唐诗中,不少诗人曾经以雪作歌,或赞美其清俊的气质,或激赏其宽广的胸怀,或借物喻人,或针砭时弊。  相似文献   

13.
"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庐山恋>的文本及其影院放映实践是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特殊个案.影片文本经由叙事中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与意识形态变迁相关,其在特定影院的放映历史也关涉到中国影院史的若干问题.在这一个案中,文化研究者可探究自然景观、现代旅行、<庐山恋>影片及其影院放映活动之间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胡剑明 《金陵瞭望》2011,(20):28-30
常犀武教授是学者,是诗人.是书法家.是慈善家.番地的名胜古迹都有他的诗书二绝。年过古稀的常老看上去也只有60来岁的样子.思维敏捷.依然充满活力。听说每年夏天.他都会组织一批老先生去庐山.一个上午他能爬3千多级石阶。  相似文献   

15.
庐山别墅,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美学特征而言都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庐山别墅的美学价值是从实用价值逐渐发展而来,并最终形成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庐山别墅的美学意蕴体现在其形式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以及形式中所体现出的当代审美观念的追求.从美学观点来看,只有到了当代,庐山别墅的形式与内容才真正实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由西人控制的行政管理机构"牯岭委员会"策划、组织编著的庐山旅游著作《Historic Lushan:The Ku Ling Mountains》与同期出版的中国人编著的庐山旅游著作在叙述对象的选择、叙述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部展现庐山的西方叙事著作,也是西方文化侵入庐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阳关的雪,落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更落在先生的心头。冰凉的雪水,渗进先生炽热的赤子之心。民族的兴衰演变幻化成澎湃的巨浪,拍击着先生的灵魂。一次苦旅,一份深深的中华情,先生用脚丈量出中华文明的盛衰历程。阳关是一个驿站,驻扎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演绎出悲壮的阔别之情。如今,面对一片废墟,先生在满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学者中,有些人不知道江西省,却知道中国有座庐山,渴望到庐山一游,这说明庐山在国外是颇负盛名的。古往今来,庐山之所以有名,不仅是由于它有清奇灵秀、雄峻高逸的自然景观,还由于它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我国的名山都  相似文献   

19.
庐山没有专业研究队伍。要依靠对历史、对文化、对旅游、对宗教等有兴趣的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研究。庐山和九江地区的同志最大的有利条件是:了解庐山,熟悉庐山,便于调查研究。希望大家多采访口碑资料,这是庐山、九江同志的优势,应该发挥.为了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需要开展协作,由水平高的同志牵头,组织力量对某  相似文献   

20.
赵宗 《金陵瞭望》2007,(9):12-13
2007年4月23日,叶利钦病逝,这个曾经改写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了历史。从前苏联的改革到苏联解体,从休克疗法到寡头政治,从一味迎合西方到坚定的民族主义,叶利钦对于俄罗斯,对于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尽管走下政坛已经8年,但是我们发现评价叶利钦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依然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