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9点意见》的视角,分析了《意见》出台的 及时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南京市城区、宁南和江北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论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南京市资 本市场发展的五点对策建议,第一,继续鼓励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构筑扩大直接融资的平台;第二,从培育和 发展产权交易平台入手,建立和完善"南京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重视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第三,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第四.积极拓展债券、风险投资、信 托等市场。着力构建重大项目直接融资、储蓄投资良性循环的投融资平台;第五,加快建立以民营资本为主体 的风险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道路的推进,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地流转、农业产业化、产业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在这个进程中,新生的金融需求和问题不断增加,原有金融体系内在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也对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1]。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成为保持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江西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地方经济的现状以及与周边省域的对比进行了分析,并就加速其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发展南京经济的战略性任务之一是建设新型工业化体系 ,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工业化投资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新型工业化应该把民间资本作为投融资主体 ,民间资本参与南京新型工业化投资的方式模式包括民间资本直接参股新型工业企业、设立私募民间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民营产业投资公司。当前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南京新型工业化投资应注意着重研究 :如何形成以少量的政府先导性资金投入 ,带动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向南京新型工业产业的局面 ?如何形成“鼓励淘金”式的推进效应 ?如何塑造对民间资本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科研与人才环境、社会与市场环境 ,从而吸引市内外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南京新型工业化投资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能得出经济增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原因的双向因果关系.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应取决于一国居民和企业的融资偏好,既有的政治、法律以及非正式制度背景的约束,而不是简单地由经济增长的水平所决定的.虽然建立资本市场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作为突破初始创建的门槛值的必要务件,但是影响一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充分条件相当复杂.这也是未来研究资本市场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南京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南京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针对 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及完善南京资本市场的融资策略及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南京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6年-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南京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并得出结论:南京入境旅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趋势,与全国市场相比较,在市场洲际构成、国别构成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由此,本文提出了发展南京入境旅游市场的5条对策。  相似文献   

8.
9.
陈黎  陈实 《天府新论》2001,(5):39-41
股票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是保证股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新生的资本市场在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已经基本走过了打基础的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市场化阶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呈现股权结构多样化的特征,不流通的股票市值过高这一现状不但违背了股份经济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扭曲了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股权结构的改善要兼顾公平、稳定和效率的原则,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失时机地进行结构调整 ,才能改善中国的产业基础 ,应对WTO的挑战。中国要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任务 ,资本市场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架与形成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任务。本文对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架和形成路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体系,大体上应由三个基本层次或市场板块组成: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产权板市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形成,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现有证券市场与产权市场的有计划改造、整合和创新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走上通过对现有资本市场改造、整合和创新的道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孙光慧 《兰州学刊》2005,(1):133-134,97
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属于筹资市场,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实行的却是投资市场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成因,论述了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资本市场由筹资市场向投资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微观基础的制度缺陷.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变迁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造成资本市场运行的扭曲,使资本市场内在机制不能有效地运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过快,在最初进行市场结构设计时就存在一些天然的重大缺陷,以及对于如何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缺乏经验,所以,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了奠基任务,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资本市场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不能简单等于货币市场 ,也不能简单等于证券市场 ,资本市场是一个体系 ,包括各种表现形态的资本转让 ,涵盖货币资本市场、债务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和一部分生产要素市场等。这些市场由于资本的表现形态不同 ,在市场上所从事转让活动的对象和行为主体也不同 ,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即都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交易 ,都是资本运行。这些不同形态的资本市场的总和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我们现在要培育和发展的不仅仅是某一种形态的资本市场 ,而是整个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中国资本市场背离宏观经济走势的现状,剖析了资本市场面临的一系列诚信危机.本文介绍了博弈论中的"重复的囚徒困境"实验,并因此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建立资本市场中的"囚徒"们合作的新思路,即建立重复交易机制,希望能够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研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这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们看到,近年来美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这是与其重视发展高新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经济结构调整分不开的,而近两年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困境,也与它们未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有密切联系。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告别了长达5年的“熊市”,实现了划时代意义的转折: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1163.88点上涨至2675.47点,涨幅高达130%,中国证监会日前披露的数字显示,2006年,市场指数涨幅创近年来新高;沪深两市总市值达87992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6975亿,增幅高达183.69%。但是,这与支撑中国经济起飞的战略目标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把中国资本市场放在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挑战则更为严峻。为应对挑战,我们必须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各项改革和制度性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背景下,以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平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进一步完善金融资本市场的契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是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目前在本质上仍然是服务国有资产流转的平台.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在这一历史机遇下的创新和发展将为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一个基础性的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投资绩效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受益人的切身利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依靠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投资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客观地借鉴国外养老基金的运作模式,可有效地改进我国养老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我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与金融界相互分离,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缺乏金融支持。而风险资本市场正是二者的粘合剂,被国外实践证明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开始进行风险投资试点。在风险投资还未普及以前,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比具体运作更为重要,它是关系到我国风险资本市场能否稳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在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作出了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起步阶段重点培养机构投资者,并以现行的证券市场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通道、分三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