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纳西族古代文艺术及其美学艺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巴文化中。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在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  相似文献   

2.
纳西族古代艺术最为人瞩目的部分是东巴艺术。公元七世纪,纳西族这支只古羌人终于结束了若干世纪的迁徙,以环山绕水的丽江坝为聚居地,开始了从畜牧向农耕的过渡并进入了奴隶社会。适应于狩猎游牧生活的巫术宗教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受南诏文化和土蕃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形成了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没有教主和职业教徒,没有宗教活动场所。也就在东巴教开始形成时,东巴经师创造  相似文献   

3.
谈论东巴,大都从宗教方面着手,也有许多论及东巴与纳西族文化的文章,惟多侧重于文化的某个方面。对创造,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巴经师的全面研究则多少有些忽视。从纳西族文化的发展来看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七世纪以前为原生文化,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唐宋)为形成纳西族传统文化——东巴文化时代;元明两代为双轨文化——东巴文化和接受汉族文化并行,从清初丽江改土归流到公元1949年,东巴文化与汉文化逐渐交融,形成新的纳西族文化。本文试图将东巴放在纳西族文化总体发展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中甸县三坝乡是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现有纳西族人口近万人。白地是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纳西东巴教的发祥地,被公认为纳西族传统文化与古朴习俗保留得最完整的地区。纳西谚语云:“没到过白地,不算真东巴。”“白地东巴最贤能”。可见,白地已在众多的东巴教徒和纳西民众心目中被赋予了“圣地”的意蕴。从事纳西文化及东巴教研究的陶云逵、洛克(Joseph F.Rock)以及李霖灿等中外著名学者,均到白地进行过考察。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罕见的还活在民间的象形文字。据研究,这种文字最晚产生于纳西族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公元七世纪以前,后被纳西族东巴教经师用来书写经书。东巴文系指两种体系的文字:一种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上的痕迹,引申为文字,即东巴象形文  相似文献   

6.
论纳西族巫师“桑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除了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以外,还有一种自称为“吕波”(leebbuq),民间称之为“桑尼”(Sainid)的巫师。东巴与桑尼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桑尼,有助于了解纳西族的多元文化,对东巴文化的研究也有裨益,本文对桑尼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的东巴图画文字是世界上少有流传的图画文字,这种图画文字为国内外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所注目,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初便形成一种热潮,至今未衰,纳西族东巴古籍中的图画文字便成为一份研究古文字起源和发展的难得可贵的资料。一些专家还对纳西族东巴图画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不是想论及东巴图画文字的特点及某个具体的东巴图画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从而论证纳西族东巴图画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而只是通过东巴古籍中的一些材料,对作为整体的东巴图画文字的产生和运用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8.
东巴教仪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东巴教仪式的分类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描述并分析了巫术仪式、禁忌仪式(以及与违犯禁忌有关的洁净仪式)、献祭仪式、祈祷仪式等在东巴教仪式系统中的反映,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纳西族信仰与仪式的表现形式及内涵的深入研究表明:纳西族包括东巴教和民间巫仪的原始宗教具有另一突出特点,那是东巴教仪式和民间巫术"桑尼"(桑帕)的巫仪的相互整合现象。  相似文献   

9.
[摘要]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中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接触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对东巴文藏语音字的范围、类型、语音特征等作了分析研究,认为藏语音字主要用来表属相、记数字、东巴教专用词读音标注、藏语音读文献标音字、形声字声符等;类型可分为有标志藏语音字和无标志藏语音字两类,读音基本保留康方言香格里拉藏语土语读音特征,声调已纳西语化。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中的东巴文藏语音字是东巴教长期受到藏族本教、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纳西古乐"与纳西族传统民族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古乐"这一称谓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丽江洞经音乐演奏者为避免把宗教视为封建落后的政治风气而将丽江洞经音乐称为"丽江古乐";90年代初宣科先生用"纳西古乐"取而代之,也是专指"丽江洞经音乐".长期以来由于丽江大研古乐会是以演奏丽江洞经音乐为主的,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把纳西古乐等同于丽江洞经音乐.其实,"纳西古乐"是指在纳西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由纳西族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并融合外来音乐,而逐步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传统民族音乐,包括"丽江洞经音乐"以及"崩思细哩"、东巴音乐和"热美蹉"等.  相似文献   

11.
白地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三坝区,是纳西族聚居地区之一,以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圣地而在纳西族社会中享有盛名。据笔者一九八五年七月在这里考察时了解到的情况而言,白地在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其他纳西族地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东巴教影响较深;第二,位于纳西族与藏族地区交接地带,历史上较长时期都属于藏区所辖,接受了一定的藏文化;第三、地处偏僻山区,四周为雪山峻岭所环抱,长期处于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12.
历史悠久而上进不息的纳西族,早在唐宋前后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东巴文化。纳西族有迄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象形文字,单字达1300多个,因它被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经师“东巴”频繁使用,故称为“东巴文”。千百年来,东巴(意为智者)们倾注智慧之汁,在用东巴文传承教义的同时,兼收并纳历代文化成果,纵横思维,著书立说,写下了多达一千多种、两万余册、上千万字的东巴经典。东巴经所涉领域相当宏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白地村一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源地,也是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古朴习俗与各类仪规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本文以处于这块"东巴圣地”的核心区域的水甲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较为详尽地对当地纳西族的家庭结构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纳西族宗教文化主要载体东巴经语言特征:口语特色的书面语、与早期文字相对应的书面语、东巴文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等的描述,对东巴古籍作语言学研究的前景,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巴服饰作为纳西族原始宗教服饰的代表,是纳西族东巴古文化的特殊载体,其丰富的形式中蕴含着纳西族拙朴的宇宙观、哲学观及审美观——动物崇拜型的原始宇宙观、五行五色观及崇白忌黑观。东巴服饰中所蕴涵的纳西族先民的朴素观念,对我们了解古老的纳西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原始民族宗教。丁巴什罗是东巴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不少研究者称丁巴什罗为东巴教主。我们通过对部份东巴古籍和东巴道场的分析,认为丁巴什罗不是一开始就出现在东巴教中,最后也没有成为东巴教的教主,而是在东巴教发展的过程中,从藏族宗教中引进的人物。在东巴教的后期,受到藏族宗教的影响,由此产生了创立教主的意念,于是把本教祖师丁巴什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东巴文化"祭天经书"与纳西族传统社会继嗣制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社会实行严格的父系继嗣,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规则对其父系继嗣制度加以维系和巩固."祭天经书"是纳西族东巴教的重要典籍,作为纳西族传统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西族传统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经书中有关男女两性关系的阐释和相关规定,对于维系和巩固父系继嗣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是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在精神文化领域内勤于耕耘,培育出了馨香无比的奇葩—东巴艺术。虽然“东巴”在纳西语中指智者,即祭祀天地鬼神的巫师;但东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超越了宗教的范围,包容着纳西族古代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诸类琼瑶,是纳西族人民长期辛勤创造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