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聚焦于面向金字塔底层市场(BoP)的破坏性创新,从技术和商业模式两个角度研究了面向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特征、机制。论文在文献探讨的基础上,基于对山寨手机行业的案例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总结出面向BoP市场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特征和构念维度,建立了从技术和商业模式相匹配的视角研究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论文研究发现,破坏性技术通过商业模式这一联结机制实现对传统技术的破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是面向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分析了破坏性创新在BoP市场发生的条件。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破坏性创新以及BoP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创新是一种对现有市场上已建立起来的增长路径和主流模式而言,破坏性创新是一种替代,一种推倒重来的模式重构。这种结构不仅用于商业企业及市场的革新,对于报业来讲,破坏性创新更是一种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将以东南商报为例子来探究破坏性创新对于报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破坏性创新价值创造与捕获的跨组织边界互动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本文从开放商业模式视角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破坏性创新扩散是一个依赖开放商业模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破坏性创新与其侵入策略的适应性,又存在破坏性创新侵入策略与价值创造和捕获策略的动态协调。第二,破坏性创新扩散依赖于商业模式开放度调整,并且在破坏性创新扩散的三个阶段,要求现有价值网络后发企业沿着“内向型→耦合型→平台型”路径提高价值创造的开放度,沿着“互利导向→互补导向→共生导向”路径提高价值捕获的开放度。第三,破坏性创新的演进日益依赖开放度更高的价值创造和捕获机制,这有助于后发企业深度嵌入更广泛的创新系统并颠覆已有主导逻辑。  相似文献   

4.
顾客忠诚视角的企业破坏性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概述,然后指出破坏性创新对企业维持顾客忠诚的重要作用以及破坏性创新策略的具体衡量标准,最后提出运用破坏性创新来维系企业顾客忠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hristensen的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从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和成长角度,分析了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的路径选择问题,提出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应以破坏性创新为主的观点,最后从中小企业的破坏性创新能力培育、垄断企业与中小企业关系、创新环境培育角度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已有破坏性创新的研究大多在“破坏性创新已经出现”这个假设下,探讨企业如何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挑战,较少涉及破坏性创新的前因和过程。通过中国情景下本土需求实现破坏性创新的企业案例,剖析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将有助于丰富破坏性创新形成前因的研究。        选取3家本土电动汽车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3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后发国家情景下本土需求的构成要素,探究本土需求引致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分别从本土需求的形成过程和异质性内涵以及本土需求与企业破坏性创新关系3个方面解读概念模型,最终给出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机理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土需求是由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4个主范畴构成,4个主范畴之间的交互作用创造了异质性需求条件,最终引发本土需求外在表现的独特性。②本土需求的4个主范畴对破坏性技术重构的作用点存在差异。经济约束、政府规制、技术条件和社会文化条件形成的约束条件产生技术结构性破坏,经济约束和政府规制形成的约束条件往往产生技术功能性破坏。③本土需求引发破坏性创新的过程分为破坏性技术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技术衍生价值网络重构型路径、价值网络衍生技术重构型路径。        在理论上,研究结果为探讨不同范畴的本土需求与破坏性创新关系模式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拓展了后发国家破坏性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条件,描绘了后发企业基于本土需求构建破坏性创新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上,研究结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提供对策建议,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认知本土需求对破坏性创新的价值,并为后发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构造产业竞争规则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和国内民航运输市场不断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航空公司如何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压力,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值得关注。本文介绍了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内容,针对我国目前航空运输服务的基本情况,分析航空运输服务领域开展破坏性创新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最后,探讨在我国航空运输服务领域实施破坏性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一种破坏性技术,其影响力已经触动了整个社会,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原有的产品研发与创新体系必须重构,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产业面临的创新环境与创新误区,对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进行了新的思考,助力传统产业实现创新模式的转型,实现企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国际焦点     
《经营管理者》2014,(2):10-11
经济论坛年会聚焦四大问题 第4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于1月22日至25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年会推动参会者关注“拥抱破坏性创新”、“取得包容性增长”、“满足社会新期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璇  龙立荣  夏冉 《管理科学》2017,30(3):3-13
 建言是组织内成员对组织存在问题的一种表达。尽管在组织中不乏破坏性建言的现象出现,在理论上也有学者对这一行为进行探讨,但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建设性建言行为展开,忽视了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研究。区别于以往积极的建设性建言行为,破坏性建言行为会给组织和员工自身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一种非理性行为,组织未能履行对员工的承诺或者责任可能是影响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重要因素。        基于自我控制的资源模型,以自我损耗为中介变量,以内部人身份感知为调节变量,检验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以湖北、河南、广东和山东的20多家企业80个部门的207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SPSS 17.0、AMOS 17.0和HLM 6进行统计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心理契约破裂会导致员工的破坏性建言行为。②自我损耗在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③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于低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员工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正相关更强;对于高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员工,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了心理契约破裂与破坏性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自我损耗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仅证实心理契约破裂会造成员工自我损耗状态并引发员工的失控行为,更丰富了已有单一视角下对心理契约破裂作用效果的研究。而在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调节下,团队内成员的身份会弱化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建和谐的员工组织关系不仅需要构建积极的氛围,还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通过从源头上防止心理契约破裂的发生、加强组织与员工之间信息的沟通以及营造积极的“家”的氛围、提升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等多种手段,阻止破坏性建言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 has creat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aroused plenty of rich debate within academia. Copious as the studies are, the scattered and conflicting nature of the literature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the last decade may pose a state of ambiguity for future research, thus necessitat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t this juncture.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potential misinterpretations of the theory. Believing i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theory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authors then summarize and critique the research on how to enable potential disruptive innovation from internal, external,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 perspectives.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spired the authors to identify a number of key research directions within the disrup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domain. Potential future research is also briefly discussed by integrat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 with other research domains, such as open innovation. Finally, 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he authors make practical contributions by outlining a series of potential inhibitors and enablers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as managerial ‘take‐aways’.  相似文献   

12.
排斥性创新:一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本土技术创新和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关注重大的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方法.但是近来的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的失败率很高,而且它要求公司或国家在培养重大的创新方法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还需要高层领导的持续关注.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指南性的回顾,并且讨论了另一种方法--排斥性创新方法.我们应该关注排斥性创新,因为它更有可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对那些新兴的本土企业.它还是一种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新的、市场能接受的产品/服务的有效方法.排斥性创新之后,公司就可以运用维持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渐进的和/或突破性的),为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高端产品.本文还列举了5个中国的案例来证实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排斥性创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李东红  陈昱蓉  周平录 《管理世界》2021,(4):130-158,232
本文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了平台以跨界网络治理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跨界平台网络是不同于单个企业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载体,可以通过技术网络丰富、市场网络丰富和两个网络价值共创的继起性演进在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跨界网络驱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不同时期,为解决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高以及网络参与者关系复杂等难题,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治理路径的选择促进颠覆性创新的不同过程与结果,在技术网络丰富期,平台可以通过内容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技术的内容颠覆与结构颠覆;在市场网络丰富期,可以通过价值治理与关系治理促进市场的价值颠覆与结构颠覆;在技术网络与市场网络协同的价值共创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包络(内容治理)、跨界网络效应激发(关系治理)、异质性利润焦点获取(价值治理)"的综合治理促进技术与市场的颠覆可持续性;(3)平台治理中的内容治理与价值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硬实力",而关系治理是跨界网络治理的"软实力",软硬实力的组合共同促进颠覆性技术的技术突破与市场突破。本文丰富了网络治理理论、颠覆性创新理论和平台理论,并对尝试借助平台推进新兴前沿技术突破、尤其是跨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实践行动具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全员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全员创新实践的回顾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支撑全员创新的全要素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大样本问卷分析,揭示了全员创新实施所缺失的创新要素:创新文化、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扁平化.针对这三种创新要素的缺失,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结合国内外大企业全员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全员创新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跨区域协同创新是经济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跨区域协同创新主体功能、多维邻近性及知识与技术转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和政府分别定位于技术需求者、新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软环境的提供者;邻近性则主要用于测度知识溢出效用;知识与技术转移具有单向性特点。最后,就跨区域协同创新机理、政府间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技术创新系统和融资系统叠加中,如何做到优化组合进行有效的融资,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探索,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子系统要素、融资子系统要素和信息要素特征的同时,描绘出技术创新的融资系统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科学的交叉信息、结构信息理论对技术创新的融资系统整体效应进行分析论证,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