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邓小平文选》,我们感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并对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论述。这些论述符合中日实际,有着丰富的内容。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国的农村工作,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放在…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经济理论马建堂杨正位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贯坚持经济工作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①的思想。他高瞻远瞩,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成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习这些光辉思想,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①。邓小平之所以把农业放在基础和首要的地位,重要的原因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现状的准确分析和把握。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4.
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而要完整、准确地坚持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辩证地看“发展”。邓小平同志谈“发展”,总是把发展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科学估计联系起来。他谈“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后劲是统一的。他认为我国目前特别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论是唯物的,辩证的,任何以  相似文献   

5.
张爱芹 《理论界》2007,(12):24-26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论述 ,这些论述已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 ,再次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 1 992年 1 2月 2 5日召开的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并且把这个观点作为我们党处理“三农”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要求“无论是各级党委还是全党同志 ,…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改革问题,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和构想,使所有制改革理论成为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理论的精髓。其中,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新概括,是十五大所有制改革新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有制为主体”是以所有制理论新突破为依据的新主体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我国农村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开端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质上就是以所有制为中心环节的改革,直到今天的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的股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这是时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实要求,是党中央向全党特别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就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作的卓越贡献。其经济论著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纲,而顾全大局保证重点,是小平同志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 一 讲大局,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75年,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主持中央工作时,就以《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题阐述了大局这个战略问题,指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三届人大和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邓小平文选》第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个设想,后来逐步发展为十二大确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伟大纲领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372页)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十二大确定了我国二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重要原则。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就是我们当今的大局。 “核心是经济建设”(第372页),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唯物史观,也是他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原因所在。唯物史观认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精辟地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指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当前,认真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建设成发达的农业、富庶的农村、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对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 所谓农业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农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和部署。也就是在充分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中各因素、条件以及在一定时期内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经过的步骤和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应采取的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要受整个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制约,所以农业发展战略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研究、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的研究,而且还要包括农业发展和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这里仅就其中的有关问题结合我省实际,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个重要论述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农业改革发展历史进程的科学总结和对未来前景的清晰勾勒。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来自伟大的实践,又指导于新的实践。南平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谷复钧,李建民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两次提到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指出:“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①纵观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更觉这一论断的...  相似文献   

14.
老区,就其多数而言,也是贫困地区。关于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问题,所论甚多,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重点是论述振兴老区经济,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发展观,转变老区扶贫思路,推进人力资源和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一、老区发层是实现全国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发展观,把老区发展纳入全国共同富裕战略,是先富带后富,重新振兴老区经济的前提。1.解决老区后富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反腐败、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中,如何着重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的观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以及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反腐败、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结合历史和现实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他反复强调把经济建设放到全党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强调各种问题的最后解决都要靠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  相似文献   

16.
19年前,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在全国率先冲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的羁绊,实行了农业“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1996年底,农业总产值达10.47亿元,是1978年的11.5倍,实现了该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凤阳人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来抓,政策对头,措…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66页)当前,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为了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出路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我们对河南农村经济作了一些考察,提出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思路,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更应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他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他从现实和全局两个方面看待农业和农村问题。农业上如果有大的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就会造成农村乃至全国的不稳定,又怎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由此阐发了  相似文献   

20.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