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都非常关心由于自然灾害而引起的遍及全球的,时起时伏的饥饿问题。由于西方继续执行愚昧无知的、自私自利的政策,因而使情况更为恶化。  相似文献   

2.
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在增长,但仍有8亿多人严重营养不良。这些饥饿人们中的半数是未满五岁的儿童,童年时的苦难所造成的体力上和心灵上的创伤将影响他们一生。缺乏资金去购买或种植粮食,加上粮食贮藏和运输上的困难,是造成饥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世界粮食危机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以来,生物能源的发展使得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粮食危机成为世界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也是如此.那么,新形势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会有怎样的发展,世界粮食危机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的安全问题,结果表明,世界粮食危机中价格上涨最多的是大米,但由于我国时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高,因此大米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大.小麦、玉米更是如此.大豆虽然是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最大的产品,但是我国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平抑波动.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世界粮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类比、纵向分析等方法,从粮食供需、价格等多角度对世界粮食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安全评价。研究发现:世界粮食供需和贸易水平保持平稳增长,实现了供给和库存安全,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贡献巨大;区域分布不均,欧美国家实现了粮食安全自给,非洲、亚洲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危机;粮食的用途以饲料和饮食为主,大米、大豆的价格高于小麦、玉米的价格。因此,建议世界性、区域性组织完善粮食生产、贸易方面的法案,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和供给;非洲、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建立与欧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等领域的联系,还要加强内部合作与交流,实现深层次的“南南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各方面对粮食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世界粮食库存量占当年消费量的比例却明显下降。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饥饿、贫困中挣扎,不少发展中国家,粮荒极其严重。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就当前世界粮食供求的基本情况,造成粮食供应紧张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我国将会产生的影响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温铁军在《山西发展导报》撰文指出,粮食问题切不可单纯看作粮食的问题,而应纳入整个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系统之中综合考虑。 文章首先对几个现象作了客观的分析。 其一,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改革政策全面落实以后,据统计,粮食产量对应的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量基本稳定。进一步对统计资料做分析则可看到,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农村人口增长几乎同比例;其二,自九十年代初粮食基本放开走向市场以来,不仅宏观决策的主要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云南粮食虽然连续五年丰收,但至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兄弟省市相比,差距更大,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粮食产出不相符,要解决云南吃饭问题,必须走大农业之路,走产业化之路。重点提出大农业和产业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党中央一再强调,特别是陈云同志在全国党代会上指出粮食的重要性以后,发展粮食问题又被提上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但是,在放开、搞活和价值规律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方  相似文献   

10.
粮食问题事关各国经济和民生,事关全球发展和安全。近年来,由于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粮食危机。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三农”问题和粮食安全作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出了五个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连年丰收,世界粮食危机未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冲击。中国不仅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从长期看,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靠,制约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还很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坚决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采取措施强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中国完全有能力充足国内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绘制出水稻基因组草图 ,在提供绿色基因资源、加速全球第二次绿色革命———基因革命的前进步伐 ,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绘制出水稻基因组草图,在提供绿色基因资源、加速全球第二次绿色革命--基因革命的前进步伐,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波及了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引起了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埃及作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主要粮食进口国受到世界粮食危机的影响,国内物价高涨,经济陷入危机,民众为了发泄不满情绪诉诸街头政治,社会陷入动荡。虽然埃及后期的民主改革要求得到满足,也无法平息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和世界粮食危机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埃及的社会动荡对作为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的粮食安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必须重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稳定不受到粮食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发展中国家约有一半人缺乏足够的食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七十年代后半期, 在调查的128个发展中国家中有71个每日的人均卡路里消耗显然低于最低生理需要量,即使在已超过这一需要量的国家里,因现存的社会关系,大部分人仍太穷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  相似文献   

15.
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改革,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国家又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加上长期以来在农业基本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充分发挥了作用,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特别是粮食生产,从1979年到1984年,仅仅六年时间就由3000亿公斤猛增到4073.1亿公斤,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以至于1984年下半年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1985年以后的农业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滑坡”现象,特别是进入1987年,我国农产品普遍短缺,“买粮难”的呼声四起,农副产品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农产品的严重短缺,形响了我国的经济稳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明清以来徽州大米产量难以维持自食,当地的食物结构中,常以五谷杂粮佐食,灾荒期间,辅以各种救荒食物,故而外界的粮食输入对于维持徽州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徽州地区主要经新安江、饶河从浙江、江西运进粮食,再通过境内短途粮食水运网或肩挑背扛的方式转销到山间乡闾,水陆交汇处往往形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在崇祯九年大旱背景下,米市存在着冒领、强买、择人而卖等诸多混乱之处,而关于交易过程、脚夫、船户、牙行、米商的规定,和官府籴买缓解米荒、保护米船、平抑物价等措施又显示了明末政府在协调市场方面的调控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研究文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国家计委农经司课题组一、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分析(一)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8万吨,先后登上了35000万吨、40000万吨和45...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中央提出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搞好本地区的粮食平衡,不仅是中央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也是陕西省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任务及历史性的政治任务。去年陕西粮食因灾大幅度减少(22.5%)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粮食问题再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一、粮食数字展示出问题的严峻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粮食的稳定增长作基础,农村其它各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在建立新中国后曾出现过全党大办农业,全党大办粮食的号召和行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16392万吨,达到1984年的40731万吨,32年粮食产量增长近2.5倍。1984年产量与1978年的30477万吨相比,增加了10254万吨。我国农业以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应该承认这一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朝统一中国后,出现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及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人口数量得以迅速恢复并出现了快速增长,康熙时期中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至清中后期,人口增长峰值超过4亿人,因而清朝成为古代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导致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节约粮食以供给新增人口维持生计的需求,清前期(以康雍乾三朝为主)提出过严厉的禁酒政策并颁布了相关法令。加之清代是中国灾害的多发期,由此导致清前期出现了以“因灾禁酒”为标志的禁酒法令。但禁酒法令的提出也引起了清朝官方内部的极大反响,形成了旗帜鲜明的禁酒政令的支持派与反对派,围绕着是否推行禁酒政策展开激烈争论。虽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多是支持并推行了禁酒政策,但这些禁酒法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被各级官吏大打折扣,基本无法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全国范围内普遍饮酒习俗已基本形成的影响,尤其是酒已成为日常社会生活的必需消耗品且消费量巨大;另一方面则是因酒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的现实影响,因为酒的生产能够提高粮食作物的市场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维持生计与增加收入的机会。因此,不少地方官员从实际出发,指出酒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