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晓军 《唐都学刊》2012,28(2):101-104
陕西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肇始于1896年创办的《广通报》,而不是诸多研究者认为的《时务斋随录》。根据新发现的史料,考察了《广通报》创刊的背景、创刊宗旨以及《广通报》的主要内容。《广通报》的诞生对陕西新闻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使我们对陕西近代新闻事业的最初形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使我们对陕西省近代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水平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在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关中书院改建为师范学堂,其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关中大学堂、陕西第一师范学堂、陕西师范学院。笔者翻检史籍、梳理资料后,认定:首先,没有“关中书院改为关中大学堂”一说;其次,《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的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的事件,可能是将民国时期的“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清末的“陕西师范学堂”混淆,因此,误把光绪二十九年由关中书院改建的陕西唯一一所师范学堂称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因此,关中书院改建的师范学堂应名为“陕西师范学堂”。在改建时间方面,笔者认定陕西师范学堂的设立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印度古典诗学味论中的艳情味概念进行了梳理、论证 ,指出它产生的背景文化 ,它在文学及文论中的价值意义 ;揭示艳情作为重要审美因素 ,它的发展及至最高境界喜 ,形成一道清晰的轨迹 ,显现出印度宗教文化哲学及民俗风情的个性风貌 ,更是展示了印度古典诗学味论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4.
蒋恒 《浙江学刊》2000,(4):63-65
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掀起了经济领域的一次新革命,由此带来了信息经济的繁荣时期,同时给传统产业包括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危机;加入WTO如同手持一把双刃剑,一面是机遇,一面是风险。  相似文献   

5.
地方精英与慈善事业:近代天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既居住着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富有者,同时也吸引了周围地区频遭水旱灾害困扰的灾民和流民,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也成为缓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天津地方精英出于传播和实践儒家思想、保家产、树立社会公众形象和积德行善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往往非常热心地方公益善事。通过举办慈善事业,如施粥、施衣、施水、施药、育婴、救孤、养老、助残、救生、治病、恤嫠、施棺掩骼、种牛痘等,既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得到了官方称颂,又在民众中塑造了自己或家族的形象,换取了符号资本,稳定了社会秩序,保全了家产,同时,也通过积德行善,自己获得了心理满足,效果显而易见。更为重要的是,地方精英通过参与地方悬善事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获得了主动权,间接地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在某种程度上向民主国家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梁镗烈 《社会工作》2010,(13):21-22
近日内地及香港皆出现了不少有关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讨论。先有自4月中开始,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委托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所进行的《香港社会福利的长远发展规划——咨询文件》,从而探讨如何能适切地响应香港社会多元化的福利需求。香港社会工作业界人士亦自行筹办了不少探讨本土社会福利发展方向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1315年恢复科举制度前后,士大夫家庭已通过兴办书院从而把利用教育作为维护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战略。元初那些通过资助,兴办或以其他形式与书院联系,从而维护儒学学术传统的家族,获得入仕的有利机会。元朝建立后,书院时南方士大夫家庭的命运起着重要作用。书院除了为书院山长提供潜在的仕途外,还帮助元朝指定的儒户,即传统的士绅家庭维持特权。元初,恢复科举制度前,通过建立和扩大书院对当地教育有所贡献的家庭,经常受到官方任命作为奖赏。除了具有教育传统的家庭兴办书院,那些自南宋起就存在的家塾,为元代的书院奠定了基础。元代的书院,既是国家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南北方汉族士人——以及非汉族士人——通过坚持儒家教育传统而保持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法、利、欲和解脱是印度传统的人生四目的,前三者则是世间现实生活的三个目标。金克木先生认为,《欲经》和《利论》是“欲”和“利”“两门学问的代表作”。本文作者认为,对于这部经典存在一些误解,从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拐卖儿童罪:设刑与动刑--兼论“轻处”倾向的背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拐卖儿童罪的重刑吁请,从设刑上,中国《刑法》已为该罪配置了足够重的法定刑,在与100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域针对该行为的法定刑设置对比上,中国为本罪配置的法定刑仍属重刑之列;从动刑上,司法实践中对于拐卖儿童罪绝对重刑的比值虽然较高,但在本罪与其同罪异体的拐卖妇女罪以及盗窃、诈骗、绑架罪等11个犯罪相对重刑的对比中,发现法官群体针对本罪存在相对“轻处”的倾向,而隐藏于背后的父母同意情况下犯罪人拐卖儿童罪的高比重情况,可以对此倾向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