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邵海 《创新》2011,5(2):101-104,128
学术期刊的学术功能是其命脉所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功能却面临着挑战,必须为此寻找出路。学术期刊实现其学术功能的路径,主要体现在稿件的取舍、编辑队伍的优化、期刊的管理与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已落后于科技事业的发展。表现在 :选题策划不到位 ;缺乏创新性 ,低水平重复稿件较多 ;出版周期长 ;发行渠道单一。为使学术期刊充分发挥传播学术成果的作用 ,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并驾齐驱 ,应强化质量意识 ,加大创新力度 ;优化期刊资源 ;缩短出版周期 ;建立健全发行网络 ;推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同时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科研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鹏 《学术交流》2005,42(7):184-188
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工作与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社科学术理论期刊编辑进行科研活动对提高编辑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说来,通过科研活动,能够不断提高期刊编辑筛选稿件的能力,编辑加工稿件的能力,组织稿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以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11,27(3):82-85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大小与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刊物特色、编校质量、印刷装帧质量密切相关。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品质和品位,所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程度和水平,学术质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根本尺度,刊物特色是铸造期刊影响力的关键,编校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是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重要因素。这诸种因素形成合力,方能铸造学术期刊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来稿量和信息量的巨增、信息传递方式的加快、作者读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学术期刊引导人文社科研究创新的时代责任担当等等,都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新课题新要求。新时期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素质: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二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水平;三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的理想追求;四要具备较高的中文语法知识和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五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六要具备较好的策划能力;七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八要具备较强的学术信息收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集群近年来推进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的实践与成绩,指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文章根据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关于发展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加强学术期刊学风建设与学术规范建设、争创学术名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学术出版尤其大学出版往往是非赢利性的。学术期刊被动地接受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化改造,导致了学术期刊价格的轮番上扬,同时又连锁反应式地严重抑制学术、技术、文化的传播,使得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出现停滞的危险。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会议收入、政府税收减免政策、政府低息贷款政策、政府财政拨款资助和补贴政策、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基金制度和邮寄费用优惠政策等构成为西方学术期刊出版的经济机制。应尊重学术期刊的出版定位和办刊规律;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积极扶持学术期刊的发展;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使精品期刊的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南亚研究》2015,(1):16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意见》,为了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群,建设高端学术传播平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统一代理发行《南亚研究》。《南亚研究》为季刊,小16开,160页,2015年定价调整为30元/期,全年订阅价格120元(含平邮),邮发代号82-980。银行汇款:户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版面费等期刊收费,是学术期刊刊发论文前,向作者收取的版面占用费。版面费是市场经济和出版体制改革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版面费产生的原因以及国内外收取版面费的具体情况,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整体学术环境,以及国家的投入和学术期刊的生存状况下,特别是在目前科研评价体系下,彻底废除版面费是不现实的,因此版面费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学术期刊收费衍生出的诸如学术风气、"核心期刊"认定以及收费标准等问题,根源在于管理机制而非版面费本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建立规范机制、引导合理收费,使之成为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保证。  相似文献   

10.
稿约     
《社会》2012,32(5):243
1.本刊为社会学专业学术类刊物(双月刊)。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用中文或英文投稿。来稿由专家匿名评审,评审标准仅以学术价值为依据,稿件编辑实行三审定稿制度。2.本刊发表的来稿均为首发稿,凡网上已发表的均不刊用。3.本刊刊登社会学及各分支社会学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一般以10000~20000字为宜,书评不超过8000字。4.根据国内外严肃学术期刊的惯例,本刊要求来稿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希望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或者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上有所贡献;书评以评论或讨论为主,其中  相似文献   

11.
学术性、内向性及综合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鉴于学术期刊的公益性(非商品属性)以及市场化所带来的生存问题和学术质量无法保证等,对高校学报的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为了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术期刊的交流、引导、鉴定及转化功能,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的改革应向专业化转型,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12.
Text recycling, the reuse of material from one’s own previously published writing in a new text without attribution, is a common academic writing practice that is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While some studies of text recycling in academic writing have been published, no previous study has focused on scholars’ attitudes toward text recycling. This article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over 300 journal editors and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from 86 top English-language journals in 16 different academic fields regarding text recycling in scholarly articles. Responses indicate that a large majority of academic gatekeepers believe text recycling is allowable in some circumstanc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clear consensus about when text recycling is or is not appropriate. Opinion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the recycled material, its structural location and rhetorical purpose, and conditions of authorship conditions—as well as by the level of experience as a journal editor. Our study suggests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ext recycling utilizing focus groups and interviews.  相似文献   

13.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14.
塑造良好的地方社科院形象是地方社科院文化建设的主要构建内容。塑造良好的社科院形象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素质,有助于营造地利人和环境,有助于培养科研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而独特的管理与特色、高水平的科研质量与创新、拔尖的学术带头人与杰出的优秀领导、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科辅人员及优美的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是塑造社科院良好形象的六大要素。  相似文献   

15.
Much medical journal literature is developed by the pharmaceutical and device industries, sometimes with assistance from marketing agencies, writers, and academics. This literature is vulnerable to commercial bias. The publications trade issues self-regulatory ethical guidelines for its production, called “Good Publication Practice” (GPP). I evaluated the most recent iteration, GPP3. The most progressive recommendations in GPP3 call for complete publication of all clinical trials, and full data sharing. GPP3 makes numerous further recommendations more directly concerning the publications trade. Many of these repeat existing editorial requirements, chiefly tho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but readers are not adequately advised of this. Despite its emphasis on ethical and transparent reporting, the detail of GPP3 enables continued use of academic medical literature for drug marketing, on the basis of commercial steerage of content, coupled with the attribution of published articles to collaborating academic authors. As such, GPP3 provides a de facto manual for how marketing through academic journal content can be conducted in compliance with contemporary editorial standards. Consequently, the self-regulatory GPP3 guidelines are not a sound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unbiased industry-financed medical journal literature. I suggest improvements for future iterations of these influential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6.
邬沧萍教授半个多世纪从事人口学的研究,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率先提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母效应”和“分子效应”理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未富先老”等理论和观点。追踪邬沧萍的学术道路可以发现,他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把人口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辩证、历史地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2004,20(1):154-158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宗族与地域社会——清中叶江西万载书院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的万载县,在清中叶的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兴建书院的热潮,地方宗族也参与其中。宗族参与的方式是以创建族学书院为主以及购置学田、奖以花红盘费、创建试馆等助学措施。宗族创建书院的资料在县志和族谱中均有记载,但各有侧重。县志中收录的族学,强调的是作为书院教的一面,同时也是地方宗族实力兴替的一种体现。族谱中收录的族学,突显的是其养的一面,甚至因此纠缠于义学与义田的兼行分理纠纷之中。宗族组织的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与同时期活跃的族群、士绅等群体,使得地域社会的凸显成为清中叶的时代特征之一,有助于帮助理解19世纪以后大历史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