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品牌,引导全区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结合实际扎实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工程建设抓好基层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2.
龙开义 《西北人口》2010,31(1):95-99,10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具有明显兵团特色的新型军垦生育文化。本文拟从移民文化、党政军企合一的军垦文化、兵团特色的妇女文化等视角来揭示兵团新型军垦生育文化的成因.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龙海市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弘扬生育文明、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立足点,积极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融人新农村文化建设之中,逐步构建“大联合、创特色、出精品”的宣传格局,促进了人口计生事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先进生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遇 《人口研究》2003,27(4):72-77
先进生育文化是“三个代表”中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先进人文生育文化和先进科学生育文化两部分。先进生育文化应具有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服务宗旨的鲜明性、生育观念的进步性等特点。先进生育文化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先进生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村(居)和家庭。  相似文献   

5.
生育文化概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一部分 ,它本身又分为内涵生育文化和外延生育文化。内涵生育文化是指从受孕至出生后婴儿期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又分为六类 :观念生育文化、科技生育文化、规范生育文化、信息生育文化、行为生育文化、组织生育文化。外延生育文化 ,即内涵生育文化之外 ,而对生育观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 ,诸如婚姻文化、妇女文化、养老文化、养育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等 ,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6.
生育文化理论是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生育文化的理论基础。建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的生育文化,必须对生育文化理论的含义、生育文化理论与人口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生育文化理论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积极发挥城区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立足优势,大胆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增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说服力。在坚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实惠和补偿,以增强新型生育文化的说服力。2003年,全区建立了计划生育救助制度,区政府拨款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区广大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捐资20余万元,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先后对16户计生困难家庭进行了资助,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实行计划生育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紧密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实施生育文明、家庭健康、优生优育、发展能力、便民维权的“五项促进”工程,有力推进了“幸福家庭”建设。实施生育文明促进工程。恒济镇把生育文明促进作为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是大力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投入巨资在孟庄集镇新街打造1200多米长的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在集镇中心地段打造2万平方米的人口文化广场,内设人口文化宣传长廊、雕塑等。镇人口学校每两个月举办一期培训班,镇广播自办节目常年开设人口计生专题节目,每年邀请县人口文化艺术团到集镇及村(居)演出。各村(居)建立了生育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书屋、人口计生宣传公示栏等。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深入开展公益宣传、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建设新型人口生育文化。依托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生育文化园地,打造新的生育文化品牌,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不断增强人口文化软实力。建设新家庭人口文化书屋。把"新家庭人口文化书屋"工程建设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家庭建设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大力推进人口文化建设。以现代文化理念引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努力开创人口文化建设新局面。以项目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区人口文化建设。一是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创建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区45个,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挂牌。二是成功举办"2011·中国幸福家庭万里行——走进新疆"活动,启动"小花帽"工程,并在伊犁州、阿克苏地区开展试点,"小花帽"工程以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为总体工作目标,以"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来推动全区各族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三是积极参与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五个一工程奖"、"人口文化奖"等,先后有2个作品和16人次获奖或入围。四是与南开大学人口发展研究所合作立项题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新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发展》的课题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对全区的指导和引导。积极探索宣教载体,开拓创新宣传形式。全区上下立足创新发展,注重效果提升,积极探索宣传教育工作新方法、新模式。一是继续深化人口知识进校园工作,引导青少年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3):28-30,50,51
在中国,祖辈参与孙辈的养育是一种文化传统。一个独生子女的成长往往涉及到三个家庭: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但成就与不同时代的三个家庭的育儿理念、育儿经验和育儿条件又往往各不相同,由此采取的育儿方法也不尽相同,常常因此会产生矛盾。上海市静安区推行科学育儿,让全区的家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旅顺口区在实施大连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过程中,突出“健家惠民”主题,面向家庭开展优质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开展特色工作,“健家计划”已成为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的计划生育系列服务工程和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社会化活动和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13.
生育意愿是对生育时间、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等内容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会受家庭条件、居住环境、文化水平、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结合东北地区农村群众的生育观念,仅从农业大省的角度分析社会因素对农村家庭生育性别意愿的影响。影响吉林省农村生育性别意愿的社会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对男性的依赖。吉林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30年来家庭联产承包的分散经营生产模式没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按照“生育需要计划,生育更需要关怀”的理念,聚焦生育行为,高扬关怀旗帜,融入和谐内涵,通过建立“生育关怀公益金”、开展“一杯奶”生育关怀、实施“锅连炕”改造、落实“幸福工程”、建立“生育保险”制度、开展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六大举措,给予全区计生家庭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转型中生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总的看来,我国生育文化仍处在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生育文化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正确引导,逐渐消除传统生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创造出有利于新型生育文化发展的宏观、微观条件。  相似文献   

16.
马天芳 《西北人口》2008,29(2):124-128
本文主要以湖北长阳县龙池村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刻解析生育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运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和家庭内部文化传承的内容、方式和方向的变化.从而揭示经济社会变迁和改革是促进传统生育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生育文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道德观和发展观。积极建设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家庭人口文化,陕西省铜川市人口计生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家庭人囊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扎实推进“生育关怀”行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有效促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落实结对帮扶计生家庭活动扎实推进“生育关怀”行动。洛龙区每年都以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的形式,对全区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实施结对帮扶计划,通过投入帮扶资金、提供致富项目、传授致富技术、帮助就业、协调销售农副产品等不同形式的关怀,使其年终人均收入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全区每年落实380多个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赣州市针对广大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新需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全市大力实施“新家庭文化书屋”建设工程,着力推动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为展示和谐家庭的风采,树立和谐家庭的榜样,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开展了"百家和谐标兵家庭"评选活动,对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使用计划生育贴息贷款勤劳致富、孝敬长辈、夫妻恩爱、邻里和睦、互助友爱、关心子女成才、教育方法得当、遵守村规民约的家庭进行表彰。全市评选出的"百家和谐标兵家庭"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明度。这些家庭中,有的是四世同堂,有的是身残志坚、相互关爱,有的是全家常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全市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影响力。本刊选取部分"和谐标兵家庭"事迹,以期弘扬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新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