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玻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而互补原理又是他的重大贡献之一。互补原理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支柱。可见正确地分析评价互补原理及其哲学解释以及探索量子力学的本质,规律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都把互补原理理解为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使得人们总认为玻尔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个渺小的哲学家,至今学术界对于互补原理的评价仍存在严重的分歧。本文试图从互补原理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出发,对围绕互补原理及其哲学解释的种种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阐明互补原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3.
列宁认为,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他专门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经验批判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如何对待唯心主义?是当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列宁在该书的结论中,把他如何评价、分析、批判经验批判主义这种唯心主义哲学,总结为四个观点。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如何看待唯心主义的思路。列宁在该书中是怎样贯彻他的这种思路的?得失如何?这是值得总结的。这样的总结,或许可给人们如何对待唯心主义以启发。  相似文献   

4.
(1)自从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指出黑格尔哲学“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学术界关于这种矛盾的具体理解并不一致。我国传统的看法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其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的矛盾。后有学者著文否定这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并无矛盾,因而主张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是“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与他的辩证法相矛盾。”我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应当表述为:绝对唯心主义体系与合理辩证法(即马克思所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位著名理论家。对他曾经提出过的“象形文字说”,人们历来都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苏联学者福米娜的《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书指责普列汉诺夫“保卫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罗森塔尔和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也称普列汉诺夫“支持了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相对立的唯心主义的象形文字论。”敦尼克等人主编的《哲学史》则说普列汉诺夫“向不可知论作了让步”。我国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表现出来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段玉裁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古代学者,他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谬论的批驳,对朴素天道观的阐述,对语言文字理论的观点,以及重视实践,不迷信古人的态度,表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他用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来研究词义的演变发展,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方法解释词义的方法,以及他常用的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表现出他的辩证法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同时指出段玉裁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特别指出要树立几个重要观点,其中就包括要树立全面性的观点.坚持全面性观点,克服片面性观点,是我们做好工作,减少失误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一、全面性与片面性观点的对立全面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全面性观点要求人们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做到:既要把握重点,又不能忽视一般;既要把握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既要立足于现实,又不能割断历史,还要面向未来.片面性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在重点与非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主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以超越的几个根据是不能成立的;认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可以超越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和现实的。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的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和实质。  相似文献   

9.
一、卢梭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我们的西方哲学史教材和论著中,几乎都会提到卢梭的。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他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家来叙述,这当然是很对的。不过却很少论及他的哲学观点,似乎这方面没有多少可说的东西,不值得特别予以注意。少数论著涉及这方面时,则认为卢梭在哲学上比法国唯物主义要落后,因为他竟然在法国唯物主义坚决主张战斗无神论的同时,主张有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有许多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样,卢梭在哲学上就成为一个无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11.
历史哲学有许多分类的方法,最方便的分类法是沃尔什(W. H. Walsh)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有两大学派,他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唯心主义历史哲学和实证主义历史哲学。唯心主义学派倾向于强调历史  相似文献   

12.
康熙(1654-1722年),名玄烨,姓爱新觉罗,满族.他在位六十一年,虽然没有留下哲学专著,但在一些著述中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本文试作分析. 一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自然观上,凡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者,属于唯物主义营垒;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营垒.只有根据这个标准,而不是依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才能求得比较准确的认识.为此,我们说明康熙自然观,必须注意分析康熙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给自己规定了两项任务,一是要改造旧的形而上学(即哲学);二是要改造旧的逻辑学。他认为旧形而上学缺少形式,需要把它形式化;旧逻辑学缺少内容,需要把它内容化。于是,他以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原则为基础,运用他的辩证法,构造了一个哲学与逻辑统一的范畴体系。他把这个体系叫做《逻辑学》,在这个体系中实现了他所提出的上述两项任务。本文试图就这个逻辑体系如何、这种逻辑有哪些主要性质,谈一谈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黑格尔哲学,似乎在哲学界人人皆知.黑格尔称自己的哲学为绝对唯心主义,有的哲学家称他的哲学为客观唯心主义,列宁称他的哲学为辩证唯心主义,有的还称他的哲学为聪明的唯心主义,还有其它的种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人们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恩格斯在《弗尔巴哈论》中把黑格尔的哲学叫做逻辑泛神论的唯心主义.恩格斯的这一概括恰恰抓住了黑格尔哲学的实质,即其区别于其它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点.抓住这一点,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才真正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16.
对英国经验主义的批判在威廉·詹姆斯的思想发展进程中至为重要.他认可英国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却无法接受它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和联想主义.唯心主义对关系和整体性的重视使詹姆斯看到了英国经验主义的疏漏,而英国经验主义改革者对经验的重新阐释帮助他察觉到了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失足之处.詹姆斯认为,英国经验主义是经验原子主义,其根源在于对经验把握的不彻底性.这一批判不仅提供了一个考察经验主义的新视角,而且促成了一种新的哲学即彻底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类哲学史上,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最终都归结为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源的、何者是派生的,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存在的问题,亦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唯心主义一元论也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但不是统一于物质,而是统一于精神,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则是精神的外化和派生.除上述两种观点外,对于世界本源问题还有另外一种回答,那就是二元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他对于唯心主义的理解本身也存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认为唯物主义哲学要使现实趋于本真化,从现实出发又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造,它为批判社会理论提供真正的基础。批判社会理论以批判开路,驻足于唯物论以超越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理想标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于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以及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哲学界一直缺乏具体的分析,一般都毫无区别地把它归结为唯心主义,把哲学史上的那些不可知论者也一概斥之为唯心主义哲学家。苏联出版的哲学书上称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哲学书上也称不可知论属于“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笔者认为,把不可知论轻易地同唯心主义划等号是不妥当的,有必要对其作出具体分析和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谨从这方面作一点粗浅探讨,期望得到哲学同行们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0.
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辩证法的两条基本原理是:否的原理和互补原理。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理论、概念的修改、校正、否弃的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创造的过程及其动力是在理性和经验的互补中获得的。巴什拉的科学辩证法隐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危险,但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