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6年刊登的几幅有关南方被解放奴隶学校的图片为例,说明视觉报道在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该画报对南方黑人教育的视觉报道是带有偏见的选择性报道,这些报道为北方的白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南方黑人教育的窗口,使他们可以通过其权力之眼来监督和控制南方的黑人教育。  相似文献   

2.
美国加利福利亚奥克兰地区学校委员会标准英语教学项目公开承认非洲裔美国黑人英语的合法性以及在学校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作为标准美国英语的教学桥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黑人英语的作用:第一,黑人英语可以成为黑人学生已有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桥梁;第二,黑人英语是黑人学生语言“接受能力”和“生成能力”的中间环节;第三,在教师的帮助下,黑人学生通过对比、翻译、对语言多样性的了解,能够改变他们对自身语言的认识,提高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妇女的高等教育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一般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善种族地位及个人生活条件.不过,黑人获得平等教育的愿望仍然常常遭到美国其他种族许多人的价值观念、种族偏见和歧视的伤害.不管许多学者对黑人高等教育课题的兴趣如何,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常被教育史学家以及黑人和妇女研究学者所忽视.只有《美国黑人教育杂志》和《黑人妇女学术杂志》才破天荒地登过有关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的文章,不管这些杂志的贡献有多大,但黑人妇女高等教育史仍然是被窥避的.例如,就上个世纪而言,当大学注册人数很容易确定时,美国男女混合学院的黑人妇女情况仍然很难确定.无论如何,本文仅想就美国黑人妇女高等教育简史、妇女的特殊要求及其当代发展状况作一扼要评述,并谈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美国绝大部分黑人生活在南部的乡村地区,但经过两次黑人大迁徙,有近一半的黑人迁移到北部和西部城市地区。与此同时,南部城市黑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黑人成为美国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种族。但与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相比,黑人的郊区化水平却十分低下。同时,不仅在中心城市,而且在郊区内部,黑人的分布又存在着高度隔离化的现象。低度郊区化和高度隔离化是黑人分布的两个主要特征。这种分布模式给黑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进一步的贫困化、教育水平低下、就业困难、生活环境恶化等等。  相似文献   

5.
内战后美国黑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奴隶制的一大罪恶,就是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使几百万黑人处于文盲状态。奴隶主阶级妄图使黑人变得愚昧无知,以供他们随心所欲地奴役。内战的炮火摧毁了万恶的奴隶制度,使黑人奴隶获得了新生。内战后,黑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短时间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教育领域里取得的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本文仅就这一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国社会。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探讨,对黑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对黑人未来发展的思索,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深刻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克·T·华盛顿不仅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促进美国黑人教育尤其是黑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创办的杜斯克基学院一直对美国黑人教育产生着影响,他注重实际,注重职业教育,认为黑人更重要的是学会生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8.
任何关于权利的讨论都涉及阶级差别。加拿大黑人作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下的少数族群,始终面临种族歧视并产生文化认同问题。这既反映了主流族群借民主、平等之名施行种族渗透策略,多元文化主义在本质上将走向最终的同化,也反映了黑人群体的认同更多是基于贫穷的经济地位。黑人学校教育已经产生的争议充分证明黑人少数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之下的权利之争应该是与种族主义、贫穷、边缘化做斗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黑人的历史、现状、白人意识、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等方面,论述了美国社会的黑人问题,进而说明了当代美国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种族歧视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当今美国被忽视的种族歧视问题,并进一步为促进少数民族的真正平等自由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揭露了黑人妇女所受的双重压迫及其对黑人家庭、黑人社区造成的危害,力图展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唤醒包括黑人男性在内的黑人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内部的团结和平等,这也正是妇女主义批评理论所倡导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