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年宗教”是在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在“嬉皮土”运动以及“耶稣—人民—运动”风靡一时而失去其魅力之后,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结合还未得到稳定,“青年宗教”的新宗教运动的浪潮就对他们产生了全面影响。这一新宗教运动出现于70年代后的社会舞台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在有关文献中,“青年宗教”运动被一致地诊断为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社会感到失望时的一种宗教补偿。宗教问题和世界观问题的内行的批评家F.W.哈克曾把“青年宗教”描绘成一种“反社会”运动,认为对青年人来说,通过这一运动,社会中不断增长着的“关于未来、安全和生活感受的失望”才变得可以忍受。一种与此相近的看法来自福音派研究会,该会在一次会议上认为,对“无意义”、“无家园”、“无方向”的日益强烈的感受,把西欧和北美的一些青年人引向这样一  相似文献   

2.
近来美国右翼思想的传统派和自由意志派的各种代言人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大多数美国人的感情实际上倾向于“保守”,持这类观点的人往往把美国社会中的反对新政者同支持新政者中间的稳健派联在一起,从而把那些依然信奉宗教和道德标准,同时又对祖国保持忠诚感的人也包括在其中。新多数派的代表人物已用冲淡同美国右翼思想有关联的易于引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美国神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科学与宗教”国际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0日在北京希尔顿饭店举行。作为在中国大陆举行的第一次科学与宗教对话论坛 ,它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科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两国宗教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世纪宗教与科学对话的必要性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与宗教中的认知及对话” ,参会的代表包括 :中国香港特区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神学与自然科学研…  相似文献   

4.
1 当代宗教现象(1)在美国社会中 ,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例很高 ,超过 85 %。 (2 )美国最大的宗教群体是基督教群体。在基督教中有现代派 ,也称自由派或开放派 ,但他们开始衰落 ,而保守派却一直在增长。 (3 )美国人对东方宗教、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人数在增加 ,但由于他们只是参与活动 ,而不是登记的成员 ,很难确定他们的人数。 (4 )在宗教群体中 ,基要派力量在加强。在美国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都变得更为保守。 (5 )社会上宗教、科学、健康三方力量合成化 ,组成“新时代运动”。2 新兴宗教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1)社会因素  由于美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向自称是开放的社会,可是就在这开放的社会里面包含着封闭性。因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是两极的,一方面工业高度发展,有的社会学家称美国是后工业社会;另一方面,和科学技术不适应的宗教却是有增无减。根据1980年的统计,美国的各类教徒占总人口的69%,其中仅天主教徒就有4500万,占总人口的25%。可见宗教的力量有多大。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必然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特别在文学作品中。例如,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奥茨所写的《在冰山里》就是这类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修女艾琳,她就是生活在开放社会的封闭系统  相似文献   

6.
自“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就试图利用各种国内外宗教资源以建立国际反共“宗教战线”,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危险地带”——意大利——的选举中,杜鲁门政府在国内动员各种宗教力量开展针对意大利民众的“书信运动”,在意大利联合罗马天主教会,鼓动选民支持意大利基督教民主党,反对意大利共产党.杜鲁门政府开展的实为“公共外交”的活动,表明宗教与政治很难“分离”,并因其能使外交政策合法化而沦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7.
试析美国的公民宗教哲新一、什么是美国公民宗教美国是个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国家,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然而在美国,人们时时处处都会感受到上帝影子的存在和影响。“上帝拯救了美国和这可尊敬的法庭”,是美国最高法庭每次开庭闭庭时得庄重宣读的一句话。美...  相似文献   

8.
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 ,美国制度化宗教的面目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新教的统治权已瓦解 ,并逐渐吸收了天主教的一些原则。在美国的犹太人中间 ,信仰不同宗教的人通婚的情况大大增加。更多的美国人宣称加入不断涌现的一些小的教派团体。显然我们称之为“宗教”的东西已经同它以往的意义大不相同。同时 ,美国社会的统计数字也在变化 :家庭变得越来越小 ,越来越分散 ;大多数父母从事全职工作 ;种族文化的多样性随着移民、通婚和高出生率变得越来越丰富。显然我们称之为“美国人”的东西也已经不是它以往的含义了。向非制…  相似文献   

9.
尽管一些人主张基督教是民族的信仰,而另一些人主张教会和犹太人会堂庆祝的只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般宗教,但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实际上,在美国与这些教会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与其有着显著不同的完备的和非常制度化的公民宗教。本文认为不仅存在着这样一种宗教,而且这种宗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宗教维度——有它自己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它要求在理解中给予任何其他宗教所要求的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印度伦理学是在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0世纪,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和依附于殖民者的封建保守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英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改革运动的需要,印度先进的思想家和民族运动的领袖们在继承印度古代伦理观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出了种种新的伦理学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有:提拉克的“为世界服务”说,甘地的“非暴力”学说,泰戈尔的“普遍之爱”的人道主义,奥罗宾多的“神圣人生”论,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说等等。这些学说虽然都披着宗教的外衣,承袭古代宗教伦理学说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实质上它们反对神学蒙昧主义和  相似文献   

11.
一世界各族群众都有自己的宗教,特别是在古代及中世纪,人们通过宗教或凭借宗教,创造出许多辉煌的精神财富,并保存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历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宗教领域,古代印度勤劳智慧的人民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奇异的创造才能,他们乐于把旺盛的精力与杰出的天才贡献给宗教事业.“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虔诚的国家,真正以宗教为主要事业、为宗教牺牲金钱甚至生命的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大。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 ,由于日本没有宗教 ,对国际社会中日本人的可信度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虽有不同意见 ,但日本的确没有伊斯兰教、犹太教那样的民族性宗教。生于这样的国家对宗教有何需求呢 ?大多数年轻人说“没有什么需求” ,“不关心”。然而 ,在最近一个时期 ,加入所谓“新·新宗教”团体的青年人却在增加 ,本该对宗教不关心的青年人为何卷入宗教之中了呢 ?这是一种很难理解的矛盾现象。过去 ,对于青年人来说 ,宗教是“老的、过时的东西” ,是有巫术性质的“令人不快的、可怕的东西” ,多数青年人因对宗教不关心、不理解而敬而远之。这种倾向在日本…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爱国主义"与反恐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 ,强调忠于美国的政治价值观 ,相信美国是承担着上帝赋予使命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自从建国起 ,美国就一直根据外部某个“邪恶堕落”的对手界定自己的“使命” ,凝聚国内的“爱国主义”。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使美国的“爱国主义”一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多元文化主义抬头 ,美国国家认同面临挑战 ,“爱国主义”的基础随之发生动摇。“9·1 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使命感、“例外论”和非白即黑的宗教善恶观为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单边主义外交提供了国内动力。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提拉克在领导印度人民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利用了印度教。这件事在当时的政坛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帝国主义者辱骂提拉克是“反动的宗教正统派的代表”,是用“矇眛主义”对抗西方的“理性主义”,维护野蛮落后,阻碍社会进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温和派也有相当多的人持这种观点,指责他,嘲笑他,甚至公开附和帝国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话107题。尽管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美国公众更多地对宗教在生活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许多美国人仍对将宗教与政治相提并论感到不悦。69%的美国人认为,将宗教剔除出学校和政府的做法太过分。而对基督教保守派采取的将其宗教价值观强加于人的做法存疑的人的比例正缓慢上升,49%的公众就此表示了担心。民主党继续面临严重的“上帝问题”(Godproblem),仅有26%的人认为民主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然而,尽管认为共和党对宗教持友好态度的人较多,但其比例也从55%下滑到了47%。佩尤公众与媒体研究中心和宗教与公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全球宗教哲学”的角度出发 ,把哲学本体论的根本范畴即“存在” ,界定为“使在”(使世界存在 )、“内在”(内在于世界 )和“超在”(超越于世界 )的“真正的神秘” ,即无形无相又难以描述、看似“空、无、非”实为“实、有、是”的世界本源。作者从儒、释、道等中国宗教哲学以及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圣经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引证大量的理论表达 ,支持了上述界说 ,表明了这种宗教哲学的界说所具有的普遍根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珠 《社会》2008,28(6):90-109
本文在关注宗教社会学理论如何给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的同时,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现代宗教的取向提出商榷。尽管理性选择理论非常强势,号称有相当普遍的解释力,但本文还是试图对以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宗教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 “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本文最后指出,目前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研究将有可能重塑宗教社会学的边界。由于过分强调对排他性宗教的研究,宗教社会学一度被称为“基督宗教社会学”。然而,非排他性宗教主导的中国社会却对此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上,非排他性宗教的普遍存在对植根于西方社会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改宗”和“委身”——构成了挑战。在组织层面上,它挑战着“教派-教会”理论,提醒我们要对非科层化的宗教组织给予关注。在市场层面上,社会学家可以考察非排他性宗教何以在中国宗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美国“人权攻势”的回击曾忠恕在当代国际舞台上,“人权”成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大“法宝”。美国老是摆出一副世界人权警察的面孔,到处指手划脚,随意指责别的国家“无视人权”、“侵犯人权”。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由来已久,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就...  相似文献   

20.
公民宗教不是具有独立建制实体和教义旨趣的宗教,而是一种“社会精神结构”的宗教性。公民宗教的形成和出现是有条件的,它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和分化的产物,是传统宗教的世俗替代物,但并非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有公民宗教,也并非所有的社会集团都能从他们的政治神话中创建神学。公民宗教是在宗教与政治充满张力的语境下提出的。《圣经》的神话式隐喻与罗马的共和德性是公民宗教保持活力的两翼。盎格鲁-美国式的公民宗教是公民以公民身份使公民宗教成为可能。公民宗教所回应的现代性问题是如何在个体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