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丹  许项发 《唐都学刊》2004,20(1):121-124
高校文化决定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陕西高校文化在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从而影响了其他层面的文化建设。对此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其一 ,应建设鲜明的个性化的高校文化 ;其二 ,应创建能够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的文化 ;其三 ,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文化氛围和制度 ;其四 ,应建立学习型高校与资源共享的高校文化。  相似文献   

2.
万生更 《社科纵横》2010,25(1):146-148
陕西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但现在仍属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后发展省份,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分化及占有的现实,对陕西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陕西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消弭社会阶层的裂隙,实现陕西和谐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侠匪文化与当代陕西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兆虹 《唐都学刊》2004,20(4):82-87
侠与匪作为一种民间力量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曾长久地存在着。侠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离轨者” ,游离于儒家文化之外 ,战乱中游民和盗匪的出现也滋生了匪文化。当代陕西作家创作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侠匪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突出了侠与匪的行侠仗义 ,充满西部汉子阳刚、血性和人格魅力 ,实际上侠匪精神是一种积淀在秦人灵魂深处的原始而顽强的生命意识和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4.
胡北平 《唐都学刊》2001,17(1):50-53
陕西经济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应当坚持高起点开发重点区域可以率先起飞的战略.高起点开发应将秦川地区作为陕西经济腾飞的战略要地,以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必须把留住人才放在科教优先发展战略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人才管理机制,为人尽其才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再则,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同步的文化创新.应对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梳厘,并为新文化的出现培育增长点,发挥西安等都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提高整个陕西人民的人文修养.惟其如此,方可促使陕西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陕西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和发展战略的重心。综观当前陕西省文化软实力资源开发现状,虽然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活水源头,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支点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关键环节和以广泛参与国际文化为外部支持,从而形成整合开发陕西文化资源的体制机制,为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大敏 《唐都学刊》2003,19(4):124-126
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文化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陕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现代文化环境,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但陕西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不甚理想,除深重的传统保守思想观念外,还在于有关政策的欠缺和产业结构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高叶青 《唐都学刊》2012,28(3):96-100
旧方志具有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但在利用时一定要仔细甄别。要挖掘旧方志中的人文元素,以名人轶事、传说故事造势,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以旧方志中的地图及文字记载为依据,有重点地保护与恢复重建文物古迹;利用旧方志,打造特色风土民情观光游;依据旧方志所记载的当地农副特产等经济资源,带动当地土特产种植,发展旅游产品销售,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侠的历史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侠和侠文化研究中,对侠的理解和诠释是传统文化研究中分歧较多、研究积淀中大家一致认可的东西较少、深层理论构建与创造较浅的文化现象,而将侠的文学积淀、观念形态混同于侠的历史文化本体,更是现代人在侠文化研究中的一大误区。从侠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观照游侠,侠的发展是一个从历史到文学再到文化意义的确立过程,是史家与文人和社会大众的一种历史文化共建。从中国侠史家、文人和社会大众共建的现实诠释侠,侠就是一种特具道德意志与力量的人物、形象或人格精神,是社会存在与文学创造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综合体。它包含了历史侠、文学侠、文化侠三种侠的社会文化形态,而以正义为其人格精神核心和最终的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到唐朝,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高潮,佛教、道教及其他文化因素在两国之间均有良好的对话与互动。引发和促进这种传播与互动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给人们留下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启示也是弥足珍贵的,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邵志国 《唐都学刊》2004,20(4):44-50
刺客发展至唐代出现了新的特点 :数量多 ,影响大 ,政治色彩越来越明显。唐代刺客的产生和兴盛是由种种因素导致的 :胡化胡风是宏观的隐性因素 ,因为它造成了唐人尚武习武、崇拜侠刺的心理和行为 ;两者结合又造成了唐代法律的松弛和社会治安的紊乱 ,这些都是唐代刺客兴盛的宏观的社会背景和外部条件。而政治的需要才是唐代刺客兴盛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 ,唐代上层盛行豢养刺客之风 ,这就给刺客的产生和兴盛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  相似文献   

13.
梁中效 《唐都学刊》2011,27(3):9-16
大唐长安西市是晚唐以前最为繁华的都市经济区,是朝廷政治生活与市民日常生活开放的公共空间;是长安城内外上自皇帝下至黎庶不可缺少的都市经济区,是中古封闭的城市主动打开的一扇窗户;是中外商贾云集、中外百货杂陈的东西方商品展销基地,是展示繁荣鼎盛的大唐物质文明和畅通发达的"丝绸之路"文明的窗口,是当时世界上货币流通量最大、商品销售量最多的都市经济区,是誉满寰宇的"金市"。在大唐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汪聚应 《唐都学刊》2001,17(3):22-25
有唐一代,侠风炽盛,咏侠诗的创作空前繁荣。本文系统论述了唐人任侠风气的成因、声势及其流变,认为唐代社会上层贵族及其子弟的游侠热和侠在中下层文人、民众中的异常活跃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不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所需的精神力量,而且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气质精神和行为方式,影响了一代诗人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15.
易小平 《唐都学刊》2004,20(5):34-37
盛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注重风骨,中唐古文家和新乐府诗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则强调政教。这种接受差异表明接受者的心态发生了"向内转"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唐代妾侍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琰琰 《唐都学刊》2004,20(2):38-43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于妾侍问题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 ,然而至今无人细细耙梳 ,表述成文。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属粗线条的勾勒 ,深入细致的断代研究并不多见 ,不少地方仍有继续发掘的潜力。唐代妾侍问题的研究因此有待综述  相似文献   

17.
赵俊波 《唐都学刊》2003,19(1):21-23
从拟与变的角度纵观唐代古题乐府诗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初唐人重在模拟,成就不高;盛唐作者将拟与变结合得最好,古题乐府成就遂臻于极盛;中晚唐人重变,导致古题乐府逐步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8.
唐代长安的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02,18(2):58-61
唐朝都城长安由于其在国际、国内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影响 ,呈现出旅游业的兴盛 ,它对今西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唐代都市诗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遂联 《唐都学刊》2006,22(2):13-17
中国古代都市最迟从汉代起就已经十分繁荣,都市也一直没有脱离文人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文学研究中传统都市诗歌被忽视。以唐代都市诗歌为切入点,探究其演变特点及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心理乃至传统文化积淀可以发现,初唐京城诗受汉代京都赋的影响表现出政治性夸饰和政治性讽谏,盛唐之后都市诗歌呈现出看似矛盾的两面:或为对都市的疏离冷淡或为对都市繁荣不再的缅怀与感伤。矛盾的两面指向共同的内核:传统文化中没有为人们建立起除了政治性意义之外的都市生活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初唐的社会和谐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社会的繁荣和发展的背后实际上体现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也正是这种内在的和谐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初唐的社会和谐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君民关系之和谐———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之间的基本和谐;君臣关系之和谐———统治阶层内部的和谐关系;文化之和谐———三教并盛和文化繁荣;夷汉之和谐———中央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基本和谐、团结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