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其星 《科学咨询》2009,(21):28-28
依法治国主要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核心是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而宪法诉讼制度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宪法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是中国当代法制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主要是依宪治国.法治的核心是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而宪法诉讼制度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宪法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宪法保障制度,是中国当代法制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一国之根本法,是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圣经",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所以宪法由谁来解释至关重要.〈认真对待宪法解释〉一书在分析我国宪法解释制度与文本规范的基础上,反思了谁最终有权解释宪法的问题,从而对宪法解释模式进行比较与选择,建构和设计了由宪法法院采解释中国宪法的制度.笔者认为该书对宪法解释主体的界定和充分论证,为中国的宪法解释扫清了理论障碍,但其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江雪鹏 《经营管理者》2009,(21):257-257
对于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其正在经历一个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巨大转型过程。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许多方面都是前无古人的,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的。因此,处于转型中的宪法也应当及时因应,及时修改。故此,现阶段的宪法作为文本状态的稳定只会有损其权威。中国宪法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阶段,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宪法。而其间,宪法的变动,尤其是宪法的变迁和宪法的修改这种形式上的变法变动现象是无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5.
正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也是维护居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优化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巨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野中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霍雨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公平视野出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对公平的阐释,并参考西方国家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措施。该书针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秋月 《经营管理者》2011,(12):165+163
"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空前"激活"了沉寂的中国宪法学界,学者们围绕所谓"宪法司法化"问题展开空前炽热的讨论,然而这一提法在中国没有其存在和生长的土壤,我们应秉着民主和程序正义的改革态度不断完善现行宪法实施模式,从提高公民对本国的宪法认同感入手,充分恰当的适用宪法,适时启动或激活宪法监督适用机制,解释宪法。只要宪法监督适用机制日益行之有效,"宪法司法化"一定会逐渐消解于无形。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款的基本内涵引入,说明了宗教对美国的广泛深刻的影响,着力论证了宗教赋予了美国宪法以其精神、方向及其获得尊敬所需要的神圣性。由此,说明了中国的宪法实施必须与本土文化的互动,才能培植起中国宪法文化,也才能解决中国宪法信仰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论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问题,尤其是宪法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制度的问题,在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在对宪法与宪政的一般研究中,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与体现方式却不太受到关注。在现实中,现行宪法中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越来越脱节,甚至有越来越大的冲突。现行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规定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国的改革与开放的需要。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减少宪法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而且有助于重新反思宪法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厘清经济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以及宪…  相似文献   

9.
毛蜀湘 《经营管理者》2009,(19):140-141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本文试图在浅论外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几种保障模式之后,探究中国宪法是如何对公民权利进行保障的,并对保障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西方宪法产生的根源入手,比较了近现代中国宪法与西方宪法之间的渊源。作者认为,宪法要在中国生长成熟必须将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适时适势结合,才能推动宪政法治。  相似文献   

11.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今年开年以后,中国的第一件大事恐怕无过于中共中央在1月22日向全国人大提出的要又一次修改宪法的建议了。我们的国家已定下了建设“法治国”的目标。宪法正是法治国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自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近50年间已经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国体未变,法统未变,而宪法改订如此频繁,可说世界史上罕见,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局的动荡。中国的第二、第三部宪法是在1975年和1978年制定的,那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大动荡及其余波未绝的时期。1982年制订现行宪法以来,也已经过两次修改,马上要进行的修改是第三次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修宪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宪法实施机制的缺位,而宪法的实施离不开普遍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本文强调全国人大立法以下的法律规范的合宪性与合法性必须受到充分重视,并建议建立起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本文比较与评价了现行宪法框架下几种可能的制度选择,并探讨了法律规范审查机构的结构性要求。一.引言——现实主义的修宪原则今年3月,中国宪法再次修正,但和前三次修宪一样,宪法实施机制问题再次未能进入修宪的议事日程。这是一个自1982年宪法制定时就已提出但一直悬而未决的“老问题”。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中国的宪法体制下获得解决,更不意味着它不需要解决。事实上,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已经普遍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需要。因为,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宪法条文所表  相似文献   

13.
孙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84-285
近代中国的宪法在不同政党(或政治力量)领导下形成了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晚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专制独裁、民主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使得在其领导下的宪法发展也最终被历史淘汰.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法,始终坚持了人民主权的真实性,形成了不断完善和向前推进的发展路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完法,对于我国而言是舶来品.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完法发展进程,中国的宪法发展是在面临巨大外界压力的情形下开始的.因此,始终表现出一种由政党领导的政治革命的特点.纵观近代以来我国宪法的历史,在不同政治力量的领导下,中国宪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三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5,(5):132-133
《法的中国性》王人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本书主要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法律中使用的核心基础性概念(比如民权、民主、宪法等)以及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劳教制度、法家思想等的一种开放式研究,从跨语际实践及词源学的角度阐释和辨析了民权、民主、宪法等的起源及其流变,对中国传统的法家思想进行了现代阐释。本书旨在说明:一、中国近代有关宪政的观念和表达与对西方的观看有关,与西方身在的那种"优越性"有关,或者说与西方"强"中国"弱"的事实以及中国对  相似文献   

15.
<正>任何一部宪法都有不完善之处,任何一部宪法都无法预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只有不断地实施,才能不断扩充宪法。事实上,对于中国而言,重点就是如何让宪法发挥作用,如果违反了宪法怎么办?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违宪审查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把执政党对于宪法的尊重,全民对宪法的尊重化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各部门法的母法,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为止,新中国历史上共有四部宪法,对这四部宪法的历史进行解读与分析,对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我国成立以后的四部宪法的制定与在其历史中起到的作用进行解读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深化的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了解新的宪法。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是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等的制定依据。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因此,了解和掌握宪法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习《中国宪法概论》这门课程,既要了解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据以活动,人民权利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政则是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而形成的一种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运作。以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立宪主义思想是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宪政是宪政主义思想制度化的过程与结果,确立立宪主义思想,按照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的要求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是现代固家从宪法到宪政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政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田逩 《管理与财富》2008,(11):110-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预示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更具“新”意,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滞后显然不利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全面审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本文从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三种主要养老保障模式的优势及其缺陷,旨在寻求一种更适合当代中国农村形势的养老保障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中国农村社会养龙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式对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