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5):122-126
运动员,尤其是知名运动员形象权的商业利用是体育无形财产开发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形象权概念出发,探讨了与运动员形象权有关的概念、特征、内容、保护现状、存在的弊端及提出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
形象权是自然人对由自身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人格利益要素的可识别标性识的综合构成所享有利益的权利,对其权利客体的商业化利用可以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通过对自然人形象权的保护进而对自然人人格尊严进行保护的同时,会影响到自然人对其形象的商业利用所产生的财产性利益。从形象权的性质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具体人格权而非财产权。对形象权的保护,从根本上讲是对自然人人格尊严的保护而非对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论形象权的独立地位及其基本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象权是新兴的人格权,具有具体人格权的法律地位。传统意义上的具体人格权体系的构造及其内容无法涵盖民事主体的形象利益,确立形象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立法潮流。明确形象权的具体人格权地位,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其人格独立、自由和尊严,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形象五层含义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象”的含义可以深入解析为五层 ,即 :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和创造形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比较论、系统论、形象思维论和实践论 ,相应地对这五层含义分别加以研究 ,可以揭示出形象五层含义的本质和界限。 相似文献
5.
朱广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
形象权是由隐私权演化而成的一项财产权,本质上是个人对其人格属性的商业价值享有的支配权.它只在美国近三十个州得到了明确承认,美国之外的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及大陆法系诸国,并未接受形象权概念或制度.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姓名、肖像使用权实际具有控制人格属性不被他人私自使用于商业领域的功能.我国未来的人格权立法没有必要继受形象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7.
商品化权主要源于美国的判例法,中国学者从历史的角度、权利的属性等多方面对商品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商品化权的客体指向的对象及其概念的阐释,可以看出,知名权,形象权及公开权指向的对象均小于商品化权的对象范围,不包括其它财物,也可说,知名权、形象权和公开权是狭义的商品化权。 相似文献
8.
朱婷婷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58-62
我国没有对经理权问题进行统一立法,《公司法》对经理问题的规定不足以应对现行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经理权的性质,存在着代理权与代表权的争论,但两者在适用时都存在着不能满足商事代理特殊需要的问题。英美法系国家对经理权的态度是将其作为代理法的特殊问题进行处理。而大陆法系国家则通过区别论将经理与公司、经理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作了内外部的划分。将大陆法系的区别论加以适当的改造,对我国经理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被公认为在低碳经济下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立法问题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保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势在必行。我国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为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应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交易原则、交易制度、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内容、交易程序、法律责任、救济途径等方面展开立法研究,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信息公开与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林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1-5
信息公开和知情权是国家机关和社会普通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信息的自由流动,对于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来说表现为信息公开的义务,对社会成员来说,则是知情权保障和实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公开和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因此,从国际国内视角审视信息公开制度和知情权保障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为宪法所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 ,是不能为其他个体和公权力侵犯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如何正确处理公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 ,用公权力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开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21-23
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是以保护劳动公益为本质特征的,实际上也是对用人单位劳动违法行为的一种司法弹劾。它的产生并非偶然,尊重和保护人权、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诉讼效益原则等,是其存在的深刻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状态的能在性和共在性。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是致力于生产与生态、本性与理性、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平衡。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限度即避免形式化和僵化问题,把具体的历史条件、艺术创作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特殊性收入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冬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权利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现象是具体的、历史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利理念体现着个体与整体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整体的解放和彻底的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6.
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论,以中文旅游文本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规约不同,提出要做好旅游文本的翻译,译者应动态顺应目标语读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及社交世界。 相似文献
17.
吕艳滨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6):32-37
步入网络时代后,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在这个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大限度开放政府信息,方便公众自由获取、使用和分享.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不适应这一进程的情况,如门户网站建设水平低,重复建设,信息发布效果差;政府信息管理水平低,纸质化保存甚至成为制约公开的因素;公开范围也还比较有限,不但对政府信息的范围界定比较狭窄,限制申请人的资格,而且还往往会对信息用途作出审查干预.这些问题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身的不足,也是其无法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表现,应当逐一解决完善. 相似文献
18.
微博、公共知识分子与话语权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因其“平权”、“零散”与“再中心化”的技术特质,具有对公众“表达自由”的“赋权”能力.目前,一批知识分子正以微博意见领袖身份,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文章总结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空间行使话语权的表现;提出制约其话语影响力发挥的因素和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微博的技术赋权转化为自身的机遇.结论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微博生存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隐忧;而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让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显性.为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充分利用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