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本体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本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舆情信息的抽取与检索效率,但海量的文本信息使得该领域本体的构建需要借助本体学习技术。本体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概念获取以及概念间关系获取。研究中概念的获取采用了基于领域相关度和领域均匀度综合评价方法,概念间关系的获取采用了基于关联规则的概念间关系分析方法。考虑到中文词语的构成,在关联规则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基于词距判定的概念间关系分析方法,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新概念及概念间关系。最后采集了229篇“立顿茶包”事件相关文档,采用上述方法构建了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2.
讨论分析了利用RDR和FCA对领域知识的表示和获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本体的构建方法,并从语义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对领域信息的抽取。  相似文献   

3.
讨论分析了利用RDR和FCA对领域知识的表示和获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本体的构建方法,并从语义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对领域信息的抽取.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本体构建中存在的如手工构建难以确保高效性和可扩展性,且自动构建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等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Net和Wikipedia的学科领域本体半自动构建方法。首先构建一个领域顶层本体,在此基础上,重用WordNet的结构,从深度上对其进行术语和术语层次的扩展;同时根据Wikipedia中的页面信息,从广度上对其进行术语间关系的扩展和术语的补充;并将该本体构建方法应用于平面几何领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本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大陆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本体的理论与构建研究、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模型与系统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具有关注与重视力度低、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核心团队、研究内容还不够深入等特点,指出未来应加强基于本体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本体的自动化构建以及基于本体的知识服务的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传统智能答疑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远程学生支持服务中智能答疑系统在知识共享,知识交流方面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本体在智能知识表示和信息建模方面的强大功能,构建课程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方法,在基于本体推理的搜索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战场警觉及数据分发系统(BADD)的特点,探讨了处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前沿的本体和多代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介绍了FIPA MAS的开发平台JADE的本体方法.运用其方法构建了BADD领域本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ADD原型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制造车间中产品碳足迹计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和信息系统的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研究了该方法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碳足迹领域本体的构建、本体间的映射、碳足迹能耗模型的构建。采用标准化方法构建了产品碳足迹本体模型;通过对碳足迹边界分析,分类构建了碳足迹能 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用性。根据该方案,开发了一套原型系统,为制造企业产品碳足迹计算提供了一套具有较强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创 新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体对领域知识进行概念化、形式化表达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系统互操作及智能检索。从本体思想出发分析地籍过程,有助于理清和共享地籍过程知识,保持地籍现势性并优化地籍信息系统。地籍现实理论基于本体思想从物质和体制两个层面分析地籍事实,以此为基础所界定的地籍过程概念、类型及地籍过程本体为地籍计算机模型建立提供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本体理论、本体模型等方面的研究,以一个平面几何定理证明问题为例,详细地描述了平面几何本体的构建过程、基于本体和Prolog规则的推理,及其在平面几何问题求解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将本体应用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避开了以往的代数方法中多次反复判断的问题,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描述,能明确地表达领域知识和实现概念分层,从而能快速地构建几何模型,还可以进行复杂关系间的推理,最终实现基于本体和Prolog规则的平面几何定理证明。  相似文献   

11.
将单语Ontology转化为英汉双语Ontology,主要涉及英汉双语图书语料的收集、抽取翻译等价对、用OWL语言描述单语图书Ontology、双语图书Ontology的转换以及英汉图书Ontology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等。构建的英汉双语图书Ontology能够有效地遵循用户的查询意图,极大地提高中英文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有利于读者对图书馆双语资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汉语解释"实践存在论"时,需要注意其原始意涵和最初的哲学背景."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结合起来,构筑出一个新概念和新体系,值得讨论.把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同海德格尔依托"此在"的"存在论"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些逻辑上的混乱与矛盾."实践存在论美学"成立的可能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丰富的唯物辩证的本体论思想,是一种辩证本体论。其中,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世界的一般前提和基础;人学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一般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本体论,其宗旨是先行地澄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是什么?通过研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以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绝非"自然、物质本体论",而是马克思自己提出来的"感觉激情本体论".马克思的本体论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是层次性多元的本体论,从"实践人本论"、"感觉激情本体论"到"实践爱本论"、"两性情爱本体论",层层深入.马克思的"多元层次本体论"包容量极大,是本体论的划时代转换,为"现代"和"后现代"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方向性、潮流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