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代地方官的朝觐活动,是其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长期以来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学者仅把它作为官吏考课制度的一部分加以提及,而对于此制度实行的原因、内容以及推行此制度的意义等则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这些方面做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青海土官、土司制度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青海地区土官、土司制度的变迁 ,对了解元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具有典型解剖的意义。青海土官制度创始于元代 ,明代得到普遍推行 ,清代演变为土司制度。清代土司制度与明代土官制度大同小异 ,随着时代的进步 ,土司制度日益不合时宜 ,终于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3.
陪都,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首先是一种政治现象,表现为一种政治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清廷一方面根据盛京及东北的特殊情况,设盛京将军等;另一方面,仿前代陪都制度,特别是明代两京制,在盛京设五部及内务府等。这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与政治制度的确立,既是清朝陪都制度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盛京陪都地位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4.
学校、科举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对教育制度、取士方法、官僚构成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与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明代的学校、科举制度作为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以绝对统一的程式取士,禁锢思想,形式与内容上趋于僵化贫乏,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但同时学校、科举制度的推行,读书人数增多,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明代辽东都司军政管理体制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武年间 ,辽东都司行使着军事镇戍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 ;永乐年间 ,专门执行军事镇戍职能的总兵体制形成 ,都司只剩下行政管理一种职能并受制于总兵体制 ;洪熙宣德以后 ,行政监察体制形成 ,逐渐侵夺都司的行政管理权和总兵的军事指挥权 ,在监督和决策中都起着决定作用。了解这个过程对研究明代北部边疆结构及其管理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初"三途并用"选官制度述评黎邦正何谓"三途并用"?是指明初选择官吏的三种途径。对"三途''的内容有种种不同说法,但其产生与变化,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明代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极大,是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对其介绍与评估,总结出明代用人制度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储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与国家建制有着内在关联。明代帝王在国家制度构建中表现出迷信制度本身在巩固统治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人的因素的偏颇的倾向 ,造成皇储养成的错位 ;明太祖又完全从构建稳定结构的政治制度出发 ,强行对东宫官属实行一元化改造 ,使得明代皇储教育运作出现功能性障碍 ;顽固坚持皇位嫡长子继承制更导致皇储个体失去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而建储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又使得皇储教育难以真正执行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代督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抚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作为地方大吏,其辖区范围和人员数额都比较固定。他们“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清代督抚,实源于明代,因而研究督抚问题,似应从明代谈起。但从目前情况看,对于明代督抚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许多问题仍是半明半暗,且歧见尚多。为此,本文拟对明代督抚的渊源、产生的原因,以及督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督抚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总督与巡抚,作为地方大吏,其辖区范围和人员数额都比较固定。他们“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清代督抚,实源于明代,因而研究督抚问题,似应从明代谈起。但从目前情况看,对于明代督抚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许多问题仍是半明半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多方面内容 ,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政治制度建设包括制度公正、制度伦理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明代的科道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內阁六部制官制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这种制度保证了明代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为了监察百官、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明代的官僚体系中,又有着一支品位不高、人数众多、活跃于朝廷內外的科道官队伍,他们在明代各时期各重大事件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影响。科道官是科官和道官的合称,明人又称之为言官、台谏官、台省官和台琐清班。科官指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和给事中;道官指都察院属官十三道监察御史(简  相似文献   

12.
明王朝为防备蒙古贵族的卷土重来而有北部边防的建设,北部边防对明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政治制度而言,首先是督抚制度成为一种国家制度而确定下来,其次是北边督抚与兵部尚书与侍郎之间的互相迁转;以政治风气而言,第一就是宦官专权对北部边防的影响,第二是边军入卫给明代社会所造成的骚扰,第三是京边将领克扣军饷、吃空饷、杀良冒功、谎报战功对明朝边政的败坏,第四是内阁以边防事务互相倾轧,边将行贿、权相受赂,造成腐败污浊的政治氛围。同时,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对于北边防务亦有极大的影响,如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个人素质、边防督抚的个人素质,等等。明代的北部边防影响政治的内容很多,值得学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政治制度是与本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结构形式、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行为活动原则,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压力集团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既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国家机器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政治制度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部现实。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方政治制度史和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两个宏观的层面对国内学者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在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中,又从国体与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具体的各项政治制度包括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具体层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明代兵变,自嘉靖朝起便进入了高发期,规模也逐渐扩大,对明代中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甘州兵变发生在正德朝和嘉靖朝交替之时,不仅开启了嘉靖朝兵变的序幕,且对后来诸多兵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嘉靖朝乃至明代中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由于甘州兵变同嘉靖朝其他兵变相比,持续时间较短,规模相对有限,故关于甘州兵变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对甘州兵变的时代背景、基本过程、明廷应对策略、总兵李隆责任的界定以及兵变的原因与影响等方面做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提出及其同根本政治铆度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但是从未把这种合作明确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曾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这里讲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没有明确说是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此以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指限制、约束人的行为的规则和标准。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不断地创设制度,走向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进步状况。政治制度文明在人类政治生活中具有强大的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应以创新党的执政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创新人民民主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法治制度建设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政治文明的实质和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其最终表现形式是制度文明。政治的制度化程度决定着政治文明的程度,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基础性的支撑力量。建设政治文明的第一步不是简单的政治制度选择,而是在制度选择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建设。政党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主体,政党制度是一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党制度决定着政治过程,决定着政治发展方向。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纳贡”亦称“例监”,指生员不通过国家例行的“岁贡”途径,而通过向政府纳马输粟手段而获得监生身份。这一明代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起始时间,史家历来说法不一,本文通过对诸史的考辨,认为“纳贡”制度起始于明景泰四年,这是一种确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宁夏是边防重镇之一。明初在此设立卫所进行管理,后感原设机构不足以应付边务,派都御史巡抚其地。又在宣德年间派内臣镇守之,逐渐形成“监一镇一抚”的管理体制,由内臣、总兵、巡抚共同管理宁夏的边防事务。在他们的敕书、奏疏中要求三方要协和共事,任何一方不得专擅。这种管理体制大约维持了百余年,随着嘉靖年间内臣的裁撤告以终结,对宁夏的管理体制再次发生变化。由历次对宁夏管理体制的演变可见整个明代时边卫的管理一直在不断探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