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之一,散居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大小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人口约六十九万,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中等级森严。从上到下,各地一般分黑彝(或土司、土目)、曲诺(或曲火、吉火)、阿加(或吗约、萌柱)、呷西四个等级。阿加属于第  相似文献   

2.
彝族的餐饮文化及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杜莉  张菁 《中国民族》2010,(11):52-55
地处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180多万彝族人口,散居在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是彝族文化形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瞩目,其中凉山彝族的漆器工艺更是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3.
彝族新篇     
彝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有485万人,仅次于壮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彝族主要聚居在云南(300余万)、四川南部(140余万)、贵州(40余万)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这些地区属云贵高原和  相似文献   

4.
“花腰”是彝族聂苏支系的一部分,聚居在云南南部峨山、新平和石屏几县交界的山区,人口约四万多人,各地服饰、风俗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07,(10):63-63
<正>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其中位于云南西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人口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以清代中叶为阶段的。在此以前,由于受制于物质生活资料及居住环境诸因素的影响,彝族人口增长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但从清代中叶开始,凉山彝族人口迅猛发展,并一直持续至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分析清代凉山彝族人口发展的原因及其由此派生的部分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执行彝区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同  相似文献   

7.
彝族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喜歌善舞的民族,也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约有三百二十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各省(区):云南省有一百九十多万,四川省有一百多万,贵州省有三十三万,广西僮族自治区有四千多人。四川西南部大小凉山地区,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有七十多万人。云南的楚雄、哀牢山和红河地区,以及贵州威宁专区,四川西昌专区,也是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此外,大都分散与兄弟民族杂居。彝族分布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西部和青藏  相似文献   

8.
贺玲 《民族学刊》2011,2(2):21-26,84-85
彝族民间所形成的选择控制者的规范首先指向德古调解。在现代劳务输出的背景之下,彝族人口与其他民族于外民族地区发生的劳动争议日益增多,在劳动争议这一具体的纠纷解决中,可能会形成新的选择控制者的规范。彝族民间德古调解这一非正式社会控制方式在劳动争议纠纷解决中的适用可能会丧失其传统的比较优势,法律体系适用的可能性会增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苏州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目前全市有48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6.6万左右,其中户籍人口2.1万,暂住人口4.5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5%。,人口超过1万的有回族和土家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壮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侗族、彝族、布依族、蒙古族、瑶族、水族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大量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前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从而出现了规模化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迁移现象。根据珠三角四川、云南彝族务工人员,青海海东回族和撒拉族"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广西德保壮族务工人员的田野调查表明,传统"推拉力"移民理论和"理性经济人"概念难以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深描,流动人员的民族类属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伍湛民族学术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是一本作者自选集,收文22篇,25万字。其论述涉及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民族法学、方志学等。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工作,熟悉民族地区的社会情况,尤其对凉山彝族,酉阳、秀山土家族地区的许多问题,有深切的感受。如研究凉山彝族的两篇文章《当前四)11彝族地区家支问题态势述略》和《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家支制度初探》,谈论了他对彝族家支问题的看法,指出了彝族家支问题的危害性。这是需要理论勇气的。我们知道,凉山彝族走向现代化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中,家支问题是令人头痛、较难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元一八五六年,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李文学(又名正学)领导的以彝族人民为主体,并有哈尼、汉、回、苗、傈僳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农民起义。这次反清运动影响所及范围,包括现今云南省西南部巍山、弥渡、南华、楚雄、双柏、景东、镇沅、新平、墨江、元江等十个县的全部、大部或一部地区,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十万左右。运动的中心,在哀牢山脉上段。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在云南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拟对此次起义,特别是对起义军的土地政策、经济措施和民族关系等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目前存在"科学的生态法律理念被抛弃、良好的环境风俗习惯被破坏、合理的宗教信仰遭受打击、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研究不系统、彝族地区环境执法不严格、法治教育不足"等困境。要从统筹规划彝区发展、弘扬彝族传统法律文化、完善彝区环境立法、严格彝区环境执法、加强彝区环境法律教育等方面,推动彝族传统环境法律文化现代化,强化彝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的路南民族教育──路南彝族自治县民族教育的调查王淑玲路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南部,下辖8乡2镇、91个办事处、384个自然村。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06606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3.5%。县境内有彝族、汉族、白族、苗族、壮族...  相似文献   

15.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地处川西南边陲,是一个彝族占全县人口71%,有苗、回壮、汉等民族共12万5千多人口的少数民族山区县。1956年民主改革以前尚处于奴隶制统治之下。全县地形以中、高山区为主,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地区占一半左右。1989年,该县农业人口人平有粮441公斤,人平收入270元;1990年,被列为四川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这样  相似文献   

16.
李雪章 《民族论坛》2012,(6):107-109
昭通在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是彝族及彝族文化发展、形成的核心地区。作为彝族文化的发祥地,昭通的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其他地方彝族的文化有一定联系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在彝族地区推行社区矫正,离不开传统法文化等本土社会资源的影响。彝族传统法文化包含彝族习惯法、家支血缘制度和毕摩文化等内容,社区矫正理念与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家支群体意识存在一定的交融性。如果能充分挖掘传统法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将有助于提高矫正效果,为彝族地区的犯罪矫正提供多元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地处四川小凉山区的峨边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三年来,林业生产成绩显著,农业经济发展较快,收入翻了一番,使全县各族人民看到了山区的前途和希望。峨边县是彝族人民比较集中的山区,彝族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全县359万亩总面积中,粮食耕地只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生产的漆器,特别是木制漆器,以美观耐用著称。凉山山区盛产漆和木材,有制做木制漆器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因此这里的木制漆器业尤其发达。相传彝族的漆器是一个叫狄伍浦的人发明的,距今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过去,由于凉山彝族长期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制作漆器的手工艺匠人多是土司的被保护民或奴隶。他们技术不很精细,工具简单而不齐全,在非常艰苦的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殖民主义政策的庇护下,基督教会开始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教,该地区包括彝族在内的8个少数民族部分群众信奉了基督教。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分析了近代基督教在禄劝彝族群众中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在传播过程中对当地彝族群众原有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