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刑法和商法属于两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对于商事交易领域不法行为的规制,需要刑法和商法的"通力协作";而对于刑法和商法的内在理论逻辑和制度构造的关联更应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在实践中对于商法和刑法的关系处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必要基于"立体刑法学"思路重构刑法和商法的关系机制.提出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应从整体法秩序视角一体化评价商事领域的不法行为,强化刑事法网的严密性,并确立具有适应性的刑事责任机制;二是在制度层面上,应重构刑法体系,完善制度构成,建立刑法更新调整机制,强化和商法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职业的范围更加广阔,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法律教育的主要方向.从中国法律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作为"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硕士教育的缺憾,提出应将"双学位"教育作为"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事通则的制定对于我国商事法律制度建设的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法基本原则的厘定和商法精神的弘扬与普及则是顺利制定商事通则的关键,二者的成功实现取决于对商事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商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曾经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主流观点却值得反思。商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聚合性"而非"营利性",商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量变导致了质变"。这直接决定了商法与民法有着大相径庭的原则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商法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法制度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法律制度。中国商法制度的建立对于促进和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维,尤其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风尚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就业市场压力的逐步增大,社会对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为我国外语专业教育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着重论述目前高校外语专业采用的主辅修制模式培养社会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剖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商人尤其是小商人的地位从社会结构与公众评价角度观察仍需改善。法律上,在我国民商合一态势下,小商人的法律地位与其经济实力、经营风险是不相符的,商法之保障经济安全、便捷、高效发展的价值功能未能得以实现。本文从经济、社会与法律的互动关系视角出发,比较大陆法系商法历史与法法律制度,揭示我国目前对于小商人法律地位规定与认识的不足,在实践与法理层面初探小商人在当代中国应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材在体系安排、内容选取和形式设计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这些不足的直接原因在于该课程内容与学习对象之间的矛盾,此外也还存在一些主观原因。综合考虑"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需要从体例、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完善和创新经济法教材,以实现"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方式。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美国 J D 教育制度相比较,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急需完善的问题: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与实际操作有距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对培养法律人才的综合能力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9.
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是各国面向21世纪高等法律教育发展战略中的最主要议题,本文就我国的高等法律教育应如何顺应这一世界性历史潮流,改革现有的法律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社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剖析了复合型法律人才需求的动因,提出了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途径,以及为我校乃至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这个迫切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法学教学模式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和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发现单调刻板的理论框架式和学院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为此提出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教学模式:二学位的教学模式,提出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应用的"诊所"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新方法,最终使学生在交流与自我反思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成为复合型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遵循教育和教学自身规律的改革取向,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大力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知识背景交叉化、综合能力现代化和个人素质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法学教育肩负着传承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精神的使命,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必须构建高效的法学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法律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法学教育必须不断革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发展变化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这要求创新法律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和方式、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加快改革,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有创新和竞争力的高级法学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法学高等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极为重要。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靠传统的“填鸭式”法学教育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多样化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分析实践案例,使学生能准确地将抽象理论和法律规则有效地结合。因此,当前高等法学教育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探讨新的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教学工作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文章提出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强化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组织教学,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使之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标志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深的层次。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有三年,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因此,有必要尽快对高校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式,推动我国法学教育整体转向和全面转型。理工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应以此为契机,结合法学专业特点和理工院校的自身特色,认真思考理工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尽力从法律职业培养角度,从法律思维养成和法学方法训练上,不断挖掘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潜力,以科技法学、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等复合型、应用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自己的法学人才培育优势。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我国商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对商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的描述和商学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发展着的商业实践既为商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商学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明确商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商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宪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矫正已偏移多年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根据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宪法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宪法课教学模式,重构宪法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一门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于教师的创新能力的要求、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在教学中,则应当以掌握技能为核心设置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多维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掌握和熟练运用设计能力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