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高靖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9-42
个人知识理论区分了言述知识和默会知识,波兰尼认为在这两种知识中理解因素极其重要,而它们在认识能力上对应着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判断力,这两种判断力的运用是无规则可循的,因而同样依重于理解,它们又分别与科学说明和科学理解相对应,在科学知识中,科学说明是言述知识的解释系统,科学理解是默会知识的解释系统,而这三对范畴之间的并立,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科学认识中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9-32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有一些事件所导致的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全面反思,学者们也提出了包括“民主模型”在内的一些新的公众理解科学模型。本文作者在对公众参与科学事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科技公共传播)建立一个包括知识普及、科学理解、公众参与在内的整合性模型。 相似文献
3.
4.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3):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个层面。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看,它由一系列常有绝对性的基本观点构成。从具体理论形态层面看,它经历了带有相对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层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方可既避免教条主义错误,又避免经验主义错误。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其标准就是"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5.
哈维·曼斯菲尔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本文从人文知识的角度出发对当今的政治理解提出了两项改进意见:其一要重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中有关thumos的观念,其二是在政治科学中像人文科学那样运用名称.thumos乃是一种对身体有意识但却不受其束缚的人之科学的一个基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生气与收益之间的对比,这意味着政治乃是何者使你生气的问题;它是对胜利的坚持,这意味着政治所产生的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它象征着一个人对动物性身体所特有的个人自己所做的精神层面的捍卫,代表了一种动物在面临威胁或可能的威胁的时候所做的剧烈回应;此外,它也体现了派性的顽固、自信的作用、个体自己的常在、宗教的任务、个殊性的结果和关于伟大的抱负等等.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要想理解人的(政治)行为,特别是理解我们在thumos中所见到的对人之个殊性的特别坚持,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人的名称,重视名称在政治科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的科学与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科学和学科的共同的细胞,经过论证的知识、规范化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基本内涵,知识的系统化构成知识体系,成为各门学科.两者既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杨映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127-128
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以认知心理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为依据,有助于听者克服心理焦虑,增强对材料的预测能力,消除对材料理解的歧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8.
周瑞瑞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2):55-56
新兴学科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其视阈中理解"科学"及其与"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能够为科学的内涵划定比较符合现实发展的界限;在其视阈中探讨公众如何理解科学,能够为现实提供更多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00-103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试图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读者的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从而说明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高靖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3-56
作为对于宇宙终极问题探讨之学说的本体论在科学中亦经历了兴衰历程,在科学理解论视野中,所谓本体论承诺就是指出有待理解的世界是一“混沌”状,它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它的显现道路就是主体进行的科学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传统的“公众”、“理解”、“科学”等概念以及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方法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认为应该坚持多元、开放、民主的理念,在社会语境下来具体分析“公众理解科学”问题。上述观点为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科学训练是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内核。科学训练是运动训练追求的一种理想模式,是运动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有赖于各个环节、因素的整合。正确理解和深化对“科学训练”的认识,可以避免“时间战”和“消耗战”,避免“过度训练”的出现,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朱妙宽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6-4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邓小平提出的“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方面推向前进,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把握当代世界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探索出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正确向度。 相似文献
14.
王晓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8-71
利奥塔否定了把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 ,而把叙事知识排除在知识的范围之外的倾向。他认为这两种知识是不同的 ,它们在功能、表达方式、合法化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两者之间的这些差别而否定了叙事知识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科学知识需要借助于叙事知识来使自己合法化 ,科学知识需要用叙事知识才能真正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 ,对于克服自启蒙运动以来所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70-73
形式与意义不一致是一种语用策略。对它的理解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是辨认,然后是推断。在辨认过程中有几种表现形式:肯定句表示否定意义,反之亦然;疑问句具有祈使句的作用;陈述句表达疑问或请求等。推断其语用意义要依靠关联原则和语境。这种语用策略使用得当,会使语言变得含蓄礼貌并且丰富多彩,如果使用不当,势必会产生负面效果,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6.
吴志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92-94
近代中国科学不发达,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西方科学,需将其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中国本土社会中,将其文化有机地整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中,从而使西方科学转变成一种积极自觉地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力量。这一过程就是科学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左剑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
科学认知主义美学认为科学知识不仅是自然审美的“必要条件”,而且惟有在相关科学知识视阈内进行的审美才具有“恰当性”.“恰当性”主张可以避免自然欣赏中对自然的人为扭曲,但由于对科学知识的过于信任与依赖,使得它未能注意到自然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而削弱了审美感知的开放性和敏感性.知识不能以保证审美“恰当性”的形式出现,审美中合理形式的知识有“前结构”型、“建构—解构”型知识.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过程中。然而,知识经济并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在生产力的增长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同样会对未来社会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及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产生持续而广泛的影响。从哲学角度看,知识经济将改变人原有的价值观念。这种改变主要见之于:由对自然的征服转向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由对国家与集体利益的追求转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关怀;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准由对物质资源的拥有转向对知识的拥有;由对物质的崇拜转向对人自身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22-126
针对本"学科"与"知识"危机而引发的知识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源于话语自觉。文艺学的知识形态,是作为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定人文学科的理论观念体系与学科实践成果、社会行动效应的总称。其内涵同时包含知识谱系学、知识总体性、审美实践性和学科智慧风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形态问题域的设定,包含着主体认识论的深化、价值论的追寻,隐含着"行动意义的因果阐释"。文艺学知识形态与知识生产问题密不可分,知识生产决定了知识形态的整体面貌,而特定时期的知识形态也影响着知识生产的关系、惯习和生产环境,二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由此反思作为文学理论和文艺实践的科学,文艺学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感性实践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化、地方化的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审美经验的理性呈现和历史性凝结、传承、深化,是具有历史化功能的审美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在知识场域的社会化建构中,知识分子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智慧化活动,在文化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历史(时间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8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