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关于商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探讨,以前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展开了争论,但并没有深入下去。真正的讨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果说在思想上有所解放,在讨论上有所深入、有所前进,那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展开之后。是体制改革推动和深化了对一些商业经济理论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这是在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第4次年会上的发言。文中主要阐明我国特区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性经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肯定会不断扩大,两个地区的经济必将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所合作,有所分工的前提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政府的任务是:一、坚决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涨幅。二、加强农业,改善农业的供应系统。三、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推进配套改革。四、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 今年以来从上述四个整体目际看进展快慢不一,从单纯的政府目标角度来看,多数指标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该上的指标有所上,该下的指标有所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特征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不同经济时代中图书馆的服务特征也有所不同。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及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各有特征。图书馆服务于本时代的特征是服务手段高科技化,服务对象个性化,服务质量高标准化,服务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不会动 摇,关键是国有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国有经济在融入 市场后, 生成了多种新的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发展。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内嵌性”为核心概念的新经济社会学在过去4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既有研究受中层理论取向的影响,普遍看重经验层面上的贡献,对一般层面上的基础性理论反思有所忽视。就理论而言,新经济社会学在理解“经济”方面存在三个问题:看待经济后果不全面;对“经济”的定义过于粗糙和狭隘;对经济与社会关系的定义有所矛盾。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新经济社会学过分侧重现实批判,激烈回应“经济学帝国主义”,照搬社会学中的社会秩序问题,不承认经济领域的相对独立性,主张经济领域缺乏内生秩序,最终演化为社会还原论。新经济社会学若要在下一阶段有所突破,必须和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理论有更多对话。具体主张包括:提出“经济与社会互嵌”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框架中恢复经济领域的自发秩序性;对等看待经济与社会,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液态相互渗透的互嵌状态。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的趋势看,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吸引桥、外资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扩大,但其在台湾经济中的地位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风起云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它们在对中国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用法律加以管制.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对于外资的急剧进入,我们在立法上也应有所回应.  相似文献   

9.
福利经济与充分就业挪威是世界公认的福利经济国家,拥有相当健全的福利体系。置身于这个社会,你可以感受到在富裕和发达文明高度上实现的“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教、残有所助”。福利经济在挪威实现了充分的就业,较好地消除了社会贫困并保持了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这在整个欧洲以至世界都是一个成功的发展典范。福利经济是可望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福利经济思想早在20~30年代就阐述了这一观点。这主要是基于福利经济制度,往往是和工资增长的宏观控制相结合的,工资调控旨在抑制社会货币工资的增长,缩小行业和岗位工资差别,使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0.
辽金时期的泰州不仅是一个军事重镇,而且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泰州的设立为加强辽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起了极其重要作用。本文试通过考古资料及史料记载,对辽金时期的泰州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以期对东北地方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研究清朝陪都盛京的系列文章之一,它通过对逊清“陪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对皇宫、陵寝的管理情况的论述,展现了逊清时期的“陪都”景象。  相似文献   

12.
明代历时近三百年,处于世界经济由农业向工业过渡的转型期。尽管明代传承着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农耕文明,但在15—17世纪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最终英国率先走在了前列,成为转型成功的典范。从经济的角度,以英国为参照,来探析明代错失经济转型良机的原因,即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三个方面阐释明代经济缺乏有效拉动而落后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汉唐时期,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成为西北战略要地和都会,凉州成为我国西北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州、郡府治.唐代前期,唐政府对河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治理,使凉州作为西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凉州一度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国际交通的枢纽,是唐政府经略西域的后方总部,并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东汉洛阳附近有相当密集的苑囿;以上林苑的规模和作用最为显著。以上林苑为代表的东汉洛阳 皇家范囿成为东方都市洛阳最重要的风景之一。上林苑等苑囿的形成,可以体现当时人的自然观和生态 观。我们讨论东汉洛阳地方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历史时,不应当忽略与此有关的生态环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曲江是唐都长安的一处胜景,它的盛衰与唐王朝的兴亡几乎同步,唐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在这些"曲江"诗中,诗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曲江当作盛唐时期那段辉煌历史的标志,赋予了曲江特殊的情感色彩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长安是唐代的京畿重地和北宋西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唐宋各自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长安经济的发展、繁荣和变迁,使得长安经济在我国经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唐宋长安经济研究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自从20世纪初以来,学术界就唐宋长安经济研究出版了大量论著。  相似文献   

17.
东周王城遗址发掘出的"六马之驾"是东周历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它所体现出的周代礼制从一方面说明了"东周王室衰而不亡"的历史现象,并进一步促使我们对东周王室的历史地位给以重新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汴京曾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河南作家,对宋代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宋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揭示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有秩"在秦汉史籍中记载较少,而在出土简牍资料中却不断被发现."有秩"是秦汉时期普遍设置的级别较低的基层官吏,一般来说为百石之吏,但亦不完全如此.对"有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汉基层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孙靖国 《南都学坛》2012,32(3):22-32
汉末以来,桑干河(灅水)流域内的经济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桑干河南,在不同时期保留或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农耕经济,北魏时期迁徙畿内的农耕居民多安置于此地;而在其北部,自汉末以来就完全畜牧和狩猎化,北魏时期更是迁徙了大批游牧、渔猎民族于此,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苑囿,更适合作为牧民和猎手的"国人"居住。所以在北魏时期,形成了"灅北地瘠"的经济格局。在代北地区的众多城市中,平城位于阴山以北拓跋鲜卑故地进入桑干河流域的三条主要陉道中居中者,地处灅北的国人聚居区,便于沟通草原游牧社会与中原农耕区域,控制整个桑干河流域乃至华北地区,所以自猗卢时代即开始经营,最终定都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