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水平转型过渡已成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实质是生物医学范围由单一生理疾病扩大到精神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与社会问题,精髓是生物医学模式范围横向或水平性扩展。同时,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医学模式战略升级,实质是生物医学模式由平面性生理疾病升级为立体性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医学模式,精髓是生物医学模式纵向或垂直性结构分化。中国精神心理健康已成重大社会问题,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在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中处于战略地位,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精神心理健康角度,简要论述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工作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模式是以社会工作理论为基础,贯穿于社会工作整个实务过程中的一种概念化设计与经验总结.从其形成路径来看,社会工作模式既可以是从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中演绎而成的.如果我们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社会工作模式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具有不同型态的类型划分.近十多年来,随着全球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多元整合,各种带有综合性的社会工作整合模式也开始出现,并大有引领社会工作潮流之趋势.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特质和生命力,对社会工作实务取向的分析有助于更完整地看清现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脉络。与以往“个体—社会”二元分析不同,社会工作的实务取向实际上存在个体治疗、人际改善与社会倡导三种类型。对此,尝试从核心内容、范式特征、理论基础和服务形态四个方面来比较三种实务取向的分歧,进而从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三个理论框架来剖析这种分歧的根源,并尝试提出通过“关系重构”来实现对社会工作不同实务取向分歧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福利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时代来临.中国社会福利时代殷切呼唤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发展状况的最佳观察视角是社会工作实务、专业实务与实务模式,实务(practice)成为核心概念.文章从实务概念内涵外延、构成要素、界定取向、基本类型、层次结构和基本特征,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与一般社会活动主要区别角度,首次界定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实务与专业社会服务活动这个基本问题,目的是为中国特色社工专业实务理论与实务模式建构提供理论基础,指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实务理论与实务模式发展方向,积极发展中国特色专业社工.社工专业实务与实务模式理论基础是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是“积极专业化”制度性前提.  相似文献   

5.
张昱 《社会科学》2008,(5):81-84
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发展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在宏观层面上思考社会工作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上海市最有代表性的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社区康复、青少年社会工作微观实践,就社会工作的展开从横向维度进行思考,以探讨和反思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生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用血的代价再次提出国家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建设议题,如何预防为主和防患未然,加强现场医疗救援能力,建立从预防、救援、护送转运到社区康复的连续性、综合性医疗救援服务体系.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将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危害、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身心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和卫生政策议程的重要领域.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重大事故、灾害、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的历史演变、基本特点、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和面临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疗救援体系建设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关系,阐述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救援体系中所处地位、职责范围、扮演角色、发挥作用,目的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救援体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处于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从新的视角审视。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工作在西方发展的历史维度出发,深入探讨社会工作现代性与专业属性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分析视角解释当代社会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转向、变化和挑战。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工作发展始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务的关系,要通过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路径来理解专业实务的内在特质,分清一般助人实务和专业助人实务的本质差异,从而在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整合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民工精神塑造与社会工作的回应性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产物的民工,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究其原因既与我国的体制因素和历史文化积淀相关,但更与民工自身的物质贫困、特别是精神贫困有很高的关联度.社会工作能推动民工与城市的非震荡性互动,在民工与城市之间构建一条和谐的道路,从而促进民工精神脱贫,使城市化道路避免陷于困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也能得到基本保障,但受家庭季节性空巢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最为凸显的问题是其精神慰藉的缺失,这是农村地区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个无力解决的难题.文章主要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为出发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层次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契机,同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技巧和理念来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策略,以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为克服中越冲地震带来的灾民健康恶化、疾病流行等危机,日本采取了医疗救助、心理干预、音乐演出以及高龄老人康复等大量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健康管理经验为中国抗震救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体表现为:及时提供医疗救护及疾病预防;积极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健康需求调查;营造平安、健康的避难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方式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独特之处和突出贡献,在于给出了揭示人的心灵性质和活动,以及提升人的心灵修养和境界的内省方式。这种内省方式提供了心灵把握自身、引导自身和扩展自身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的现代启示性在于可以达到对人的心灵的普遍性的了解和把握,可以达到心理学探索的知识和价值的统一,可以达到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结合。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传统,给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述后现代对传统社会工作的质疑与批判,它分析了后现代为社会工作带来的积极启示,以及后现代本身存在的局限,及其有可能对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认为社会工作应该在积极吸纳其积极启示的同时,超越后现代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坚守专业使命的同时,重构工作理念与方式,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俊  张义兵 《学术论坛》2005,(12):67-71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具体的战略实施上说,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以积极为基础,在致力于建设健康而积极的社会机制系统的同时更应致力于促使社会成员追求积极,并形成积极人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建构社会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结合领域──健康社会心理学。健康社会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研究框架,研究心理健康发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在道德滑坡、规范失灵,社会结构"碎化"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欲发挥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开展社会创新,通过社会改革完成对社会的修复,实现社会公共性构造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具有心理学等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其能够有效落实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工作宗旨,补充和完善城市救助管理站的综合救助工作体系.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模式是心理救助工作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应完善基础设施,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制;充实心理救助工作小组,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协同效应;重视心理救助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云武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65-72,157,158
本文在明确我国社区内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它们对于人们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是相互促进、相互培育的关系,但不同形式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的关系存在差异;(2)作为整体变量,个体资本对于精神健康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它通过促进集体资本的建立对于精神健康产生积极影响,而集体资本则无需借助个体资本,而是直接对于精神健康产生积极影响;(3)不同形式个体资本与集体资本对于人们精神健康的影响不同。最后,本文就研究发现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已有研究的异同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4-21
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于西方文化,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共通的,中华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们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在个人、他人、家庭和天下三个层次和谐与否。在个人层次,心理学展开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美美与共"当可作为己心关系的和谐之道;在他人层次,中国人通过深层的心理特质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幸福的真谛;在天下层次,中国人当有主流文化的自信,以中国文化心理学造福天下。这三个层次实现和谐和幸福的问题应当被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家文化则是中国人很具代表性的本土资源,将自己、他人与天下联系起来,有益于全人类心理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藏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入手,用现代医学模式就西藏传统医学的身心医学与心理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社会心理因素对诊治疾病的重要作用,认为西藏传统医学的身心医学应用于现代体育领域、运动医学、保健学与心理学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应加强对西藏传统医学身心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提高人们对疾病、人体体质和身心与心理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