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它们共同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有:三峡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与人文景观文化、饮食与火锅文化等。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05,(9):F0002-F0002
重庆的抗战文化是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血与火铸成的重庆抗战文化,创造了一系列至今难以企及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展关于抗战文化的研讨,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宣传重庆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2005年8月11日,重庆市社科联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抗战文化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以近代重庆文化为中心,提出“战时首都”、“城市近代化”、“江山之城”三个开发传承近代重庆文化资源的新视角。开发与传承近代重庆优势文化资源,应建构重庆文化理论,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面向世界的重庆新文化理念,培育“江山重庆”主题品牌,探寻城市发展、社会和谐和近代重庆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平衡,建立事权统一的历史文化遗产核心管理人,完善立法,突破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困境,把重庆建设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作为迁建区的北碚文化圈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民国时期一个典型的文化个案。本文梳理了北碚文化圈的形成和北碚抗战文化的历史内涵 ,并试图从保护与开发北碚抗战文化资源的角度 ,对打造“文化北碚”的北碚发展战略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南岳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岳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特色鲜明 ,其旅游文化资源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对南岳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应以宗教文化为龙头 ,以抗战文化为民族特色 ,以湖湘传统文化为主体 ,以民俗文化为基础 ,实行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6.
陪都文学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其区域文学构成具有从陪都气象到山城意象这一由表及里的双重文化蕴涵,并且在从抗战前期到抗战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在文化导向转换之中文本书写的史诗建构这一趋向。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存在南北两个文化中心,京派和海派。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昔日的中国南北文化中心解体。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是在重庆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建设的。历史的确实现了冯乃超事前所说的,“敌人要将我们过去的文化中心变为文化落后的区域,而我们则要将过去文化落后区域变成文化中心。”抗战的机遇使重庆的文化地位发生变化,使之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抗战胜利以后,重庆的文化中心地位也随之消逝。但是,这段文学地理的历史对于以后四川和重庆的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文化具有重要的软实力作用,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对于重庆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尚存在文化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文化自觉自信意识不高、文化精品不多、文化保护不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文化产业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应充分重视地域文化资源的软实力作用,加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重视和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拓展文化投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为民族救亡服务的目的使重庆抗战文学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通俗化、大众化有其同构处,也有其异质处。抗战初期,民族意识高涨,通俗化与大众化合流;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党意识抬头,国民党当局支持通俗文学以实行文化专制,中共南方局则推进大众文学以反帝反专制。重庆抗战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体现了中共南方局与时俱进的文艺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5日至29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会议论文分别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日本侵华史料整理与研究"各子课题的研究论文,以及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7,(2):5-76
重庆温泉文化源远流长,北温泉现于宋代,明代又发掘了南温泉;抗战陪都时期,重庆东西南北温泉就蜚声中外。目前,已发现温泉40多处,日产温泉50000立方米,已被开发利用20余处,主城区就有10余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去研究重庆抗战文学,是一个很有前途和意义的学术路子。其理论前提有二:一是辨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并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层面去建构文化的一套概念系统,使之与文学和诸学科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是处理好重庆抗战文学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定位问题,主张在全国性意义上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留下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民族印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分为政府推动和学界推动两个方面,学术会议作为重要载体,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研究成果丰硕。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对于深化中国抗战史研究、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促进"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个性化、显性化操作而影响海内外的“重庆实践”,于“十二五”肇始须切换工作重心——重构“渝派文化”,其文化特质当含红岩文化、重庆城市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重庆少数民族文化、重庆抗战文化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构“渝派文化”除需归纳内涵、特征,阐明政府作为,甄别市场边界,重在文化溯源背景下,嘹望渝派文化,培植渝派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6.
张艳 《理论界》2007,(1):183-185
地处湘西边陲的偏远小域芷江在抗战期间留下的遗迹、文物和史料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抗战文化。它是当今研究近现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和人文财富。芷江抗战文化体现了特有的芷江精神,其中所蕴涵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代表了当今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性、正义与公平。芷江抗战文化遗产具有内涵丰富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深远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重庆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话剧,并以戏剧为武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重庆开始成为大后方抗战戏剧的中心。重庆的抗战戏剧创作,就其题材的时代分类而言,主要有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现代剧和取材历史、影射现实的历史剧。它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戏剧矛盾冲突异常尖锐,时代精神浓郁;题材单一到主题深化,人物性格由外向内发展;在传统戏剧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国现代戏剧,经过抗战的洗礼,在重庆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的政治剧、社会问题剧和伦理剧为核心的创作与演出体系,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八年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陪都成了当时中国的缩影。如今重庆在不可思议地高速变脸,成为西部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然而那些曾经承载着全国人民抗战信念的人和事也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快餐文化方兴未艾的现代,这些雾都名人的痕迹消失了,但是名人名居确实还存在空间中,有了这些遗迹史实资料,掌故得以展现,这对后世艺术史学界研究以及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延伸作用。重庆“遗址”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现存文化,是继文献之后最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桂林抗战文化遗产,既是桂林人民的精神财富,又是桂林当今文化产业开发的资源宝库,更是桂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而且蕴藏着极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抗战初期理论的偏狭性到抗战中后期对文学本质的把握,重庆抗战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不断得到深化,这一深化促进了重庆抗战文学的发展。重庆抗战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既是抗战文学所留下的需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目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从抗战文学中反省后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