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生态诗歌自1990年代以来,呈现出整体性的“道家转向”现象,一方面源于韩国生态诗歌自身提升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源于西方生态思潮,特别是激进环境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流派——深层生态学的影响。1970年代出现于西方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广泛汲取了道家文化中的精神资源。韩国生态诗歌同时吸收了道家生态智慧和深层生态学思想,是古今、东西跨时代、跨文化、跨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韩国生态诗歌中体现的“齐物”“无为”和“物化”思想,分别从生成论、关系论和实践论层面反映了道家哲学的世界观、审美观和养生观。“齐物”“无为”“物化”所指向的万物平等、互惠共生、自我实现原则,蕴含着丰富的深层生态学内涵,但同时体现了一种更为彻底的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精神,和真正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2.
深层生态学提出了人类自身的生态构建课题,强调所有生命体的共存共荣,因此高等教育哲学中必须以教育生态观与之适应。格式塔深层生态学理论启示人们在探讨高等教育哲学中如何对待人类传统价值的取舍问题,高等教育应以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以环境保护者的身份来看待生态系统,从课堂实践做起,来共同建构教育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主义与生态学之间的紧密关联,锁定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压迫与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号召广大妇女发动一场以拯救地球和人类、重构天地大美为宗旨的生态革命。作为一种激进的哲学思潮,生态女性主义是在与传统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学及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对话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的,绝非是对其他理论进行"剪刀加浆糊"式的简单拼凑,相反,其透射出与其他环境哲学伦理迥然不同的批判锋芒,显示出其独特的环境伦理建构力量。本文多维度、多层面地就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哲学中影响最大的激进派别在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冲突与对话、甚至合作进行简要的探讨,以凸显其独特、深沉、周全的视角,彰显其丰富内涵及其生态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深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由挪威哲学家、生态学家阿伦·纳什首次提出的一种生态哲学学派.它主张一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追求"自我(Self)现实"与生态系统的平等,要求人们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自然界,使自然界中的万物走向真正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深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深层生态学的相关之处,及对其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5.
道家生态伦理体现了中国的生态智慧,深层生态学是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重要流派,二者在环境运动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二者在产生背景、哲学基础、理论内容、致思理路、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着互通互异互补的内容,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期对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现实生态运动实践的推进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性"亦即本土文化针对性的角度观之,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学有着根本的分际.作为一种"和合美学",中国生态美学在自然观上秉持物我无分、人与自然同情同构的"生命整体观".就现实起点而言,其忧患意识及人文关怀则基本呈现为一种"生存忧患",也就是对13亿国人尤其是草根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与当下生存状态的人文反思,而非西方语境中的生态忧患.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文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由文学和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广义生态文学和狭义生态文学之分。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生态文学,归纳了其常见的几种表现模式。作者认为,文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是生态文学的理论基础,"万物是人的尺度"是生态文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埃纳·豪根提出了研究语言的革新观点:语言生态——比喻观。比喻观认为"语言与社会生态"的关系等同于"生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四十多年来国内外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均沿用此观点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伽讷在总结语言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等认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语言"生态思维"——非比喻观,企图修改比喻观的分析论。从生态思维的四个观点:整体观、环境观、动态观和互动观出发,能够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是生态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9.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满足所有人需要的目标观、全球的整体观、永续的未来观、多层面的协调观和全面的公平观。中国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源头,生态学为其奠定科学基础,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为其提供经济学支持,生态伦理学为其奠定环保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深层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二个最高准则:"生态中心主义平等"、"自我实现"和指导性原则"手段简朴,目的丰富"的生活方式,可发现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蕴含的深层生态意识为:人类和自然是平等且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如果人类想实现自我,就必须善待自然。弗罗斯特反对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反时基于科技、工业化和商业化基础上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倡导一种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态自我的自我实现是奈斯深层生态智慧核心,但同时存在着生态学作为基础的科学性自我的缺陷。儒家的天人之学讲“天人合一”、“尽心知性”和“民胞物与”,是整体性自我潜在的境界。生态自我的“心”是天地的“心”,“性”是万物的“性”,“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这样能够消除“大我”的界限,实现“民胞物与”,真正超越自我的生态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间接性生态观的逻辑推论与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生态观不同于当代西方学者的"直接性生态观",但是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推论和演绎出马克思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因为是逻辑推论和演绎出来的,因此应该称为"间接性生态观"。根据逻辑学推论法规,可以推论出: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不是问题"的问题;马克思讨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抽象的一般关系";人类可持续生存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可以演绎出关于生态观的三个定理:人与自然的否定性同一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结构前提;人为自然界确立生态界限;人对"物"的普遍占有是生态界限的生产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深层生态学和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基础的自然内在价值论,遭遇了人类中心主义从主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提出的挑战,深层生态学定义的人的主体性以及生态整体主义认识论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著名生态社会学家默里·布克金毫不留情地批评自然内在价值幼稚愚蠢。但是,从西方环境整体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代表罗尔斯顿、深层生态学提倡者阿恩·奈斯和盖娅理论贡献人林恩·马古利斯对内在价值论的言说中可以发现,自然内在价值乃是对自然存在事态的反思的合理结论,深层生态学扩大了人类主体性的边界,作为一个隐喻嵌于深层生态学言说中的自然内在价值概念有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气”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在“气”的语义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除了“气”,汉语中这类富含生态哲学意味的词语还有很多。对“气”等古老汉字的生态价值的认识与评价,是当今时代汉字研究的新思路。汉字研究的生态观对生态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生态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存面临的三个主要维度(自我、他者、外物)中,人与物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哲学研究的重视。器物美学关注"物"自身具有的价值,在这方面有开拓性贡献。进一步考察"物"的主体性与存在论意义,还需要借助于器物哲学的审思。中国主流哲学儒道两家都有"万物一体"的思想,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之主客二元分立。儒家"天生人成"的模式在建设未来"生态共同体"上更具有可行性。中国哲学"成物"的方式体现在"观、感、体、玩"四种认知路径。当今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人类如何与这些新事物相处,已经成为了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领域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上的分歧,严重影响了生态伦理为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而进行的道德辩护的功能.从表面上看,分歧缘于两者之间存在"自然存在物是否有道德地位"的观念差异,深层则反映出两种理论都存在人性的缺失,出现了作为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错位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近代以来形成的现代生人性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消解现代性人性观,形成关爱自然界的人性,构建为人自身立法的新型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的深层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危机,决非单纯的技术和经济手段能够解决,需要观念的根本变革。作为一种谋求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文化形态,生态文化必须立足于整体论哲学和生态价值观基础之上,并将生态学思维和深层生态意识作为其核心内容。而现代生态学研究成果所揭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生态文化的观念建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为深层生态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形而上转变的思路,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哲学理念和运动是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形而上超越。笔者运用深层追问的方式从深层生态学的哲学思考和价值使命来阐述这种超越。  相似文献   

20.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